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7)
2023(5447)
2022(4497)
2021(3913)
2020(3186)
2019(7405)
2018(7108)
2017(14042)
2016(7414)
2015(8187)
2014(8266)
2013(8613)
2012(8525)
2011(7715)
2010(8033)
2009(7685)
2008(7238)
2007(6576)
2006(6209)
2005(5803)
作者
(22014)
(18891)
(18687)
(18150)
(12508)
(9057)
(8491)
(7547)
(7213)
(7007)
(6909)
(6567)
(6357)
(6240)
(6143)
(6045)
(5742)
(5648)
(5501)
(4988)
(4970)
(4679)
(4575)
(4557)
(4440)
(4402)
(4077)
(3884)
(3866)
(3649)
学科
(60642)
经济(60609)
地方(19874)
管理(17000)
方法(16370)
(16095)
数学(15055)
数学方法(15017)
地方经济(13183)
中国(13118)
(12583)
(10249)
农业(9867)
业经(9378)
(8980)
企业(8980)
经济学(7269)
环境(7259)
(6658)
(6378)
(6156)
金融(6156)
(6056)
(5818)
劳动(5800)
资源(5719)
产业(5715)
(5481)
贸易(5477)
(5429)
机构
学院(114123)
大学(113069)
(62659)
经济(61720)
研究(46290)
管理(40257)
中国(34700)
理学(33722)
理学院(33249)
管理学(32769)
管理学院(32543)
科学(25752)
(25343)
(25184)
(24108)
(23534)
经济学(21376)
研究所(21139)
中心(20494)
财经(20000)
经济学院(18909)
(18068)
(17462)
(16520)
(15650)
北京(15197)
(15030)
师范(14888)
业大(14654)
(14556)
基金
项目(71514)
科学(57032)
基金(52794)
研究(51966)
(45324)
国家(44957)
科学基金(38752)
社会(36758)
社会科(34848)
社会科学(34839)
(27793)
基金项目(27750)
自然(23175)
自然科(22572)
自然科学(22567)
(22558)
自然科学基金(22150)
资助(22084)
教育(22070)
编号(19213)
(17709)
重点(16411)
(16010)
国家社会(15661)
成果(15275)
(15073)
发展(14982)
经济(14942)
(14801)
课题(14366)
期刊
(80643)
经济(80643)
研究(40280)
中国(25488)
(18878)
管理(16163)
(15712)
科学(15116)
学报(14746)
经济研究(13661)
(12433)
金融(12433)
大学(11357)
财经(11336)
学学(11131)
问题(10422)
业经(10354)
农业(10319)
技术(10103)
(9968)
技术经济(7748)
资源(7648)
世界(7125)
(6883)
统计(6845)
经济问题(6608)
国际(6259)
经济管理(6020)
现代(5749)
(5678)
共检索到19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有利  王荣  
利用Smith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和Syrquin的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 ,构建了一个模型 ,并用这个模型估计了改革开放以来 ,劳动力在部门间和区域间的流动对无锡的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 ,无锡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存在 ,仍对外来劳动力存在较大需求。因此 ,可以通过调整相关政策促使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 ,并且吸引外来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 ,以保持无锡的经济高速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小祥  杨桂山  徐昔保  
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存在很大的依赖性,研究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可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方法估算了无锡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并建立"脱钩"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无锡市碳排放从843.35万t增加到2 528.04万t,总量不断增加,但趋势有所减缓,且各县市碳排放特征差异显著;(2)无锡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市区经济发展已不依赖于能源消费,朝着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江阴和宜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3)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锋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的现实,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北京市有效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人力资本水平调整的有效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1~2007年外来劳动力资源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1%以上,期间年均贡献率达11.3%。论文中使用的有效劳动投入量数据采用"从业人员数量×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式估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测算结果对辅助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优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胡业翠,郑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我们是教育者这是一支具有崇高精神力量的团队!这是一支充满独特人格魅力的团队!他充满智慧、富有爱心;他晕染书香、勤于钻研;他始终在为打造一所充满人文气息的儒雅之校而不断努力着。这就是无锡市育红小学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育红小学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素华  
一、问题的提出(一)经济增长有利于就业水平提高。根据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理论,社会总产量Q=劳动投入量L*劳动生产率P。我们对此式略作数学变换,就有ΔLL=ΔQQ-ΔPP。该式表明,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部门内,经济增长率越高,劳动力就业水平越高;劳动生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鹏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就劳动力流动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廖显浪  
传统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与工业分工的经济转变过程,内生了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条件,构建两种商品的一般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显示:交易效率足够高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流动都是分工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限制并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只产生收入差距效应。实证结果支持这一判断,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姜德波  
文章借鉴巴罗、萨拉伊马丁和德拉柯兹有关带移民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内、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内在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发现,劳动力流动加快了中国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而降低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速度。通过考察地区间因劳动力流动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动及相应的潜在产出"外溢与滴漏效应"冲击,印证了劳动力流动拉大地区差距的结论。作者还估算了近年来劳动力省际流动状况,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先萍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感下降、抑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估计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构造相关指标,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劳动力流动对下一期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本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就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确立适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全面自由流动,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劳动力流动是地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着效率差异,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劳动力流动与增长极培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江苏区域差距的现实指出,必须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以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为抓手,以培育区域增长极为核心,引致劳动力尤其是高级劳动力的流入,以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国宇  符建华  
建立了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C-D生产函数形式的有效劳动模型,测度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实证分析了有效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2001—2007年外来劳动力对哈尔滨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4.42%,产出的资本和有效劳动弹性之和为1.177。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阳  黄毅祥  
文章以1979~2011年中国各省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和人口净迁移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已经出现空间聚集现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集中偏高,西部地区集中偏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省际经济差异表现为长期趋同;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合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已出现人口规模不经济抑制区域经济的增长;劳动力的省际迁移已出现过度的现象,因此劳动力的适度回流将有助于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省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城乡储蓄,因此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合理聚集,更容易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两极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洪源  
文章以中国31省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化指数对省域经济起到负面影响,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呈现正相关,所有制层面的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卫  
文章以劳动者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为微观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力城乡流动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政府对农业补贴等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与非农产业劳动力份额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劳动节约型技术所推动的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有效流向城市地区的前提基础;随着劳动力基于市场机制在城乡产业之间流动,逐步减少城乡产业之间劳动报酬差异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劳动力城乡流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