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0)
2023(13651)
2022(11894)
2021(11141)
2020(9427)
2019(21455)
2018(21424)
2017(41101)
2016(22375)
2015(25176)
2014(24550)
2013(24145)
2012(22051)
2011(19728)
2010(19738)
2009(17765)
2008(17186)
2007(15132)
2006(13121)
2005(11245)
作者
(62701)
(51937)
(51636)
(49065)
(33047)
(24883)
(23359)
(20481)
(19667)
(18461)
(17811)
(17400)
(16431)
(16308)
(15951)
(15698)
(15533)
(15450)
(14889)
(14741)
(12846)
(12726)
(12414)
(11813)
(11650)
(11581)
(11517)
(11387)
(10388)
(10247)
学科
(85701)
经济(85609)
管理(67015)
(65752)
(55381)
企业(55381)
方法(41418)
数学(35606)
数学方法(35219)
(24062)
中国(23936)
(20266)
业经(20151)
技术(19736)
(18307)
地方(17116)
理论(16117)
农业(16097)
(15322)
(15243)
贸易(15232)
(14727)
(13694)
(13687)
银行(13634)
技术管理(13324)
环境(13205)
(13017)
(12966)
财务(12950)
机构
大学(308428)
学院(306928)
管理(126736)
(121443)
经济(118820)
理学(110889)
理学院(109658)
管理学(107790)
管理学院(107238)
研究(99247)
中国(73144)
(65282)
科学(62346)
(53133)
(48885)
(48647)
业大(47227)
中心(44953)
研究所(44801)
(44389)
财经(43342)
北京(40922)
(40787)
师范(40411)
(39561)
农业(38179)
(36257)
(35902)
经济学(35760)
商学(32946)
基金
项目(216315)
科学(171380)
研究(158770)
基金(156964)
(136523)
国家(135333)
科学基金(117423)
社会(100099)
社会科(94913)
社会科学(94888)
(85637)
基金项目(84325)
自然(76741)
自然科(75006)
自然科学(74988)
自然科学基金(73696)
教育(73383)
(71453)
编号(64658)
资助(63526)
成果(51517)
(48885)
重点(47805)
(47258)
(45623)
创新(44839)
课题(44357)
科研(40945)
教育部(40797)
国家社会(40659)
期刊
(127063)
经济(127063)
研究(87553)
中国(61128)
学报(48122)
管理(46725)
科学(45108)
(42775)
(38689)
教育(38262)
大学(36661)
学学(34374)
农业(29991)
技术(27600)
(23825)
金融(23825)
业经(21378)
财经(20480)
经济研究(20303)
(17494)
科技(17177)
理论(16801)
图书(16564)
问题(16085)
(16047)
技术经济(15827)
实践(15629)
(15629)
现代(13706)
商业(13638)
共检索到440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祎  刘晨晓  
系统考察劳动力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既有利于深入揭示经济动能转换背后企业创新形成的条件,又有助于明确劳动力要素价格影响企业创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阐述了劳动力价格变动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机制,认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竞争效应、需求效应,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运用37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回归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工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效推动了各工业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率与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对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良平  曾国华  余来文  
在居民收入倍增和创新驱动背景下探讨劳动力成本提升对地区创新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劳动力成本与地区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2000年~2010年间我国劳动力成本与地区创新能力之间始终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提高1%,地区创新能力将上升0.2%左右。文章结论意味着当前我国应提高劳动者报酬,以人才集聚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化,提升地区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啸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对流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对流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劳动力成本每提升一个单位时,流通技术创新提升0.784%。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劳动力成本对东中西部地区流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从调节机制来看,数据要素配置在劳动力成本驱动流通技术创新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大力推进自动化生产,加强人力素质提升,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推动流通技术创新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诗磊  谭琦  
本文使用BVAR模型研究了资源要素和劳动力成本因素对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价格总水平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影响显著,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我国价格总水平有一定影响,劳动报酬增长率对我国价格总水平基本影响较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冕  俞立平  
创新要素投入偏向是在创新中各投入要素之间的相对比重,相关领域缺乏研究。本文对创新要素投入偏向进行界定和分类,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对其进行测度,并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其效应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总体向资本偏向方向发展;增加研发劳动力的比重有助于大多数地区的创新;当创新产出较低或较高时,提高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更加有利于创新;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对创新产出的效应呈现边际贡献递减特征;对于研发资本较低地区提高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无法促进创新。本文从创新要素投入偏向视角展开研究,丰富了研发资源错配理论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蓓蓓  崔小年  
本文基于非熟练与熟练劳动力要素价格这一独特视角,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其分解方法,经过1991-2011年两者工资差距数据的检验。研究发现非熟练与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与不同分位数上的工资增长密切相关,表现为随之扩大的态势。其中,对非熟练劳动力歧视的加剧是造成两者工资差距在不同分位数上持续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基于此,激励更多的非熟练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和教育积累转为熟练劳动力,同时,消除对非熟练劳动力的各种歧视是未来缩小两者工资差距的重要手段。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明亮  
该文以二元劳动力市场为视角,研究了我国转型期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相应的劳资关系等问题。文章认为: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固化了劳动力资源流向,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过度的劳动力流动,不利于劳工权益的保障,也不利于形成创新所需要的稳定的雇佣关系;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形成双方共赢的利益契合点,实现劳资合作共赢;对于专用型人力资本,劳资双方都有足够的投资积极性,但通用型人力资本投资社会动力不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成艾  
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是一种将个体资源和社会资源深度融合与科学统整而形成的呈复杂结构形排列的能力包。它由归属于个体资源层面的个体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修养及别类于社会资源层面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行为等要素组成。正因为如此,其提升进程必然会受到归属于微观个体层面的价值观念、专业技能、教育程度、经管素质及聚集于宏观社会层面的市场情景、家庭环境、社会条件、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制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周鹃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降低人才集聚水平、减缓城市化进程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负向影响;分区域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要素价格扭曲都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抑制效应,且高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于低水平地区,人才集聚、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丛屹  范志莹  
制造业转型升级往往导致劳动力需求变化,进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而厘清制造业整体及分区域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特征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劳动力需求视角,分析了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0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加均降低了制造业整体就业增长率及就业人数,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分区域来看,东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受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最大,中部、西部省份次之,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增加降低了东部、西部省份制造业劳动力吸纳能力,对中部省份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统筹推进就业优先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基本政策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涛  张喜兆  
传统的劳动力数量计量方法是以自然人数量作为计量的基础,有多少从业的自然人,就有多少劳动力,其计量单位为"人"。本文从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角度来计量劳动力数量,即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低为计量的基础,赋予劳动力数量新的计量单位——"点"。同时,构建了劳动力数量计量新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借数字化变革契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应对劳动力要素优势渐趋弱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造业投入数字服务化视角,以互补理论和不完全信息理论作为分析基础,探讨企业数字服务投入对劳动力要素错配的非线性影响,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伴随数字服务投入增加,会产生企业数字服务的“初始投入期”“内化调整期”“深度利用期”,相应阶段劳动力要素错配呈现先缓解、再加剧、再度缓解的演变特征;行业竞争程度有助于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但与数字服务投入的交互作用为负;国外来源数字服务、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在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上更为有效。本文建议加大力度利用数字服务深化企业专业分工、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以持续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孟续铎  李晓曼  詹婧  王阳  
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评价劳动力市场可以从市场景气、市场流动、市场匹配、就业质量和全面薪酬五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下设若干指标项,并对这些指标在苏州市进行了实地验证,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监测机制和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