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4)
- 2023(3954)
- 2022(3310)
- 2021(2999)
- 2020(2595)
- 2019(5901)
- 2018(5839)
- 2017(11160)
- 2016(6470)
- 2015(7227)
- 2014(7093)
- 2013(7009)
- 2012(6566)
- 2011(5964)
- 2010(6086)
- 2009(5447)
- 2008(5569)
- 2007(5056)
- 2006(4563)
- 2005(3961)
- 学科
- 济(25526)
- 经济(25496)
- 业(17458)
- 管理(15509)
- 方法(12552)
- 企(11926)
- 企业(11926)
- 数学(11080)
- 数学方法(10916)
- 农(9310)
- 中国(7845)
- 学(7127)
- 农业(7067)
- 劳(6162)
- 劳动(6144)
- 财(5892)
- 业经(5421)
- 贸(4616)
- 贸易(4616)
- 理论(4506)
- 易(4465)
- 地方(4377)
- 人口(4099)
- 环境(3997)
- 制(3969)
- 动力(3594)
- 技术(3536)
- 和(3509)
- 划(3437)
- 银(3422)
- 机构
- 大学(99878)
- 学院(97284)
- 济(38850)
- 经济(38186)
- 研究(35913)
- 管理(35234)
- 理学(31175)
- 理学院(30734)
- 管理学(29975)
- 管理学院(29806)
- 中国(24559)
- 科学(24142)
- 农(22315)
- 京(21094)
- 所(19577)
- 研究所(18317)
- 业大(18126)
- 农业(17919)
- 财(16355)
- 中心(15147)
- 江(14852)
- 范(14179)
- 师范(13964)
- 财经(13721)
- 北京(12737)
- 经(12564)
- 经济学(12546)
- 农业大学(12298)
- 院(12188)
- 师范大学(11509)
- 基金
- 项目(69369)
- 科学(54783)
- 基金(51741)
- 家(46980)
- 研究(46717)
- 国家(46600)
- 科学基金(38882)
- 社会(30532)
- 社会科(28950)
- 社会科学(28938)
- 基金项目(27650)
- 省(26678)
- 自然(26209)
- 自然科(25631)
- 自然科学(25618)
- 自然科学基金(25168)
- 划(23409)
- 教育(22108)
- 资助(21204)
- 编号(17612)
- 重点(15952)
- 部(15615)
- 成果(14874)
- 发(14635)
- 创(14082)
- 计划(13921)
- 科研(13532)
- 创新(13219)
- 教育部(13124)
- 国家社会(13105)
共检索到138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李容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务工时间和务工汇款增加不会导致资本劳动比率明显提高;其中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以及农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构成了要素替代效应的约束条件,但文章没有发现小规模土地经营制约农户使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证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陆五一 徐志刚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生产是否受到了冲击及受到冲击有多大,已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剖析了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后的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以及不同约束条件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会促使农户要素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增加机械要素投入并提高粮食播种面积比例,进而从整体上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为了减少农业劳动投入,农户增加劳动投入少、机械易于替代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是一个相对理性的选择。不过,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要面临机械替代劳动力的难易程度和种植结构调整空间等约束条件的制约。在不适宜机械作业的丘陵山区,外出务工对粮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梁玲 尹朝静 冯中朝
采用我国13个油菜主产区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固定效应估计,对油菜生产各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和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估计,探讨油菜生产的增长路径。结果表明,虽然油菜生产经历了一个劳动力净流出的过程,但因为化肥和机械投入对劳动力产生了显著的替代效应,这一过程并未对油菜生产尤其是单产提高产生显著损害,油菜生产也因此采取了一条劳动生产率导向和机械技术主导的增长路径。另外,其他要素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要素替代效应。基于此,就优化油菜要素投入结构、应对劳动力转移挑战等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因此,只有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农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栾江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祥来
"三农""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短板,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减少农业劳动力。农民进城务工受高收入和好的公共服务两大动力驱使,但也面临其自身知识和技能短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缺陷、农业科技进步不足以及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障碍,致使农民工进入城市并市民化困难重重。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达成"四化同步",需要强化"城市拉动力"和"农村推动力",弱化"城市推动力"和"农村拉动力",构建知识替代、技术替代、管理替代、资本替代和城镇替代相结合的综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新机制。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转移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黄国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受迁移地非农收入效用因素、迁移成本变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非农劳动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成本和市场双重约束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根据全国29个省(区、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城镇失业率的影响系数为负且绝对值最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值较大,非农产业生产总值比率和城乡消费支出比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合理转移的若干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明忠
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受其自身所能支配和拥有的金融资源约束:金融资源的多少影响劳动者转移前的技能培训、对劳动者工作搜寻的过程有直接影响、影响劳动者转移过程中的家属安置及其转移方式。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支持: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疏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资金融通渠道;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丽丽 李谷成 周晓时
论文采用1991~2013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投入与价格数据,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影子替代弹性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与替代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粮食生产的要素需求正处在理性的价格调节区间,要素价格仍然是调节要素需求的经济杠杆;与劳动力和化肥相比,机械投入对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受自身价格变化的冲击。(2)农业机械与劳动力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且替代关系越来越强。这说明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利用机械替代劳动可以大幅减少农业劳动投入,特别是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3)化肥与劳动也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替代关系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茂华
遵循本文提出的城市生活能力分析框架,在转移成本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的即期城市生活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可持续性工资收入瓶颈、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成本收益的双重约束下,劳动力的长期城市生活能力很低,由此形成了当前中国特殊的"两栖"劳动力转移形式,但这显然不是中国劳动力转移的理想模式。为此,本文提出,劳动力的代际转移是一种可行的次优路径。当代劳动力"两栖"转移的长远意义在于为其子女的代际转移提供非人力财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多维的原始动力。同时,必须为代际转移的顺利实现辅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当务之急是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率先市民化提供一揽子的政策举措。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炳源 宋昆生
简单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规模较小、技术水平适中和预算约束较硬等特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国际产业结构大转换过程中,这一模式能够适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和特点以及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实际需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比较优势。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并进一步预示:在劳动力资源需求约束这一前提下,实现改进论设想,即重点放在改进和完善简单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求得增长、效率和安定的某种平衡,是简单劳动密集模式未来发展的理想选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新朝
人力资本是实现"村改居"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重要基础,并体现在市民化能力和职业能力两个维度。基于非劳动收入的劳动替代效应理论和培训投资COX生存模型,开展G市"村改居"转移劳动力调查。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补偿"与"集体分红"两项非劳动收入对"村改居"转移劳动力培训投资产生替代效应,降低了培训投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为此,提出城中村改造中,应改变改造补偿、集体分红角色,推行人力资本优先战略,改进"一次性经济补偿"与集体分红的经济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市民化能力,打破村民对土地和集体收入的依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改居"和市民化。
关键词:
非劳动收入 村改居 培训投资 替代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沈建法
90年代以来 ,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本地下岗待业劳动力日见增多 ,与此同时又有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动力涌入就业 ,本地劳动力下岗待业与外来劳动力“上岗”就业同时并存发展 ,构成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发展及分层特征、上海本地劳动力的供给规模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外来劳动力的基本属性及劳动供给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 ,对上海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的补缺、替代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 李苹
本文首先基于Acemoglu和Restrepo(2018b)提出的任务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对职业替代的简单任务模型,然后通过匹配中美职业代码,估算了中国职业分类被智能化替代的可能性。接下来,利用行业和职业受教育程度构成数据估计了行业预期智能化水平,并基于此构建了“因素偏差”和“进展速度”两个维度的行业智能化指标,实证研究现阶段人工智能对我国2003-2019年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并未对劳动力产生明显的替代效应,反而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就业需求;人工智能对从事非常规认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相对需求低于非专业技术人员;智能化对不同技能群体的影响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呈现“倒U形”的特征,并对不同行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替代效应加速累积,替代效应仍小于创造效应是我国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重要“窗口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