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
2023(1546)
2022(1260)
2021(1158)
2020(902)
2019(2098)
2018(2069)
2017(2752)
2016(1590)
2015(1656)
2014(1536)
2013(1467)
2012(1395)
2011(1287)
2010(1372)
2009(1106)
2008(1103)
2007(1073)
2006(1036)
2005(958)
作者
(4126)
(3586)
(3457)
(3456)
(2171)
(1625)
(1558)
(1330)
(1320)
(1303)
(1254)
(1178)
(1120)
(1105)
(1070)
(1066)
(1013)
(1011)
(1000)
(989)
(883)
(865)
(846)
(838)
(826)
(779)
(770)
(769)
(746)
(700)
学科
(5685)
经济(5678)
(5347)
(4742)
劳动(4725)
中国(3959)
管理(3789)
(3331)
农业(2904)
(2877)
企业(2877)
(2449)
动力(2424)
劳动力(2307)
人口(2253)
方法(2203)
农业劳动(2134)
农业人口(2086)
数学(1821)
数学方法(1812)
(1586)
业经(1583)
教育(1460)
(1388)
理论(1350)
(1211)
劳动法(1034)
(1030)
(1021)
贸易(1020)
机构
大学(22444)
学院(22307)
(9724)
经济(9553)
研究(7677)
管理(7597)
理学(6522)
理学院(6437)
管理学(6275)
管理学院(6227)
中国(5724)
(4726)
(4273)
科学(4244)
(3652)
财经(3507)
经济学(3466)
(3416)
(3413)
师范(3379)
研究所(3280)
中心(3250)
(3227)
(3095)
经济学院(3072)
北京(3004)
(2930)
业大(2867)
师范大学(2803)
财经大学(2618)
基金
项目(14218)
科学(11276)
研究(11007)
基金(10334)
(8800)
国家(8712)
社会(7574)
科学基金(7489)
社会科(7106)
社会科学(7105)
(5233)
教育(5228)
基金项目(5162)
编号(4540)
(4509)
自然(4149)
资助(4143)
自然科(4073)
自然科学(4072)
成果(4054)
自然科学基金(4005)
国家社会(3237)
课题(3227)
重点(3222)
(3109)
(3028)
(2962)
(2844)
项目编号(2830)
(2815)
期刊
(11438)
经济(11438)
中国(7015)
研究(6224)
教育(3317)
(3242)
学报(3239)
(3208)
管理(3155)
科学(3141)
大学(2713)
学学(2555)
农业(2156)
财经(1960)
(1909)
(1909)
劳动(1909)
技术(1821)
业经(1798)
经济研究(1796)
(1743)
(1667)
金融(1667)
问题(1442)
(1247)
资源(1194)
(1179)
图书(1107)
(1036)
职业(991)
共检索到35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静敏  陆铭  陈钊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开始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民工荒"出现向内地蔓延的征兆,部分地区的农民工工资也开始上涨。然而倘若以此认定中国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却不能解释与民工荒和工资上涨同时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以及城市化率与工业化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影响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一些特殊因素以及中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认为中国"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邵晓  任保平  
本文认为在研究我国劳动力供给阶段问题时不能简单套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或是机械地认定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一定会像刘易斯模型所揭示的那样运行,而是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富胜  匡晓璐  
随着民工荒、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东南飞"现象的出现,学术界为中国劳动力是否短缺争论不休。刘易斯拐点论和人口红利论看似为解释该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其结论随经验估算方法和对理论解读的不同而相去甚远。本文以马克思的产业后备军理论为基础,将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数据库结合起来,估算了1991—2015年中国产业后备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产业后备军的数量在减少,但其数量仍多达2亿人左右,而且其下降趋势存在逆转的可能,现在谈中国劳动力短缺为时尚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做出劳动力短缺趋势的长期判断。劳动力短缺的可能经济后果,涉及劳动力成本从而比较优势的变化、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引进外资的吸引力、人口红利的持续性,以及资源配置效应等方面。文章最后对必要的政策调整提出建议,以为未来的劳动力短缺时代做足准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刚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农业部门就业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多维度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劳动力短缺属于相对短缺,而非绝对短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绝对短缺问题,而对相对短缺的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减缓或消除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并非最佳选择。解决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制度创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农业部门就业率、提高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途径可以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第二次人口红利。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流动。广东省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城市。该市1993~1994年曾发生让各级政府部门伤透脑筋并引起学术界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明  陈亚雯  于晶利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机制和非市场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导致劳动力市场局部供给与需求失衡 ,出现偏差 ,产生错位。劳动力市场技工短缺 ,有其复杂的形成机理 ,因而不能把技工短缺简单地归咎于劳动力市场失灵。它是与市场有关制度不完善条件下 ,人们选择的结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尚处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转变过程,过早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端倪。“先老”导致的劳动力供给下降与“未富”带来的大量劳动力需求,将可能形成比较优势的真空。这种趋势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相应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未雨绸缪,包括最大化开发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积累力度、选择可持续的养老保障模式,清除劳动力流动障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涛  刘金山  
利用2007—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值测算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采用数理论证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会导致产业生产规模大于市场最优时的产业生产规模状况,从而导致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需求超过市场最优时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即区域产业结构相似造成劳动力短缺;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可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又将促使产业模式发生转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刘世青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总结归纳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劳动力短缺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将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影响项目目标实现,阻碍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瑾  
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及分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借助多项logit模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在2015年之后开始呈现短缺趋势,且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物价变动、劳动力年龄结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工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技术性贬值、劳动力技术型资本投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内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经济性贬值与内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璋  赵灿  陈家华  
迅速发生的人口转变现象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经济增长同样受到人口转变的影响。本文以1978-2004年为样本区间,按照2010、2020、2030年劳动力人口预测数,对未来经济增长的4种路径分别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内在源泉,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等其他因素,都会降低人口转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由人口转变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太可能对中国未来年均经济增长7.2%的目标构成较大瓶颈,而有可能的瓶颈应该是资本存量能否继续维持目前这种高速增长、低效利用的状态。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我们急需改变对资本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海荣  李金才  左停  李小云  
在对云南省禄劝县一个苗族村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展示了农户间互助行为发生的方式,及其在解决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村家庭季节性劳动力短缺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对农户互助行为的理论阐释,说明了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农户在现有条件下所作的理性选择及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从而表明了,农户间的互助是解决农村家庭,尤其是贫困山区家庭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杰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湛  
在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劳动合约期限和劳动力短缺的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和不完全合约理论对这两者的内在联系机理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抽样统计广东省6000家企业的有关数据并创建一个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检验,以此说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劳动合约期限和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特征。由此总结了企业劳动合约期限的选择与人力资本专用性、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的激励的关系,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人力资本培育和劳动合约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