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8)
- 2023(15371)
- 2022(12454)
- 2021(11366)
- 2020(9614)
- 2019(21387)
- 2018(21476)
- 2017(41732)
- 2016(22832)
- 2015(25304)
- 2014(24945)
- 2013(24572)
- 2012(22190)
- 2011(19605)
- 2010(19923)
- 2009(18861)
- 2008(18935)
- 2007(17145)
- 2006(15370)
- 2005(13953)
- 学科
- 济(100028)
- 经济(99896)
- 业(95276)
- 企(77525)
- 企业(77525)
- 管理(73841)
- 农(47509)
- 方法(43764)
- 数学(35420)
- 数学方法(34865)
- 业经(32815)
- 农业(31530)
- 财(28405)
- 中国(26072)
- 制(20398)
- 务(20140)
- 财务(20093)
- 财务管理(20070)
- 企业财务(18991)
- 技术(18775)
- 学(18168)
- 贸(17927)
- 贸易(17917)
- 策(17511)
- 易(17449)
- 理论(16873)
- 地方(16039)
- 划(15930)
- 体(15698)
- 和(15307)
- 机构
- 学院(330506)
- 大学(322835)
- 济(138277)
- 经济(135775)
- 管理(131599)
- 理学(113777)
- 理学院(112663)
- 管理学(110540)
- 管理学院(109997)
- 研究(107224)
- 中国(85919)
- 农(75494)
- 京(68282)
- 科学(67835)
- 财(60750)
- 农业(58738)
- 业大(57642)
- 所(55388)
- 江(51793)
- 研究所(50282)
- 中心(49922)
- 财经(48540)
- 经(44174)
- 北京(42024)
- 经济学(41344)
- 州(39930)
- 院(38286)
- 范(38105)
- 师范(37577)
- 经济学院(37443)
- 基金
- 项目(221162)
- 科学(174782)
- 基金(162213)
- 研究(155992)
- 家(143456)
- 国家(142128)
- 科学基金(122460)
- 社会(101623)
- 社会科(96105)
- 社会科学(96074)
- 省(88585)
- 基金项目(85736)
- 自然(81164)
- 自然科(79373)
- 自然科学(79350)
- 自然科学基金(77984)
- 划(73007)
- 教育(70020)
- 资助(66078)
- 编号(62051)
- 重点(49354)
- 创(48289)
- 部(48118)
- 发(47947)
- 成果(47431)
- 业(47030)
- 创新(44502)
- 科研(42582)
- 课题(42178)
- 国家社会(42152)
- 期刊
- 济(159340)
- 经济(159340)
- 研究(89214)
- 农(75318)
- 中国(68329)
- 学报(55375)
- 科学(52844)
- 管理(50960)
- 农业(50519)
- 财(48405)
- 大学(42377)
- 学学(40949)
- 业经(33067)
- 融(31887)
- 金融(31887)
- 技术(29290)
- 业(27029)
- 教育(25935)
- 经济研究(24136)
- 财经(24102)
- 问题(21689)
- 经(20782)
- 技术经济(18492)
- 版(17840)
- 世界(16772)
- 商业(16421)
- 统计(16061)
- 科技(15733)
- 业大(15676)
- 现代(15595)
共检索到491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作昂 赵绍阳 何庆红
我国农业的微观基础仍然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这一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重塑新的农业微观基础。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研究个体层面与地区层面两个维度的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劳动力老龄化或劳动力流出促进了土地流转,但不利于规模经营,尤其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力流出可能大大降低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除了具备土地、资金等要素以外,还需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人力资本的支持。
关键词:
劳动力老龄化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 郑循刚
已有研究在老龄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上存在争论,主要原因是其受到老龄化所带来的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亟需厘清两者关系以深化老龄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的认识。利用CLDS(2016)的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在老龄化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对两者强弱关系展开对比与讨论。结果表明:土地情结与劳动能力限制均表现出较强的中介效应。平均而言,老年人口的土地情结可以解释农户土地供给概率的16.37%、供给面积的12.34%,以及农户土地需求概率的6.72%、需求面积的6.43%;老年人口的劳动能力限制可以解释农户土地供给概率的40.10%、供给面积的36.50%,以及农户土地需求概率的12.34%、需求面积的14.49%。相比土地情结,劳动能力限制的中介效应更强,其综合效应表现为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农户的土地供给,同时亦显著抑制了农户的土地需求。因此,随着老龄化加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面临的问题并非供给不足,而是需求不足。需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农业自动化水平和完善农地经营补偿机制以激活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需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土地租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户土地租入和土地租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劳动力价格上涨会促进农户土地租赁。在劳动力老龄化方面,无论是基于总体样本分析,还是将总体样本分为土地租入样本和土地租出样本,或者分为平原地区样本和山岭地区样本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并不构成显著影响。另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是否会促进或者减弱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影响?通过分析它们两者的共同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并没有对农村土地租赁市场产生共同效...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老龄化 农村土地租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兼业化 生产环节外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 老龄化 兼业化 生产环节外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识别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然后采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地形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与要素投入的影响,并用江苏、浙江两省的市级宏观数据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上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而言,在平原地区,由于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而在丘陵山区,由于农业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老年农户家庭会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替代劳动力现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志海 麦尔旦·吐尔孙 王雅鹏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政通 许彩华 邱俊杰 余劲
[目的]根据冀鲁豫粮食主产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老龄化背景下农户的服务外包采纳行为是否受到其对耕地的生计保障、情感寄托和财产享益功能认知的影响。[方法]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二元probit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服务外包采纳行为呈显著负向影响,已有大多研究结论的正向影响实际上是农户主观耕地功能认知 “遮掩效应”的表现;(2)60岁以上农户的服务外包采纳行为受到其对耕地生计保障和财产享益功能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3)65岁以上农户的服务外包采纳行为受到其对耕地财产享益功能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结论]为有效提升老龄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生产性服务外包采纳率,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增强服务外包可达性、信息服务及资金支持范围。其次,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农业,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最后,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村老龄农户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为老龄农户提供更多培训机会,降低老龄农户对耕地生计保障和财产享益功能的认知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