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9)
- 2023(11246)
- 2022(9421)
- 2021(9023)
- 2020(7600)
- 2019(17881)
- 2018(17474)
- 2017(33827)
- 2016(17961)
- 2015(20160)
- 2014(19348)
- 2013(19234)
- 2012(17577)
- 2011(15811)
- 2010(16112)
- 2009(15097)
- 2008(14762)
- 2007(12928)
- 2006(11368)
- 2005(10256)
- 学科
- 济(80012)
- 经济(79930)
- 业(48063)
- 管理(47708)
- 企(36859)
- 企业(36859)
- 方法(36840)
- 数学(33457)
- 数学方法(32863)
- 中国(25806)
- 农(21195)
- 财(18634)
- 贸(16039)
- 贸易(16023)
- 易(15677)
- 技术(15423)
- 业经(14984)
- 农业(14947)
- 制(13921)
- 地方(13689)
- 学(13407)
- 银(13067)
- 银行(13046)
- 融(12809)
- 金融(12809)
- 行(12608)
- 理论(11940)
- 技术管理(10556)
- 收入(10552)
- 环境(10073)
- 机构
- 大学(248685)
- 学院(245345)
- 济(115447)
- 经济(113636)
- 管理(94027)
- 研究(88859)
- 理学(80821)
- 理学院(79954)
- 管理学(78376)
- 管理学院(77903)
- 中国(69770)
- 京(53148)
- 财(51183)
- 科学(49432)
- 所(43942)
- 财经(40428)
- 研究所(39740)
- 中心(39013)
- 经济学(38110)
- 经(37175)
- 农(36014)
- 江(34865)
- 北京(34516)
- 经济学院(34294)
- 业大(31999)
- 院(31939)
- 范(31763)
- 师范(31529)
- 财经大学(30160)
- 农业(27814)
- 基金
- 项目(162716)
- 科学(130452)
- 基金(121530)
- 研究(120320)
- 家(106143)
- 国家(105350)
- 科学基金(90547)
- 社会(80487)
- 社会科(76534)
- 社会科学(76515)
- 基金项目(61964)
- 省(59952)
- 教育(56183)
- 自然(55925)
- 自然科(54843)
- 自然科学(54833)
- 自然科学基金(53876)
- 划(51526)
- 资助(51215)
- 编号(46078)
- 成果(38284)
- 部(37804)
- 重点(36949)
- 创(36115)
- 国家社会(35363)
- 发(35343)
- 创新(34064)
- 教育部(33306)
- 课题(32753)
- 中国(31985)
- 期刊
- 济(120912)
- 经济(120912)
- 研究(78950)
- 中国(54770)
- 管理(38357)
- 财(38277)
- 科学(34336)
- 学报(34093)
- 农(32893)
- 教育(28958)
- 大学(27371)
- 学学(25332)
- 融(24076)
- 金融(24076)
- 技术(23349)
- 农业(22553)
- 经济研究(22145)
- 财经(20556)
- 经(17985)
- 业经(16614)
- 问题(15952)
- 贸(15480)
- 统计(15325)
- 业(14361)
- 世界(14360)
- 技术经济(13969)
- 策(13925)
- 国际(13816)
- 决策(12118)
- 科技(11360)
共检索到379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秋硕
文章将劳动力的流动性引进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于一个拥有一定资本密度的小型开放经济体而言,当它低于稳态时,劳动力的迁出会加快收入收敛的速度,但同时会对整体资本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时,这种抑制作用会超过其正面作用,从而劳动力流动会减缓收入收敛的速度;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流动性的提高,正面作用最终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劳动力的无限自由流动会最终导致收入收敛于稳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劳动力流动性 收入收敛 迁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璋 魏梅 冯等田
本文从鲍莫尔的"成本病"说起,建立了一个多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从理论上通过模型推导出劳动力产业间流动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协整方程解释了我国各产业间劳动力流动的机理和结构偏离问题。通过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的是第一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相对于平均水平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引起各产业就业份额减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会导致第一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的降低和二、三次产业就业份额增长率上升。第三产业的资本劳动比的增长最快。资本劳动比的增长对就业份额影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资本劳动比每增加1%,将会使第二产业就业份额下降约0.44个百分点。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 弹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黎德福 黄玖立
各类新古典增长模型在现有教科书中的表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无技术进步和外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分别使用"劳均资本"和"有效劳均资本"的动态方程,内生技术进步的模型则使用"产出资本比"的动态方程。本文统一使用"产出资本比"和"消费资本比"变量对代表性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如索洛-斯旺模型、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和卢卡斯模型,进行了重新表述。这种重新表述与现有教材的表述相比,具有两个明显的优点:第一,各种新古典增长模型在表述上具有数学形式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各个模型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第二,本文清楚地揭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结论是证明均衡产出资本比与消费资本比的存在且稳定,这是模型...
关键词:
新古典增长模型 产出资本比 消费资本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史晋川 战明华
文章从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异质性、部门经济增长存在着聚集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收入分配服从平均主义原则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二元经济城市增长机制的拓展的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未来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将在城市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进行。在一段时期内,城市正规部门的发展将决定农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而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则决定了农村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但从长期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将取决于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具有聚集效应的那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
关键词:
聚集效应 城市化 劳动力市场分割 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海明
目前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存在着非正统经济学所提出的总量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法则的虚假性质疑与逻辑悖论质疑,并丢失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所重视的收入分配与阶级分析传统。因此,一类古典-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在最近十余年发展起来并得到相当程度应用。本文利用1978-2012年中国的数据对它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经济存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生产率下降的"马克思有偏技术进步",该模型对中国经济的有效性成立,这意味着固定工资份额假设下,经济将会遇到实际工资率上升、长期利润率下降的"马克思趋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邹备战 唐靖廷 王光伟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背景是大萧条,凯恩斯经济学政策主张政府全面干预市场经济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背景则是滞涨,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激励企业家投资创业热情的供给改革理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什么?如何在农业经济运行中推进供给侧改革措施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论解析,才能为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本文首先设立了一个反映产出与经济规模和资源投入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中,以资本存量代表经济规模,以资源中间品数量代表资源投入。在此基础上,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储蓄率外生等具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特色的假定条件下,建立了一个研究可再生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分析了封闭条件下资源相对丰裕和存在资源约束情况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及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开放条件下,资源贸易小国在不同的世界资源价格下,能否以及如何通过进口来突破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发昇
教育对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素质"节点"实现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劳动力素质已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以物化资本来衡量人的作用已暴露出了许多缺陷。本文尝试放弃一些生产函数模型的传统做法,提出以体现教育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作为增长要素的评价标准,这与将劳动力资本化的人力资本作为评价标准相比,必将是一种挑战,无疑对指导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素质 教育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忠东,张为民,梁在,崔红艳
劳动力流出究竟会促进还是削弱当地的发展是 1 9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运用中国 2 0 0 0年普查数据以及分县的时间序列数据 ,考察了人口流动趋势及其对当地劳动力和农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1 990年代的大量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并不显著 ,输出地的肉类产品反而有了较快的增长 ,劳动力流动已成为不发达地区农村收入新的增长点 ,正逐步发挥其消除贫困制约地区差距的效应。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 农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大松 王增文
文章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劳动力严重过剩问题,建立了一个资本与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城乡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引入含消费的效用函数,提出效用最大化问题,解优化问题得到描述模型的三维动力系统与在城乡经济统一体下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文中证明三维动力系统存在唯一的非零双曲平衡点。并且,在平衡点附近存在二维稳定流形与一维不稳定流形。由几何分析,模型存在唯一最优增长路径且生产要素分配存在相应的最优分配比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江 叶林
随着经济系统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一个关键时期,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导致了资源约束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一个资源约束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通过推导和数值模拟来探讨缓解资源约束的方法,为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数值模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赵德昭
针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和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本文将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纳入新古典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和改变高、低素质剩余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改变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吸纳作用要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U型"曲线特征,东部地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门槛值"为7.46年,而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门槛值"为5.88年。在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利用外资产业梯度转移的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涛,张翼翔,罗荣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洪心 王喜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相应地扩大。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通江县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基于随机效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揭示出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收入来源及农村各种扶贫政策等因素对不同收入类型的农民脱贫和致富产生的影响。论文的结论不仅指出不同收入层次者属于该种收入类型的原因所在,而且也提出了这种典型的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改善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各种途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