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5)
- 2023(10824)
- 2022(9153)
- 2021(8453)
- 2020(7184)
- 2019(16617)
- 2018(16396)
- 2017(33424)
- 2016(17401)
- 2015(19636)
- 2014(19575)
- 2013(19298)
- 2012(17840)
- 2011(15906)
- 2010(15832)
- 2009(14754)
- 2008(14294)
- 2007(12335)
- 2006(10669)
- 2005(9254)
- 学科
- 济(81962)
- 经济(81872)
- 管理(50949)
- 业(50295)
- 方法(43546)
- 数学(39495)
- 数学方法(39139)
- 企(38713)
- 企业(38713)
- 中国(24857)
- 财(22217)
- 农(20960)
- 业经(15126)
- 农业(14567)
- 贸(14550)
- 贸易(14545)
- 易(14133)
- 地方(14043)
- 制(14010)
- 银(12306)
- 银行(12301)
- 务(12286)
- 财务(12252)
- 财务管理(12222)
- 学(12005)
- 融(11780)
- 金融(11779)
- 行(11731)
- 理论(11707)
- 企业财务(11659)
- 机构
- 大学(257655)
- 学院(255073)
- 济(116236)
- 经济(114138)
- 管理(105284)
- 理学(92405)
- 理学院(91514)
- 管理学(90265)
- 管理学院(89772)
- 研究(76657)
- 中国(58964)
- 财(54513)
- 京(52123)
- 财经(44938)
- 科学(41610)
- 经(41136)
- 经济学(38636)
- 中心(35811)
- 经济学院(35283)
- 所(34611)
- 江(34140)
- 财经大学(33889)
- 北京(32238)
- 业大(32073)
- 范(31714)
- 师范(31483)
- 研究所(31159)
- 农(30235)
- 商学(28825)
- 商学院(28606)
- 基金
- 项目(172325)
- 科学(139716)
- 基金(130783)
- 研究(127712)
- 家(111220)
- 国家(110359)
- 科学基金(97958)
- 社会(86867)
- 社会科(82654)
- 社会科学(82637)
- 基金项目(69329)
- 省(63746)
- 自然(61482)
- 自然科(60141)
- 自然科学(60128)
- 教育(59333)
- 自然科学基金(59078)
- 划(54240)
- 资助(53488)
- 编号(50475)
- 部(40316)
- 成果(39736)
- 重点(37973)
- 国家社会(37281)
- 发(36114)
- 教育部(36049)
- 创(35748)
- 人文(35212)
- 创新(33500)
- 课题(33377)
- 期刊
- 济(115513)
- 经济(115513)
- 研究(75384)
- 财(40186)
- 中国(38364)
- 管理(37282)
- 科学(30979)
- 学报(29943)
- 农(25245)
- 大学(24946)
- 学学(23721)
- 融(23026)
- 金融(23026)
- 财经(22780)
- 技术(21816)
- 教育(19785)
- 经济研究(19556)
- 经(19482)
- 问题(18364)
- 业经(18135)
- 农业(17119)
- 统计(14050)
- 贸(13369)
- 理论(13199)
- 技术经济(12805)
- 商业(12734)
- 策(12422)
- 实践(11747)
- 践(11747)
- 现代(11622)
共检索到353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宜航 汪宇娟 刘雅南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可分为结构效应和总量效应。结构效应考察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结构性差异对不同阶层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影响。总量效应则考虑劳动力流入导致的住房需求总量增加可能产生的相应阶层的财产性收入的变化。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基于我国城市数据的计量检验表明:由于流动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劳动力流动仍然会扩大城市内部收入差距;而当流动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时,劳动力流动则可能缩小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夏海舟
财政政策手段对治理通货膨胀具有特殊的功能。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主要有:一是通货膨胀引起财政分配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二是财政分配状况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并制约通货膨胀。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还对1979—1988年财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财政政策的选择的若干主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邓翔 朱海华 路征
文章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区域分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外地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出现的新变化,并基于流动状态构造了3类劳动力群体,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2013年)数据和倾向值匹配法(PSM)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比本地劳动力,区外流动劳动力的工资收入高出了26%,其中的11%来源于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优势,15%来源于让渡社会保险权利换取较高工资收入的"权利置换"收益。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在工资收入层面已不存在对外地劳动力的歧视,反而外地劳动力还具有一定的工资收入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以失去收入安全保障为代价的,因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外地劳动力在社会保险福利上的损失,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影响 机理 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建
文章使用“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2021)调查数据,考察了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职业流动通过“机会差异”和“回报差异”两个关键渠道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差距。在机会差异方面,由于体制分割形成的流动机会不均衡分布以及传统家庭性别分工模式,女性跨体制流动的几率明显低于男性,这限制了女性进入市场体系并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在回报差异方面,职业流动所带来的收入增长对女性效果甚微,但对男性大有裨益。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两种差异化机制:一是收入溢价机制,即部门内部流动以及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跨部门流动大大增加了男性收入,但这些流动对女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二是收入惩罚机制,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跨部门流动增加了男性收入,却降低了女性收入。职业流动过程所引发的性别收入差距及其分异效应,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本文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得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规模,以西科恩和霍尔的集聚经济效应模型为基础,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强者恒强"的自我强化现象。(2)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会促进流入城市人均收入增长,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城市人均收入增长。(3)Shapley分解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本地市场效应扩大了城市间的人均收入差距,而其携带的人力资本水平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慧 伏开宝 李勇刚
构建数理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运用1994—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实证结果支持了数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还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的收入分配效应在中国各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云章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因果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正柱 石葳
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力市场扭曲长期累积的结果。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抑制作用,劳动力配置扭曲对其的抑制作用更强;随时间的推移,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影响表现出持续增强的特征;同时,机制检验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城镇化效应和劳动力流动效应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效应在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占主导作用。研究结论为深化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部门模型,揭示了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基于此,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了中国2009—2017年31个省份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理论上,增加农村信贷投入能够减少城乡技术水平差异,并通过劳动力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大农村信贷投入能够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3)农村信贷投入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尝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贷投向、劳动力优化配置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收入差距 乡村振兴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达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了1992-2014年间澳门行业收入差距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澳门行业收入差距呈现为倒"U"型的演变轨迹,其中1992-2002年间,由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2002-2014年间,由于博彩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反而这一阶段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以及大量外地雇员的引进不断强化了澳门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使得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并稳定在一定区间。而由于澳门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政策,虽然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但其对行业收入差距基本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全面理解外地雇员对于澳门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调整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澳门 二元劳动力市场 行业 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嘉伟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异质性 财政支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瑜 迟睿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异质劳动力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杰
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围绕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领域构建城市偏向政策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利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城市偏向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并未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将持续并存;城市偏向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除此之外,还发现:(1)市场化水平及以公路网密度代表的基础设施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水平、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及外商投资因素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3)市场化水平、人均受教育年限、公路网密度及金融发展对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4)外商投资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流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