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6)
- 2023(2854)
- 2022(2424)
- 2021(1999)
- 2020(1612)
- 2019(3653)
- 2018(3305)
- 2017(6466)
- 2016(3404)
- 2015(3572)
- 2014(3267)
- 2013(3083)
- 2012(2782)
- 2011(2376)
- 2010(2269)
- 2009(2110)
- 2008(1954)
- 2007(1673)
- 2006(1505)
- 2005(1226)
- 学科
- 济(16649)
- 经济(16635)
- 业(9219)
- 管理(8353)
- 方法(8222)
- 数学(7790)
- 数学方法(7743)
- 中国(5785)
- 企(5577)
- 企业(5577)
- 农(5196)
- 劳(4869)
- 劳动(4852)
- 农业(4272)
- 地方(4269)
- 财(3356)
- 业经(3124)
- 环境(3047)
- 人口(2652)
- 动(2534)
- 动力(2494)
- 学(2429)
- 劳动力(2368)
- 农业劳动(2228)
- 地方经济(2222)
- 技术(2190)
- 发(2162)
- 农业人口(2149)
- 产业(2110)
- 划(1985)
- 机构
- 大学(47517)
- 学院(46951)
- 济(22823)
- 经济(22426)
- 管理(18498)
- 理学(16669)
- 理学院(16425)
- 管理学(16117)
- 管理学院(16049)
- 研究(15744)
- 中国(10808)
- 科学(9595)
- 京(9513)
- 财(8933)
- 经济学(8024)
- 财经(7898)
- 经济学院(7318)
- 经(7297)
- 中心(7096)
- 所(7030)
- 业大(7012)
- 范(6839)
- 师范(6784)
- 农(6773)
- 研究所(6528)
- 江(6404)
- 院(6132)
- 财经大学(6025)
- 师范大学(5811)
- 经济管理(5576)
- 基金
- 项目(36988)
- 科学(31113)
- 基金(29512)
- 家(25804)
- 国家(25689)
- 研究(25026)
- 科学基金(23233)
- 社会(19192)
- 社会科(18486)
- 社会科学(18483)
- 基金项目(16451)
- 自然(14927)
- 自然科(14642)
- 自然科学(14640)
- 自然科学基金(14381)
- 省(14115)
- 划(11821)
- 资助(11035)
- 教育(11007)
- 国家社会(8898)
- 编号(8327)
- 重点(8251)
- 部(8132)
- 发(7905)
- 创(7595)
- 人文(7340)
- 创新(7245)
- 教育部(7189)
- 科研(7130)
- 大学(6580)
共检索到61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卫 田红娜
文章采用2000—2017年的中国省际装备制造业及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研究发现:劳动力错配存在着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劳动力依旧相对供给不足;劳动力错配仍未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纠正装备制造业劳动力空间错配可以提升2.82%的产出,其中2/3是由于地区间劳动力错配导致的;地区间劳动力错配对于行业TFP的变动影响明显大于行业间劳动力错配。化解劳动力空间错配,需充分尊重市场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壁垒,从根本上实现劳动力空间自由流动。
关键词:
空间错配 测度 效率损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扭曲 TFP损失 垄断竞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扭曲 TFP损失 垄断竞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关键词:
劳动力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效率损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薇 罗勇根 王清纯
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清算期权价值的影响。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因企业调整成本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企业清算期权价值,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更显著。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出现僵尸企业的概率,且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解雇成本角度揭示了《劳动合同法》影响实体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传导机制。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清算期权 僵尸企业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崔琳昊
基于“价格法”测算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变量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将显著降低城市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限制劳动力流动和抑制就业市场规模扩大进而造成“劳动力-岗位”匹配失衡引起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配置过度的四五线城市和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更加显著。研究将市场分割的测度推进到劳动力要素和城市层面,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要素市场,畅通劳动力在区域之间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利锋
基于包含异质性家户以及累进性个税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文章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盯住目标选择的问题。与基本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同,个税累进性的引入使得政策制定者面临稳定产出与稳定通胀的权衡取舍;并且个税的累进性具有内生稳定器的作用。基于社会福利损失的比较,发现相对于不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政策而言,对劳动力市场失业或工资膨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相对较小。这一结论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且经济增长推动就业收效甚微的背景下,通过政策直接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将有可能实现缓解就业形势与降低政策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的"双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左妹华 左勇华 杨谱
文章采用Hsieh和Klenow基准模型,通过江西制造业数据测算发现,江西劳动力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TFP)损失基本稳定;分组发现初创阶段配置扭曲更严重且TFP损失具有上升趋势,稳定发展阶段配置扭曲较小且TFP损失大幅下降;国有企业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减少幅度最平稳,集体等企业损失趋势最大,而个人企业波动性较明显;大、中型企业TFP损失具有波动性但方向不明显,小型企业TFP损失逐年减小。随后,分析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扭曲 TFP损失 技术偏向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正确认识创新要素配置现状,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本文将Brandt传统要素错配测算模型拓展至创新领域,规避创新价格水平获取难题,兼顾创新经济价值与成果共享特性,放宽不变产出弹性假定,构建创新要素错配测算新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结果表明: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明显缓解,现阶段创新人力错配为主要表现形式;不同地区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差异显著但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异质性尤为明显;大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创新效率偏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空间巨大。本研究有助于客观掌握创新要素配置状况,为推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欣泽 司海平
本文在Hsieh&Klenow资源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将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解为资本错配程度、劳动错配程度与要素关联性资源配置程度,并利用1998—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测算,就其对经济效率损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行业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效率最优水平,总体经济效率将至少会提高115%~156%。中国总体资源错配程度、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以及劳动错配程度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尤其是在"四万亿"计划实施后上升趋势明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苏苏 段军山 叶祥松
文章旨在“资源配置与总量生产率”框架下研究提升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在启动内需动力和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研究样本,采用陈永伟、胡伟民(2011)建立的引入中间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框架,测度了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和产出缺口。研究发现:(1)考察期行业间的劳动、资本、中间投入三大要素对产出的扭曲变动效应均为负数,表现为“中间投入扭曲带来的影响>资本扭曲带来的影响>劳动扭曲带来的影响”,中间投入的影响最大且呈现扩大趋势。(2)资源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平均为8%。其中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2倍,中间投入造成的资源错配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4倍。(3)工业产出和TFP变动的分解表明,要素投入增长依旧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行业TFP的提升主要动力源于各个行业总体TFP的增长,份额效应和扭曲改变效应微乎其微。(4)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高、国有企业比重越大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中间投入过量问题。文章研究表明加强中间投入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启动内需和构建双循环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伟平 王振军
文章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识别劳动力配置效率,利用ArcGIS分析工具、莫兰指数、Getis-Ord Gi*统计模型、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并结合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层级特征、空间收敛性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特征,但总体效率水平相比初期有较大改善。(2)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化呈现出三重特征,即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明显高于非城市群,东南沿海城市明显高于西北内陆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中高水平城市表现为先扩大后收缩的态势。(3)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即按城市规模等级、行政等级逐级递减。(4)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收敛性,即以不同的增长路径收敛至稳态水平,且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及环境规制等因素会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5)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速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衰减,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效应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