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3)
2023(10826)
2022(8864)
2021(8047)
2020(6218)
2019(14000)
2018(13698)
2017(25949)
2016(13640)
2015(15114)
2014(15190)
2013(15305)
2012(14817)
2011(13709)
2010(14272)
2009(13448)
2008(13055)
2007(11875)
2006(11207)
2005(10712)
作者
(41049)
(34497)
(34478)
(32809)
(22184)
(16445)
(15446)
(13405)
(13196)
(12460)
(12184)
(11544)
(11331)
(11257)
(10897)
(10684)
(10157)
(9934)
(9914)
(9539)
(8977)
(8383)
(8337)
(8057)
(7823)
(7772)
(7543)
(7539)
(7137)
(6815)
学科
(83320)
经济(83249)
管理(35620)
(34018)
地方(25238)
中国(25024)
(23813)
企业(23813)
方法(22481)
(20849)
数学(18514)
数学方法(18381)
业经(17808)
地方经济(15817)
(15746)
农业(15561)
(13243)
(12276)
金融(12276)
(11832)
环境(11829)
(11822)
(11558)
银行(11544)
(11346)
(11331)
(11298)
贸易(11286)
理论(10976)
(10747)
机构
学院(208967)
大学(206923)
(98289)
经济(96378)
研究(81885)
管理(73634)
中国(62359)
理学(61257)
理学院(60483)
管理学(59611)
管理学院(59205)
科学(46911)
(45722)
(43334)
(42131)
研究所(37674)
中心(35075)
(33440)
财经(33299)
(32120)
经济学(31592)
(30410)
师范(30170)
(30035)
北京(30012)
(29349)
经济学院(27930)
(26923)
业大(26035)
科学院(25048)
基金
项目(126937)
科学(99921)
研究(96826)
基金(90116)
(77848)
国家(77138)
科学基金(65212)
社会(63694)
社会科(60352)
社会科学(60340)
(49903)
基金项目(46301)
教育(42913)
(41141)
编号(39211)
自然(38018)
自然科(36948)
自然科学(36938)
资助(36671)
自然科学基金(36260)
(34704)
成果(32730)
重点(29280)
发展(28626)
课题(28417)
(28158)
(27637)
国家社会(26900)
(25689)
(24370)
期刊
(127204)
经济(127204)
研究(72350)
中国(50722)
(31796)
(31328)
管理(30412)
学报(28939)
科学(28454)
教育(24356)
大学(22068)
(21954)
金融(21954)
农业(21514)
经济研究(21205)
学学(20470)
业经(19729)
技术(18828)
财经(17726)
问题(16107)
(15616)
(12011)
世界(11953)
技术经济(11912)
资源(11607)
国际(10980)
(10941)
图书(10583)
经济问题(10481)
商业(10478)
共检索到347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富华  
在二元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及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变革+产业导向"模式,在成功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口红利的同时,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障碍。因此,以人力资本提高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二次开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子修  
“经济增长点”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先提出来的,一般用于对产业成长的分析,将那些符合国情、有较高收入弹性、有较高的生产率和带动系数,且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供给的产业,称之为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培育这些经济增长点作为主导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克勇  王玮琦  
本研究选取全国3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面板数据,以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Moran’sI指数分析了经济开发区劳动力集聚的空间关联与扩散效应,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公式推导,验证了劳动力集聚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加以检验,也证明了劳动力集聚对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研究还发现,城市化率提高可能会对经济开发区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短期内政府扶持是促进开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加快产城融合,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本文利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其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却明显不利于经济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依赖资本和中间品的大量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都对劳动力就业没有正面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并且弱智化了劳动力,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依靠大量中间品投入,影响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不利于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已显示出劳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卫  
文章以劳动者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为微观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城乡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政府对农业补贴等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与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劳动节约型技术所推动的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有效流向城市地区的前提基础;随着劳动力基于市场机制在城乡产业之间流动,逐步减少城乡产业之间劳动报酬差异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劳动力城乡流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亢亢  
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协调发展,对稳就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蓄水池视角,研究经济增长、城镇就业与新市民数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新市民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在城市经济扩张时能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城市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劳动力又会回流至农村或小城镇,农村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基于此,从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伟  
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李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96级博士生100015)我国经济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同时,由于对人力资本开发投入长期不足,又呈现出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特点。这种劳动力过剩与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巨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范科才  李亮  
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劳动力、调整劳动力价格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劳动力价格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劳动力价格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消费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从建立工资增长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邵锋祥  袁晓玲  
基于VAR理论及其模型,实证检验了1983-2006年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国内资本及劳动力就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符合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国内资本形成并无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劳动力就业只存在单向影响作用,旨在为我国利用外资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佛关  周冠郴  
本文通过岭估计法分析劳动力各大效应的产出弹性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得出相关结果。此外,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还发现,教育效应、非农业配置以及非公有经济就业与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于建国  
一、增长经济学的劳动力要素公式增长经济学这门学科大致是本世纪40年代形成的。其劳动力要素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哈罗德、多马、索洛、斯旺诸人。前两位属于增长经济学的古典学派人物,他们同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素华  
一、问题的提出(一)经济增长有利于就业水平提高。根据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理论,社会总产量Q=劳动投入量L*劳动生产率P。我们对此式略作数学变换,就有ΔLL=ΔQQ-ΔPP。该式表明,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部门内,经济增长率越高,劳动力就业水平越高;劳动生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都阳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全要素生产率(TFP)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劳动力的短缺和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这意味着新古典机制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对近年来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表明,不仅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劳动力再配置在TFP的构成中也逐渐减少。通过改革提高经济效率的要求更加紧迫。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蕾  彭韶兵  艾新宇  
劳动力价格水平变化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充分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相关数据及理论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的现状作详细的分析,进而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劳动力价格变化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我国劳动力价格与经济增长互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