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8)
2023(13692)
2022(11073)
2021(10052)
2020(8049)
2019(18279)
2018(17654)
2017(33069)
2016(17685)
2015(19596)
2014(18993)
2013(18970)
2012(17896)
2011(16506)
2010(16105)
2009(14858)
2008(14496)
2007(12654)
2006(11485)
2005(10584)
作者
(52427)
(43900)
(43694)
(41357)
(27812)
(21091)
(19460)
(17189)
(16848)
(15417)
(15283)
(14511)
(14059)
(13936)
(13696)
(13473)
(13211)
(12809)
(12682)
(12506)
(11050)
(10880)
(10485)
(10105)
(10030)
(9830)
(9581)
(9472)
(8816)
(8717)
学科
(83343)
经济(83262)
(46858)
管理(46142)
(33388)
企业(33388)
方法(29506)
中国(29303)
数学(26238)
数学方法(26104)
(24579)
地方(21745)
业经(19128)
(18877)
贸易(18863)
(18364)
农业(17416)
(16596)
(14532)
(14500)
环境(14034)
(14011)
银行(13967)
(13604)
(13473)
(13391)
金融(13389)
技术(12394)
地方经济(12380)
产业(11500)
机构
大学(255069)
学院(254475)
(118090)
经济(116313)
研究(99013)
管理(94770)
理学(81376)
理学院(80383)
管理学(79328)
管理学院(78855)
中国(75718)
科学(58444)
(55471)
(50600)
(49618)
(48450)
研究所(46130)
中心(43376)
财经(39646)
业大(38907)
农业(38080)
经济学(37866)
(37227)
(36436)
北京(35658)
(35454)
经济学院(34176)
(33823)
师范(33401)
科学院(30804)
基金
项目(172487)
科学(137470)
基金(128135)
研究(122983)
(114480)
国家(113534)
科学基金(96156)
社会(83686)
社会科(79554)
社会科学(79538)
基金项目(67275)
(64924)
自然(60430)
自然科(59106)
自然科学(59087)
自然科学基金(58081)
(55980)
教育(54395)
资助(51237)
编号(45930)
(43228)
重点(39503)
(38863)
(36639)
国家社会(36631)
成果(36505)
发展(34658)
创新(34444)
(34117)
教育部(33215)
期刊
(131232)
经济(131232)
研究(79431)
中国(57017)
(45137)
学报(42912)
科学(40526)
管理(36318)
(34818)
大学(32324)
农业(31081)
学学(30717)
(26155)
金融(26155)
教育(23830)
经济研究(23020)
业经(21579)
财经(20135)
技术(19459)
问题(17610)
(17589)
(17584)
(16218)
世界(14980)
国际(14836)
技术经济(12793)
科技(12415)
资源(12372)
商业(11956)
(11694)
共检索到393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刘梦  任志成  
劳动力演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转移和转型的双重效应。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区位熵的引力系数修正,测度了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的相对净流量。基于2000—2014年中国29个省份按技术水平划分的五类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技能水平以及劳动力技能配置效率对工业产业转移和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发展顺应劳动力演化的趋势明显。从数量角度看,人口红利衰减会加速中国工业产业的空间转移,并进一步"倒逼"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从技能角度看,劳动力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吸引高技术产业转移和推动低技术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从技能配置效率看,其对产业转移和转型的作用趋势相反,对产业转移而言,技能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凌超  刘金龙  程宝栋  杨文涛  
森林转型理论阐述了几百年来各国实现森林恢复的路径与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为显著、同时森林生态大幅改善的国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的规律和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总结。本文对森林转型的理论进行扩展,基于198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虑到变量间的空间依赖性,采用GMM方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对劳动力转移对森林转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森林数量与森林质量变化的驱动力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大规模营林公共投资是森林面积恢复最主要的原因。然而,由于新造林的蓄积量较低,森林面积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短期平均森林密度的下降。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长,引发内陆到沿海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减轻森林资源集中的内陆林区对森林资源的生计消耗,成为促进中国森林密度提高与森林质量改善的最显著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炼成  
基于要素同质性假设,劳动力转移下的农业发展前景为发展经济学的若干经典文献所揭示。中国的经验表明,由于自然禀赋特别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匀质性,劳动力同质性假设显著地背离了事实。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过程,同时伴随该过程的有劳动力质量的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良震  张彩虹  郝佼辰  
基于1995~2012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林业产业产出和林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弹性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态势,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使林业产业总产值不断提高,并且影响效应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因此,应重视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会,吸纳劳动力就业,带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纯彬  
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的协调关系。认为,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不发展的协调;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是发展中的初步协调;现在应着力解决走向成熟协调的十个突出问题:建立最低工资制;八小时工作制;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养老保障;农民工医疗;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子女教育;工资拖欠;进城交通成本。本文还认为,我国大多数农区大多数农户,其所经营的农业实际早已破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业还能维持再生产?为什么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民还能维持生计?主要靠2亿多农民进城做工和在乡镇企业做工。他们给农户每年带来约一万亿元的收入,支撑中国农业和农民生活的真正秘密正在于此。改革开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卿诚浩  
文章采用2012年全国1 931个县的截面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探究工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位数模型的回归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此外,农业机械化、区域经济水平、社会福利和教育涵盖率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不稳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卿诚浩  
文章采用2012年全国1 931个县的截面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探究工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能够显著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位数模型的回归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此外,农业机械化、区域经济水平、社会福利和教育涵盖率也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不稳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李根生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对中国2000—2012年37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劳动力上升对第二产业具有微弱的增促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这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对比东、中西部城市的实证结果发现,目前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合理差距并没有导致东部"去工业化"的发生,而是有助于东部城市内的工业高端化和产业服务化,同时对中西部工业化有推动作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欢  
随着智能制造装备在各行业的不断普及,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逐渐加深。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与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本研究从劳动力的就业行为与收入视角,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评估了工业智能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人口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背景下,这一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性。进一步的检验与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水平与工作稳定性,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稳定迁移,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异质性。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与职业技能培训投入给予了实证支持,也为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魏浩  
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9年的贸易数据,研究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理论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降低了制造业实际工资,为低效率的老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了无形保护;老产品出口企业国际市场地位的巩固,削弱了潜在生产者进入市场的动机,减缓了研发和出口新产品的进程;这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出口增长以老产品集约边际为主。经验研究结果发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确实具有促进老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不利于新产品出口扩大。然而,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人民币升值、区域经济一体化、外部冲击、语言相通性及政治体制等因素对新老产品出口机制的影响不完全相同,说明实现中国出口增长向以新产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家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