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02)
- 2023(22237)
- 2022(18653)
- 2021(17202)
- 2020(14484)
- 2019(32743)
- 2018(32388)
- 2017(61807)
- 2016(33846)
- 2015(38127)
- 2014(37570)
- 2013(36926)
- 2012(33727)
- 2011(30044)
- 2010(30269)
- 2009(28448)
- 2008(27342)
- 2007(24239)
- 2006(21526)
- 2005(18927)
- 学科
- 济(135157)
- 经济(134996)
- 业(112528)
- 管理(102997)
- 企(92494)
- 企业(92494)
- 方法(59310)
- 农(51784)
- 数学(48934)
- 数学方法(48279)
- 业经(38405)
- 中国(38159)
- 财(37655)
- 农业(34343)
- 地方(27967)
- 学(27125)
- 制(26807)
- 务(25263)
- 财务(25178)
- 财务管理(25137)
- 理论(24943)
- 贸(24129)
- 贸易(24115)
- 技术(23993)
- 企业财务(23798)
- 易(23416)
- 和(22246)
- 策(20464)
- 划(20415)
- 银(20315)
- 机构
- 学院(474829)
- 大学(468979)
- 济(189396)
- 管理(187184)
- 经济(185295)
- 理学(161302)
- 理学院(159589)
- 管理学(156633)
- 研究(155985)
- 管理学院(155778)
- 中国(120195)
- 京(99399)
- 科学(97767)
- 农(89190)
- 财(85753)
- 所(78280)
- 江(75068)
- 业大(74196)
- 中心(73094)
- 研究所(71161)
- 农业(68816)
- 财经(68547)
- 经(62515)
- 范(62192)
- 师范(61551)
- 北京(61510)
- 州(58281)
- 院(56566)
- 经济学(56348)
- 技术(51089)
- 基金
- 项目(323383)
- 科学(254629)
- 研究(237558)
- 基金(233342)
- 家(203343)
- 国家(201515)
- 科学基金(173864)
- 社会(150012)
- 社会科(141848)
- 社会科学(141811)
- 省(128794)
- 基金项目(123258)
- 自然(112536)
- 自然科(109960)
- 自然科学(109931)
- 教育(109371)
- 自然科学基金(107917)
- 划(106336)
- 编号(98405)
- 资助(95554)
- 成果(78786)
- 重点(72300)
- 部(70463)
- 发(69366)
- 创(68121)
- 课题(67084)
- 创新(63271)
- 国家社会(61653)
- 科研(61504)
- 教育部(60164)
- 期刊
- 济(213465)
- 经济(213465)
- 研究(134657)
- 中国(97162)
- 农(85534)
- 学报(75304)
- 管理(70838)
- 科学(69210)
- 财(66978)
- 农业(58308)
- 大学(58041)
- 学学(54627)
- 教育(54244)
- 技术(44057)
- 融(43291)
- 金融(43291)
- 业经(39923)
- 财经(33049)
- 经济研究(32253)
- 业(31007)
- 经(28415)
- 问题(28207)
- 图书(26178)
- 版(23710)
- 技术经济(23695)
- 科技(23439)
- 现代(21685)
- 理论(21417)
- 资源(21318)
- 商业(21113)
共检索到708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柳林 池泽新 付江凡 余艳锋
本文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408份农户调查数据,在理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生产"十三连丰"的内在逻辑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接着,引入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机作业服务和农业科技培训是否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65岁以上老龄农业劳动力会给粮食生产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作业服务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农业科技培训暂时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从农业科技培训意愿、认可度、应用水平和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当前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农业科技培训对粮食生产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柳林 吴昌南 张云 张志芳 王勇
[目的]基于江西省20个粮食主产县的40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老龄甚至高龄农业劳动力是否会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如果会,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具有调节效应。[方法]运用Stata 14软件,引入机耕、机收服务两个调节变量,区分老龄和高龄农业劳动力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老龄农业劳动力暂时并没有显著影响粮食生产效率,而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如果粮食生产过程中能得到机耕、机收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都可以显著降低高龄农业劳动力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为了缓解高龄农业劳动力给粮食生产效率带来的负向效应,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维
文章基于经营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吉安市301户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将农业大户的科技溢出效应分为雇佣导致的直接效应与模仿生产行为导致的间接效应。通过计量工具探讨影响水稻种植大户农业科技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户雇佣经历与村大户雇佣人数影响显著为正,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明显;村大户种植面积、村大户为农业技术指导员及参加农业技术宣传会影响不显著,经营大户的农业科技间接溢出效应不明显。建议政府通过补贴等财税措施进一步鼓励经营大户雇佣当地居民,强化农业科技直接溢出效应;政府通过改变村技术指导员任命方式与提高其经济补贴改善技术指导效果,通过实施经济激励与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麦尔旦·吐尔孙 杨志海 王雅鹏
文章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拐点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规模效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轻户"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规模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其他环境变量中,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家庭非农收入的比重、家庭劳动力中60岁及以上劳动力劳动时间的比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农业劳动力外流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农业劳动力 外流 粮食生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红根 王雅鹏 翁贞林 陈昭玖 刘小春 康兰媛
在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以江西为例,分析粮食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政策评价,认为粮食扶持政策总体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补贴力度小、补贴范围过大、补贴方法针对性不强、政策效应弱化等,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对该项政策进行完善完善补贴政策、明确补贴对象、规范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等。
关键词:
粮食扶持政策 效应评价 问题 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斌 孙蓉
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背景,通过文献梳理出我国未来仍需维持较高的粮食生产能力以保证"口粮安全"。农业保险作为应对自然灾害、维持收入稳定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理论上有助于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本文通过建构两组模型、四个方程,比较分析农业保险引致的耕地面积和农资投入各自变化对农业收入及其占比的影响效应;基于全国八大粮食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验证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实际作用效果;并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区域差异进行甄别。研究显示,现阶段农业保险促进了农户农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其种粮积极性的提升并不理想,收入结构不同的地区农业保险的效果亦存在差异。结合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和农业现代化趋势,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代彦 文乐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STF)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性,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而女性化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北方的技术效率,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化提高了北方的技术效率,而且其贡献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机械与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需因地制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 李容
本文运用变系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4—2016年中国26个省份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依据拓展的农户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外包生产方式下的农户行为,基于分工理论的视角解释了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TFP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地区差异性;全样本和粮食主产区的作用较为显著,而粮食非主产区不显著。(2)农机作业服务提升小农户粮食生产TFP需要以农业分工程度为前提条件。农业分工与农机作业服务的交互影响有助于增强粮食TFP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家庭分散经营阻碍了当前我国农机作业服务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如何进一步激发这种促进作用值得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光泗 朱丽莉
本文利用三大谷物数据,从生产要素关系变动角度,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我国粮食生产投入及要素关系变动,进而考察新形势下粮食生产技术变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扩大,劳动对粮食生产影响日益凸显,耕地、劳动、机械、化肥的产出弹性均大于零,其中劳动对粮食生产的作用程度最大;从要素间替代弹性变动来看,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均较小,而耕地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较大,粮食生产面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下降的不利影响;从三大地区层面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劳动弹性均高于其他要素产出弹性,三大地区的耕地、机械、化肥与劳动的替代弹性差异明显。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粮食 生产技术 要素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