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2)
- 2023(12902)
- 2022(10358)
- 2021(9601)
- 2020(7525)
- 2019(17224)
- 2018(16632)
- 2017(31171)
- 2016(16970)
- 2015(19098)
- 2014(18990)
- 2013(18965)
- 2012(18159)
- 2011(17028)
- 2010(17176)
- 2009(15954)
- 2008(16014)
- 2007(14389)
- 2006(13200)
- 2005(12405)
- 学科
- 济(82444)
- 经济(82365)
- 管理(43856)
- 业(42184)
- 企(30432)
- 企业(30432)
- 中国(29276)
- 方法(28282)
- 数学(24691)
- 数学方法(24424)
- 农(23555)
- 地方(21115)
- 业经(18254)
- 贸(16977)
- 贸易(16959)
- 易(16450)
- 农业(16034)
- 学(15582)
- 制(15260)
- 融(15033)
- 金融(15032)
- 银(14906)
- 银行(14884)
- 财(14606)
- 行(14599)
- 发(13835)
- 环境(13271)
- 和(12051)
- 地方经济(11866)
- 体(10701)
- 机构
- 大学(254440)
- 学院(252804)
- 济(114003)
- 经济(111950)
- 研究(99533)
- 管理(90288)
- 中国(78069)
- 理学(75750)
- 理学院(74756)
- 管理学(73550)
- 管理学院(73065)
- 科学(57790)
- 京(56524)
- 所(51583)
- 财(51083)
- 研究所(46548)
- 中心(43164)
- 农(42793)
- 财经(40111)
- 江(38696)
- 北京(37163)
- 经济学(37005)
- 经(36674)
- 范(36422)
- 师范(36112)
- 院(35468)
- 业大(33643)
- 农业(33220)
- 经济学院(33120)
- 州(30981)
- 基金
- 项目(160172)
- 科学(126926)
- 研究(118382)
- 基金(117350)
- 家(103193)
- 国家(102345)
- 科学基金(86230)
- 社会(77852)
- 社会科(73894)
- 社会科学(73870)
- 基金项目(60104)
- 省(59479)
- 教育(53253)
- 自然(52912)
- 自然科(51607)
- 自然科学(51588)
- 划(51501)
- 自然科学基金(50712)
- 资助(48819)
- 编号(46132)
- 发(40704)
- 成果(38992)
- 重点(36909)
- 部(36797)
- 国家社会(33614)
- 课题(33459)
- 发展(33149)
- 创(32769)
- 展(32595)
- 中国(31919)
- 期刊
- 济(135902)
- 经济(135902)
- 研究(84595)
- 中国(60258)
- 农(40722)
- 学报(39458)
- 科学(37949)
- 管理(37369)
- 财(36399)
- 大学(29979)
- 融(29436)
- 金融(29436)
- 教育(29347)
- 农业(28234)
- 学学(27816)
- 经济研究(22693)
- 业经(21247)
- 财经(21229)
- 技术(20869)
- 经(18561)
- 问题(17803)
- 贸(16477)
- 业(15736)
- 世界(15394)
- 国际(15348)
- 资源(13510)
- 图书(12925)
- 技术经济(12612)
- 现代(11253)
- 经济问题(11222)
共检索到410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思明
优化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陈思明铁路运输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目前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状态,又加剧了这种瓶颈制约。因此,优化我国铁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铁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当前我国铁路劳动力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批评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判断。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以及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昉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打破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神话。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及其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波 谭华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与美国就业周期不同的特征:(1)农业就业十分明显的反周期性;(2)总就业十分明显的无周期性甚至微弱的反周期性。从中国宏观数据和CHIP2007—2008年微观面板数据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机制: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再配置。将该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摩擦相结合,本文构建了考虑劳动力市场摩擦的农业和非农两部门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国就业的周期特征。其核心机制在于农业部门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两个部门的顺周期再配置。而且劳动力市场摩擦会放大农业部门劳动力对于非农部门的经济冲击反应,从而加剧农业就业和非农就业的波动性。但总就业仍然表现出波动较小、与GDP相关性较弱的特征。
关键词:
劳动力再配置 劳动力市场摩擦 就业周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枫 孙世龙
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著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万海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且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突出的是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恶化。这种状况不得不让人们联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会掉人"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人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社会经济矛盾高发期,一旦这些矛盾得不到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本文认为,由于经济改革迸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多重分隔,特别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从属劳动力市场并存的格局给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乃至整个经济增长都带来深刻影响。低价的从属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调节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杠杆,并有效地刺激着资本需求。但在这种效率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范晓非
本文从农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收入差距等角度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论证和检验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结论是:①由农业总产出曲线计算的农业劳动边际产出在2005年之前均为负值,2006年开始转为正值,并且快速增长。②从制造业和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模型可以明显地看出2004年之后劳动供给曲线明显向上倾斜。③从全国、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及城镇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说明我国城镇出现了代表经济阶段性变化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以上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已在2005年后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短缺点),进入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卫
文章以劳动者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为微观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城乡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政府对农业补贴等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与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劳动节约型技术所推动的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有效流向城市地区的前提基础;随着劳动力基于市场机制在城乡产业之间流动,逐步减少城乡产业之间劳动报酬差异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劳动力城乡流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韬 王文举
本文依据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的三次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给出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估算方法,并利用中国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在产出和资本投入给定情况下,三次产业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数量,并使用三次产业的实际劳动力数据以及农民工流动数据估算了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偏差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本文从理论层面梳理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基于2010—2016年(1)中国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影响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城市空气污染通过影响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进而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空气污染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且空气污染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分位数下,空气污染对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异质性。本文为推动中国实现绿色转型、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气污染 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空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