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1)
2023(14959)
2022(12760)
2021(11849)
2020(9848)
2019(22445)
2018(22498)
2017(44133)
2016(23724)
2015(26998)
2014(27011)
2013(26890)
2012(24871)
2011(22599)
2010(22859)
2009(21302)
2008(20615)
2007(18653)
2006(16946)
2005(15038)
作者
(69290)
(57898)
(57240)
(54845)
(36629)
(27735)
(25940)
(22727)
(21938)
(20629)
(19734)
(19554)
(18371)
(18280)
(17666)
(17552)
(16866)
(16772)
(16606)
(16250)
(14417)
(14324)
(13901)
(13473)
(13141)
(12925)
(12723)
(12674)
(11704)
(11339)
学科
(117735)
经济(117547)
(68258)
管理(63933)
(48762)
(47701)
企业(47701)
方法(43338)
数学(36397)
数学方法(36003)
农业(32533)
中国(29033)
业经(28409)
地方(27668)
(23224)
(22479)
(20037)
(17220)
贸易(17210)
(16829)
理论(16827)
(16618)
环境(15869)
(15271)
地方经济(15199)
(15086)
银行(15052)
(14509)
(14428)
金融(14425)
机构
学院(346001)
大学(344572)
(149008)
经济(145911)
管理(136852)
研究(120741)
理学(117840)
理学院(116569)
管理学(114685)
管理学院(114064)
中国(91095)
(73448)
科学(72961)
(68453)
(64011)
(61185)
研究所(55200)
中心(54720)
业大(54328)
农业(52161)
(51740)
财经(50927)
北京(46767)
(46398)
(46188)
师范(46107)
经济学(44242)
(42572)
(41505)
经济学院(39465)
基金
项目(229979)
科学(181070)
研究(172007)
基金(166358)
(143640)
国家(142337)
科学基金(122119)
社会(110808)
社会科(103998)
社会科学(103964)
(89542)
基金项目(88741)
自然(76849)
教育(76579)
自然科(74949)
自然科学(74934)
(74279)
自然科学基金(73555)
编号(71521)
资助(67620)
成果(58285)
(50838)
重点(50838)
(50756)
课题(48131)
(46904)
国家社会(45069)
创新(43681)
教育部(43503)
人文(43174)
期刊
(177189)
经济(177189)
研究(107055)
(69130)
中国(68661)
学报(52710)
科学(50192)
管理(48190)
农业(46697)
(46682)
大学(40826)
学学(38602)
教育(35884)
(33266)
金融(33266)
业经(31074)
技术(29139)
经济研究(26229)
财经(25446)
问题(23954)
(21904)
(21843)
技术经济(18363)
世界(17539)
图书(16881)
理论(16878)
(16833)
经济问题(16317)
现代(16302)
资源(16093)
共检索到525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劳动力流动在传统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村社会分层、农业发展、非正式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产生作用,但人们对于这些作用的机理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从对现状描述到专题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以及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则是这一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少安  文丰安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的产业化四个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土地用途、土地运用方式和农民身份均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经历了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的转向。将"开放性契约理论"运用到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分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工业经济时代的土地集中具有与农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效应。即使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总体发展趋势合理、社会进步巨大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不应该成为否认土地流转和适度集中的理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国欣  
农村劳动力外流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外流直接引发了农村精英阶层缺失、底层群体过于庞大、经济社会发展后继乏力。制度经济学认为,健全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推动劳动力合理“外流”“回流”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困境的关键因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牛征  杨剑波  
滨海新区设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取得举世瞩目成绩。2012年滨海新区GDP占天津全市GDP总量比例56%,发挥了明显带动作用。其GDP和人均GDP在中国六个国家级新区GDP排名中均列第一。未来仍处于增长极初期的聚极阶段。经预测,滨海新区未来劳动力将持续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王伟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的深刻转型对社会治理形成正反两方面重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持续的经济增长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行政改革为推进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体制环境。同时,社会阶层结构与治理主体结构持续优化,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助推社会治理智能化。从消极方面看,我国社会治理面临多方面挑战:经济风险可能向社会领域传导;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与服务半径加大;中产阶层增长缓慢与群众诉求多元化并存;人口大规模流动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冲击社会秩序;网络信息犯罪增多而相关管理规范相对滞后。未来应将社会治理目标与政策逐渐融入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在大发展、大服务、大预防、大调解中协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军辉  叶尔肯拜·苏琴  
家庭外部环境是影响劳动力家务时间配臵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城乡劳动力家务时间配臵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CHNS中1989~2011年的纵向调查数据,采用发展模型,分析了劳动力调整家务时间的机制并做了城乡间的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劳动力的家务时间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正U型"变化态势;劳动力家务时间配臵的地域差异并不明显;劳动力的家务时间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并未遏制家务分工中性别不平等加剧的趋势;城镇劳动力的家务时间要多于农村劳动力,城乡差别导致农村劳动力家务时间调整的波动幅度更大。本文认为,保持经济稳健运行、消除城乡差别、发展教育事业、消除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寒刚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和特点 ,劳动力的供求对比情况及其流动的成本、收益比较 ,怎样按照制度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来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枫  
长时段的中国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物质主义倾向:农业税从"以丁为本"向"以地为据"转变;财政制度改革以简化征收程序、保障财政收入为基本着眼点;商业税收与"重商""抑商"并无太多关系;"贡"的实用性、官营事业的追求,主要出自财政考量。由此直接导致国民对于政府财政政策、措施的反向选择,呈现出中国传统经济的若干近似于"经济转型"的变动轨迹,但这些似有变化的经济形态,实际上意味着中国传统经济自身发展不足以产生严格意义上的"经济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喜梅  
我国传统农区农业劳动力过剩与短缺并存现象突出。对河南光山县3个观测点5年来(2011-2015)的跟踪调查发现,农业劳动力过剩率尽管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快,而农业劳动力短缺率则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这种状况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本文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总体方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香品  肖飞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滞后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发展转型。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在人口、经济、教育、文化、治理机制等环节出现了脱节现象,影响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发展战略的选择、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模式滞后等,而"三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人口失衡问题,加强教育与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尽快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红  曾平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迁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性迁移,不仅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人地矛盾,更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增殖;同时也对流出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留守"的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和低素质化倾向,对当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不利;"留守儿童"问题,将加重流出地未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忠民  
本文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关于劳动力流动的模型。用模型解释劳动者在城乡间的迁移行为,也将解释各省的城乡收入差别是如何影响各省的失业率。在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关注的常常是那些有着当地户口的居民。而在本文里,模型不仅深入分析了当地居民的劳动力市场,还分析了农村外来人口的劳动力市场。而且文章不仅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的理论化,模型化的分析,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检验。文中的实证研究关注了年龄为16—25岁的年轻劳动者。因为这些年轻的劳动者通常刚刚离开学校,所以关于他们失业的统计数据不会因为没有考虑到大量的下岗工人而存在巨大的偏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戴林富  宗高峰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民族地区高校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自身找准影响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新要求,紧扣自身责任与使命;创新发展理念,突破传统思维窠臼,立足所在区域的实际需求;调整办学结构,转变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力。这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科学发展应当遵循的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