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9)
2023(4269)
2022(3540)
2021(3320)
2020(2704)
2019(6382)
2018(6099)
2017(12226)
2016(6736)
2015(7558)
2014(7241)
2013(7446)
2012(7065)
2011(6597)
2010(6533)
2009(5982)
2008(5938)
2007(5427)
2006(4822)
2005(4457)
作者
(20559)
(17156)
(17099)
(16239)
(10946)
(8300)
(7822)
(6749)
(6646)
(6152)
(6047)
(5923)
(5701)
(5620)
(5589)
(5476)
(5270)
(5221)
(5106)
(4971)
(4340)
(4331)
(4330)
(4112)
(4079)
(3874)
(3783)
(3713)
(3548)
(3454)
学科
(28704)
经济(28671)
(15603)
管理(14456)
方法(11946)
(11300)
企业(11300)
数学(10739)
数学方法(10647)
中国(8622)
(8217)
(7100)
贸易(7095)
(6938)
农业(5999)
(5915)
(5780)
(5367)
劳动(5350)
(5157)
业经(5076)
关系(5007)
(4996)
(4968)
金融(4968)
理论(4400)
(4331)
银行(4308)
(4183)
地方(4154)
机构
大学(97575)
学院(94979)
(42304)
经济(41470)
研究(39469)
管理(31720)
中国(30187)
理学(26759)
理学院(26431)
管理学(25912)
管理学院(25769)
科学(23463)
(21358)
(20990)
(20490)
研究所(19397)
(18146)
中心(17277)
农业(16324)
业大(15264)
(14536)
财经(14516)
(14143)
经济学(14001)
北京(13461)
(13388)
经济学院(12619)
(12062)
师范(11826)
(11546)
基金
项目(62817)
科学(48617)
基金(46173)
研究(43090)
(42243)
国家(41912)
科学基金(34138)
社会(27251)
社会科(25791)
社会科学(25784)
基金项目(23342)
(22975)
自然(22884)
自然科(22378)
自然科学(22367)
自然科学基金(22000)
(21033)
资助(20586)
教育(20337)
编号(16333)
重点(14758)
(14544)
成果(14160)
(13370)
(12744)
科研(12440)
计划(12360)
教育部(12349)
课题(12231)
创新(12041)
期刊
(47205)
经济(47205)
研究(30409)
中国(22842)
(19382)
学报(18688)
科学(16358)
(14716)
金融(14716)
大学(13889)
学学(13215)
农业(12940)
管理(12753)
(12704)
教育(10296)
经济研究(8166)
国际(8135)
财经(7695)
技术(7312)
(6930)
(6799)
(6724)
世界(6538)
问题(6241)
业经(6236)
业大(5225)
(4867)
农业大学(4495)
(4470)
论坛(4470)
共检索到153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晖  
劳动力要素在货币区内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跨境流动性是货币合作机制得以长期巩固和发展的决定性基础。东亚各国和地区目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特征对劳动力跨境自由流动构成阻碍,必须进行双边和多边的统一和协调,以促进东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合作,推动货币合作进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慧洁  李銮淏  夏杰长  
采用2011—2019年50个中国跨境劳务输出东道国(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构建“法律环境差异”及其分别同“霍夫斯泰德社会文化距离”“语言差异”“信仰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交乘的五维文化差异测度体系,实证检验文化差异对劳动力跨境流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作用。研究发现,社会文化、语言、信仰、民族及法治环境五方面的文化差异均会显著抑制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且该抑制效应在洲际市场和劳务合作类型两方面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欧阳远芬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汇率波动频繁容易引起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信贷规模和基础货币的联系变弱,即使对跨境资本进行完全管理,也很难有效估计国内信贷规模。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我国现有相关政策的运行可以有效监管大部分跨境资本流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但对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管理效果有限。本文还发现,虽然金融市场开放会减小对跨境资本的管理效果,但监管机构可以采用增加汇率弹性、加强监管程度、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减少监管成本、提高银行业竞争度、发展地方债市场和调整跨境资本结构等方式来缓冲跨境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的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銮淏   夏杰长  
全球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互联的日益加深为劳动力要素跨境流动提供公开透明、广阔庞大机会的同时,也形成了限制较少、高效便捷的“线上转移”新渠道。文章以2011~2021年86个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东道国(地区)为研究样本,立足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数据事实,基于移动电话普及率、中国和东道国双边网址数量的视角,系统全面地考察数字技术对劳动力跨境流动以及其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东道国的数字技术通过“信息平台效应”“业态创新效应”“时空压缩效应”对中国对外劳务输出规模产生普遍且稳健的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技术依托中国向东道国的数字可交付服务出口途径,对劳务合作项目下劳动力跨境流动呈现出“线上转移效应”;第三,东道国数字技术有利于提高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尤其是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综合效益和效率质量。文章提出,应重视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网络空间国际规范标准的构建完善,追踪把握国际劳务合作新内容、新趋势,加速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切实提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思屏  
我国政府于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并为此出台一系列制度安排予以推进。本文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分析人民币跨境流动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借鉴德国相关做法,提出跨境人民币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汪洋  
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江苏省外向型经济发展与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态势,梳理了跨境资金流动对区域货币供需影响的传导路径,并实证检验了跨境资金流动与区域货币供应的相关性。鉴于跨境资金流动对区域货币运行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本外币政策协调带来的挑战,文章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艺  唐升  许红丽  
基于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风险和货币政策对于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本文深入探讨了跨国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构建了货币政策的产出方程和价格方程,并通过加入多阶滞后变量对比回归结果,发现跨境资本流动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建议:建立完善的跨境资本流动监督体系,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以及加强外汇形势检测评估等,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贺捷  
<正>近年来,虚拟货币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迅速发展,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交易开放便捷、隐匿性高等特点,实施资产外逃、洗钱、逃汇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加强对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建立统一有效的虚拟货币监管框架势在必行。本文从分析虚拟货币的内涵特征入手,结合国际监管经验与模式,探讨虚拟货币监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陆长荣  崔玉明  王越  
为了突破传统分析框架的局限性,着眼于合作参与者的微观诉求,通过对日元单边主导、中日货币双寡头模式的案例考察后发现,东亚货币合作主导者与追随者诉求偏好间的失衡,使区域合作从推进伊始就陷入货币合作与货币竞争间的深层次悖论,最终削减了成员国参与合作进程的意愿与动机。货币竞合悖论成为阻碍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内生性因素。与此同时,在双寡头货币模式逐步确立的情况下,如何推动形成新型中日货币竞合关系或将成为破解东亚货币合作瓶颈的一个重要契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冯美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本文选取1987-2017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协整检验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劳动力价格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由正变负;进一步得出劳动力价格上涨率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率的贡献度最终稳定在14%左右,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影响显著。除此之外,劳动力跨国流动还会受自身影响。据此,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以及结构转型的事实,建立了一个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部门的多部门NK-DSGE模型,模拟外生冲击下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结构转型与服务深化的特征,结果发现:(1)部门技术冲击具有"外溢性";(2)部门技术冲击引起"服务深化";(3)部门技术冲击以及整体冲击引起部门间劳动力流动,进而产生结构转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结构转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并降低其名义效应。这一发现意味着在评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忽略结构转型因素将会产生偏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慧刚  
文章首先论述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比较货币合作的美元化模式和欧元模式,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模式应该是具有亚洲特色的、以“10+3”的合作机制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相结合的、多重的、动态的、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渐进式模式;最后探讨了东亚货币合作模式的实现路径和阶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蓝中  郑伟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东亚各国采取的汇率制度是不同的。金融危机前,东亚各国大多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本币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从1997年泰国受到冲击开始,泰国、印尼、韩国、新加坡等爆发危机的国家在政府干预未果的情况下,纷纷与美元脱钩,放宽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