- 年份
- 2024(7111)
- 2023(10231)
- 2022(8657)
- 2021(8201)
- 2020(6866)
- 2019(16013)
- 2018(15844)
- 2017(31151)
- 2016(16455)
- 2015(18350)
- 2014(17948)
- 2013(17084)
- 2012(15156)
- 2011(13265)
- 2010(13008)
- 2009(11422)
- 2008(10632)
- 2007(8887)
- 2006(7406)
- 2005(6040)
- 学科
- 济(67971)
- 经济(67904)
- 管理(46376)
- 业(44340)
- 方法(35969)
- 企(35663)
- 企业(35663)
- 数学(32787)
- 数学方法(32161)
- 中国(19751)
- 农(16799)
- 财(16041)
- 业经(13752)
- 地方(13152)
- 农业(11771)
- 理论(11130)
- 贸(10782)
- 贸易(10775)
- 易(10463)
- 学(10260)
- 务(10236)
- 财务(10182)
- 财务管理(10158)
- 技术(10037)
- 环境(9623)
- 企业财务(9617)
- 制(9525)
- 和(9298)
- 划(8598)
- 银(7954)
- 机构
- 学院(216920)
- 大学(216590)
- 管理(91751)
- 济(89926)
- 经济(88160)
- 理学(81100)
- 理学院(80294)
- 管理学(78609)
- 管理学院(78196)
- 研究(64710)
- 中国(48222)
- 京(44394)
- 科学(39290)
- 财(38449)
- 财经(31998)
- 中心(31587)
- 业大(31065)
- 江(29724)
- 经(29439)
- 所(29140)
- 农(28580)
- 经济学(28428)
- 范(27049)
- 研究所(26812)
- 师范(26795)
- 北京(26667)
- 经济学院(25813)
- 院(24500)
- 财经大学(24249)
- 经济管理(24053)
- 基金
- 项目(160223)
- 科学(129185)
- 基金(119858)
- 研究(115624)
- 家(103861)
- 国家(103076)
- 科学基金(91708)
- 社会(75959)
- 社会科(72355)
- 社会科学(72340)
- 基金项目(63729)
- 省(61371)
- 自然(60442)
- 自然科(59212)
- 自然科学(59201)
- 自然科学基金(58089)
- 教育(54083)
- 划(51983)
- 资助(49049)
- 编号(46644)
- 重点(35402)
- 部(35336)
- 成果(35121)
- 创(33915)
- 发(33359)
- 国家社会(32398)
- 创新(31696)
- 教育部(31244)
- 科研(31026)
- 人文(30805)
共检索到294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徐清 陈旭
本文使用2004年-2009年我国28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劳动力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视角,对我国城市劳动力集聚规模是否达到最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我国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同劳动投入呈现倒U关系,不同产业类型城市的最优劳动力集聚规模并不相同。与估算出的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相比,我国大部分城市并没有达到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分析显示,我国需求扩张政策带来的工资上涨效应大于劳动力集聚效应,且需求扩张政策带来的劳动力集聚效应有个极值,因此,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所"提倡"的投资扩张政策很难使我国城市达到劳动力集聚的最优规模。
关键词:
劳动力集聚 最优规模 工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清
改革开放后,中国以高投资率带动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不断减少,劳动力供给增长开始跟不上高投资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城市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工资加速上涨、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不断降低的挑战。文章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工资上涨对劳动力供给的拉力是递减的,而对劳动力需求的抑制作用却是递增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的工资上涨效应在递增,而投资的产出与就业效应在递减,因此城市工资上涨是必然趋势。此外,工资上涨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中国继续实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工资上涨 增长方式 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优勐 毛中根 朱雨可
本文分析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城市消费集聚通过增加当地居民效用促进劳动力流入,且这种作用通过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不断得以强化。基于2006—2015年城市经验数据,本文测度了35个大中城市消费集聚水平,并运用GMM模型、门槛模型对消费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即当消费集聚大于门槛值时,消费集聚才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要重视消费集聚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以吸引充足劳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莹
通过整合劳动经济学与城市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研究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影响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整体而言,中国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城市劳动力集聚度的提高有利于就业水平的增长;劳动力空间集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因城市规模而异,劳动力在特大城市中集聚对就业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在中小城市集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从就业角度来看,就当前中国而言,
关键词:
劳动力空间集聚 就业效应 城镇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决定 城市规模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的数据,估计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农民工城市进入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的非线性影响。根据城市规模、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差异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工数量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平均工资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和系统GMM估计方法,揭示出农民工进入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工资的影响表现为先提高、再降低、再提高的规律,而对中小城市工资的影响则表现为先降低、再提高、再降低的规律。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决定 城市规模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作者指出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符;作者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行为方程式和动态均衡转移率问题;从而修正和发展了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必然加剧城市失业中的结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文献大多建立在双边框架内,从空间效应角度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空间视角和"第三方效应"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对FDI集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由于FDI产业集聚和本地市场效应形成的累积循环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马太效应"。"第三方效应"在时空上均显著存在,但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可通过具有"适度梯度"的引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大推动战略"等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两极分化的局面,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渝红 欧名豪
文章从土地经营规模角度,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适宜我国当前的农民收入增长途径。基于相关研究假设,提出本研究假说,采用1998年~2005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以数量经济模型为分析工具,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统计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①土地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民收入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效应体现土地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障功能,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形成农户兼业化;②我国的人均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U型关系,土地经营规模过小或者是处于规模经营水平都可能使农民获得较高的人均纯收入。研究最后指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以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运用2005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异质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集聚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服务业集聚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弱;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高,与生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强于低技能劳动力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卫龙宝 张艳虹 高叙文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是"三农"研究中的重大议题,而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采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粮食主产省份黑龙江的13个省辖市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粮食生产视角,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总体上来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产生积极影响,但高质素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同时,粮食资本投入、播种面积、技术水平等要素对粮食产量也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艳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区域农地利用效率的途径,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1990、1995、2000和2005年的农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和各省经济发展数据,形成一套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估计、检验劳动力省内和省际转移对农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1)各省农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2)劳动力省内转移促进了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3)劳动力省际转移对劳动力输入地区的农地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本省内流动;同时在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谭昶
[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期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邻接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本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就业密度、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地级城市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
金融集聚、本地需求规模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研究——基于问卷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基于我国199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效率与最优规模的生态考量——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城市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集聚——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出口贸易、收入波动与高学历劳动力集聚——基于我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区域房价、劳动力流动与实体经济集聚——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5年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