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8)
- 2023(19401)
- 2022(16100)
- 2021(14903)
- 2020(12351)
- 2019(27715)
- 2018(27320)
- 2017(52889)
- 2016(28239)
- 2015(31385)
- 2014(30729)
- 2013(29894)
- 2012(27366)
- 2011(24513)
- 2010(24735)
- 2009(23074)
- 2008(22435)
- 2007(20234)
- 2006(18167)
- 2005(16296)
- 学科
- 济(120126)
- 经济(119992)
- 业(104446)
- 管理(89574)
- 企(84646)
- 企业(84646)
- 农(50592)
- 方法(47563)
- 数学(38408)
- 数学方法(37903)
- 业经(35893)
- 中国(35590)
- 财(34674)
- 农业(33820)
- 地方(27451)
- 制(25160)
- 务(22916)
- 财务(22855)
- 财务管理(22817)
- 贸(22563)
- 贸易(22546)
- 易(21907)
- 技术(21670)
- 企业财务(21611)
- 策(21263)
- 理论(20133)
- 和(19860)
- 银(19255)
- 银行(19235)
- 行(18516)
- 机构
- 学院(394006)
- 大学(384147)
- 济(168488)
- 经济(165151)
- 管理(158555)
- 理学(135594)
- 理学院(134295)
- 管理学(132269)
- 管理学院(131524)
- 研究(127196)
- 中国(101784)
- 京(79538)
- 财(78090)
- 科学(72653)
- 农(69080)
- 江(61938)
- 所(61642)
- 中心(61163)
- 财经(61029)
- 业大(56071)
- 经(55495)
- 研究所(55006)
- 农业(52541)
- 范(50551)
- 经济学(50270)
- 师范(50133)
- 北京(49451)
- 州(48886)
- 院(45757)
- 经济学院(45256)
- 基金
- 项目(257894)
- 科学(206500)
- 研究(196906)
- 基金(187492)
- 家(160077)
- 国家(158538)
- 科学基金(139265)
- 社会(127888)
- 社会科(121044)
- 社会科学(121018)
- 省(102665)
- 基金项目(98248)
- 教育(90151)
- 自然(86571)
- 自然科(84639)
- 自然科学(84621)
- 划(84043)
- 自然科学基金(83117)
- 编号(82213)
- 资助(75271)
- 成果(65770)
- 发(59583)
- 部(57156)
- 重点(56893)
- 创(56025)
- 课题(55601)
- 国家社会(52757)
- 创新(51698)
- 制(50455)
- 人文(49964)
- 期刊
- 济(197715)
- 经济(197715)
- 研究(116085)
- 中国(82849)
- 农(69032)
- 管理(62139)
- 财(61760)
- 科学(51761)
- 学报(50347)
- 农业(46476)
- 教育(43231)
- 融(43038)
- 金融(43038)
- 大学(40939)
- 学学(38784)
- 业经(38144)
- 技术(37754)
- 财经(29878)
- 经济研究(29774)
- 问题(26058)
- 经(25851)
- 业(24480)
- 技术经济(20841)
- 世界(19519)
- 贸(19223)
- 现代(19087)
- 商业(18940)
- 版(18165)
- 统计(17586)
- 经济问题(17399)
共检索到604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楚雄 曹其炜 张海燕 周洪梅 吴永兴
本文以沪郊1135户农户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劳动力转移条件下上海郊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问题:本地农业劳动力总量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外来农业劳动力难以成为生产经营主体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代农业难以为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培育新生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地使用权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以期有益于沪郊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现代农业 困境 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炼成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设,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韩占兵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现阶段农业劳动力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和所处区域等个体特征层面,分析了农业劳动力在"脱农"与"留农"之间进行权衡决策的微观影响因素。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脱农 留农 个体特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杨海文
基于实地调研,指出加大政策支农,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组织性,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等是转移农业过剩人口有效途径。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 湖北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列伟 崔和瑞 李晓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展进涛 陈超
本文利用2007年对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技术需求及渠道选择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劳动力转移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选择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技术渠道的可能性会随着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这一结论并不适用于农机使用技术。此外,家庭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则越大,并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但病虫害防治技术除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乔辉 何军 胡凌啸
本文依据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634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市场化、组织化、技术化和农业知识获得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农户的现代农业参与得分,并引入农户价值观念中间变量,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剖析劳动力流动、社区资源对现代农业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现代农业参与处于中等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劳动力流动通过价值观念的改变间接地促进了农户的现代农业参与,而社区资源对农户的现代农业参与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社区资源 现代农业参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檀竹平 耿鹏鹏 罗必良
利用9省(区)农户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距离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的距离越远,越能够强化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倾向。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户劳动力转移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只有当农户中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达到一定比例时,才会对农地转出产生影响;使用替代变量法和工具变量法均证明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农户异质性分析表明,高兼业程度农户的劳动力非农转移、体力型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分区域来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中部、东部、西部依次弱化的区域格局。另外,农户参与分工经济,进行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会显著降低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农业劳动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地流转三大要素市场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承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秦克清
【目的】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为深化农村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完整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河南、四川、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和贵州8省(区)1407户农户调查数据,以生产环节为例,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及其影响差异。【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林业良种和栽培技术服务及林业病虫害等"三防"技术服务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03和-0.124,户主转移和转移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收费服务引导林业社会化服务朝市场化方向发展,加入林业合作社能较好同步匹配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与可获性之间的关系;农户人口数和区位条件对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和可获性存在反向的显著影响。【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进一步转移的数量正在降低农户林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需求,降低农户对林业经营的依存度,影响农户林业生产,不利于提升林地经营效率,也将使林地经营面临再次被粗放化的风险。应进一步健全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加快林业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步伐,以克服单个家庭劳动力转移后所带来的林业生产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能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淑辉 陈祥
基于CLDS两期平衡面板数据和CHFS截面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和两部分模型,探索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显著降低了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系列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发现,劳动力转移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口结构效应与土地规模效应影响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的抑制作用在农业劳动力偏女性化的家庭更加明显;在农业劳动人口偏老龄化的家庭,劳动力转移通过土地流出抑制农户农业生产长期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民族文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沛璐 冯淑怡 曲福田
持续稳定推进农村农户家庭增收减贫是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4省1248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OLS模型、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入农地、转出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对农户人均总收入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不同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的增收机制存在差异。同时,转入农地、当地非农务工和外出非农务工有助于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而转出农地不具有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现阶段,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对改善农户家庭收入、全面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有效巩固农村脱贫成果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佳丽
决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化问题凸显,扶贫政策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决策行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主要政策倾向。然而,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对其减贫效应的发挥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的现状,深入剖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立体化结构视角,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宏观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的本地非农就业等五项政策优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