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8)
- 2023(4393)
- 2022(3581)
- 2021(3212)
- 2020(2704)
- 2019(6062)
- 2018(6066)
- 2017(11224)
- 2016(6284)
- 2015(7160)
- 2014(7049)
- 2013(7071)
- 2012(6839)
- 2011(6189)
- 2010(6467)
- 2009(5835)
- 2008(5953)
- 2007(5623)
- 2006(5072)
- 2005(4631)
- 学科
- 济(26914)
- 经济(26882)
- 业(22524)
- 管理(19658)
- 企(16876)
- 企业(16876)
- 方法(11642)
- 技术(11539)
- 数学(9674)
- 农(9622)
- 数学方法(9531)
- 中国(8529)
- 学(7650)
- 农业(7586)
- 技术管理(6257)
- 业经(6031)
- 劳(5775)
- 劳动(5758)
- 财(5526)
- 理论(5132)
- 贸(4593)
- 贸易(4591)
- 制(4536)
- 地方(4515)
- 易(4452)
- 环境(4038)
- 和(3903)
- 划(3655)
- 人口(3590)
- 融(3587)
- 机构
- 大学(102506)
- 学院(100308)
- 济(40956)
- 经济(40190)
- 研究(38594)
- 管理(36339)
- 理学(31371)
- 理学院(30961)
- 管理学(30244)
- 管理学院(30065)
- 中国(26546)
- 科学(25282)
- 京(22573)
- 农(21780)
- 所(21125)
- 研究所(19492)
- 业大(17598)
- 财(17206)
- 农业(17184)
- 中心(16366)
- 江(16363)
- 范(14411)
- 师范(14228)
- 北京(13991)
- 财经(13925)
- 院(13389)
- 经济学(13185)
- 经(12714)
- 省(12564)
- 技术(12521)
- 基金
- 项目(69172)
- 科学(54524)
- 基金(50864)
- 研究(48107)
- 家(46443)
- 国家(46101)
- 科学基金(38101)
- 社会(30884)
- 社会科(29307)
- 社会科学(29297)
- 基金项目(26755)
- 省(26708)
- 自然(24974)
- 自然科(24437)
- 自然科学(24425)
- 自然科学基金(23972)
- 划(23284)
- 教育(22225)
- 资助(20388)
- 编号(18190)
- 重点(16163)
- 部(15496)
- 成果(15321)
- 发(15024)
- 创(15004)
- 创新(14209)
- 计划(13611)
- 国家社会(13527)
- 课题(13070)
- 科研(12999)
共检索到152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宇
以水稻生产中两种劳动节约技术(品种技术和机械技术)组合为例,利用川渝两地47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采纳劳动节约技术的诱导效应,同时论证了该效应的实现条件。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农业要素市场完善程度等实现条件的差异,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采纳劳动节约技术没形成诱导,反而产生了负效应。而按照实现条件的满足与否进行分组回归发现:在实现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采纳节约劳动技术的诱导效应才得以实现。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劳动节约技术 诱导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小亮
劳动力产权从其一般的涵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及支配权。劳动力产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用。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产权的形式、结构特征及其实现条件与实现程度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从理论上讲,是应该实现劳动力的全部产权(使用权和所有权),但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劳动力的所有权并未真正实现。为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并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劳动力全部产权的措施:首先,要明确劳动力产权买现要求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建剩余收益的分配机制;最后,要创造劳动力产权实现的良好外部社会经济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洪银
采用数理方法研究技术进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作用规律。研究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采用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生产较高需求弹性的产品,技术进步的就业补偿效应才能得以发挥。研究还表明,长期内,技术进步能够扩张劳动需求;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正向作用,而非农部门资本产出弹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李容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减少和非农收入增加本应诱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资本替代劳动,但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偏小、农业市场发育缓慢以及分散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可能会制约该要素替代效应的发生。文章以水稻生产为例,利用六省市787家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劳动力务工时间和务工汇款增加不会导致资本劳动比率明显提高;其中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以及农户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构成了要素替代效应的约束条件,但文章没有发现小规模土地经营制约农户使用资本替代劳动的证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基于全国31个省(区、市)356个地(市)1363个县(市、区)7549位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效应主要有羊群效应、融入效应、溢出效应、饱和效应、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这6个效应从羊群效应到极化效应会通过中间环节发生连锁反应或影响;羊群效应使大量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通过融入效应向市民转变,由此产生的溢出效应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并且当流入城市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饱和效应的存在,农村劳动力的市民化变得非常困难;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流出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流出地衰落,同时,农村劳动力的回流、城市的反哺及农村资源向部分村庄聚集等产生的极化效应,又能够使一部分农村发展起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本文在说明劳动力产权的内涵及一般属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产权的特征,然后从实践角度分析影响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原因,最后指出在我国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要求。
关键词:
劳动力产权,权益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推拉理论 农民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颂 黄亮雄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NEG)强调劳动力为了节约购买产品的运输成本而倾向于转移至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本文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便是这种劳动力转移机制。文章在NEG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时段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这种前向联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NEG理论所说的前向联系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劳动力的转移还受到预期工资、转移成本、气候、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为补充和完善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捷 锁利铭 王成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蓉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加 黄祖辉
技术、资金、劳动力,都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因此,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作为一个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一方面要受制于各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况;另一方面,也会对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农村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和协调发展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雅楠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受到各国针对外国劳动力流动政策壁垒影响,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受到限制。文章利用收益函数和间接贸易效用函数,探讨外国劳动力流入的工资、数量和技术转移问题与东道国外国劳动力流动壁垒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理论上证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形成机理,从而说明各国在设计外国劳动力政策时,主要以此三方面为主要考核因素,保护东道国居民福利。
关键词:
工资 技术转移 国际劳动力流动壁垒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轩 郑爱翔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华清 周羿 赵波 魏旭
劳动力的空间自由流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而言,自1978年以来,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机制是成万上亿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门的宏大变迁。随着中国劳动力增量的逐步下降甚至为负,如何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2002和CHIPS2013),从教育的外部性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地区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否会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研究发现,平均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外出就业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首先,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当地农民外出;另一方面,当地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强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因此,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强弱。文章最后使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研究发现。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可能也要因地制宜。对当地企业发达或有潜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可能提高农村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回乡创业更好;而对其他地区,可以完善农村社会网络,增强乡民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外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坚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胡坚一、概述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趋势之一──配弟-克拉克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首先转入第二产业,从而导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