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10)
- 2023(17803)
- 2022(14730)
- 2021(13324)
- 2020(11196)
- 2019(25463)
- 2018(24920)
- 2017(48756)
- 2016(26176)
- 2015(29247)
- 2014(29321)
- 2013(29603)
- 2012(28011)
- 2011(25401)
- 2010(25935)
- 2009(24519)
- 2008(24611)
- 2007(22324)
- 2006(20055)
- 2005(18749)
- 学科
- 济(138070)
- 经济(137937)
- 业(95446)
- 管理(85446)
- 企(82058)
- 企业(82058)
- 方法(54027)
- 数学(44383)
- 数学方法(44099)
- 农(36680)
- 中国(36020)
- 业经(35356)
- 财(34805)
- 地方(31768)
- 农业(26228)
- 制(25401)
- 务(23570)
- 财务(23539)
- 财务管理(23493)
- 学(22987)
- 贸(22589)
- 贸易(22574)
- 企业财务(22322)
- 易(21789)
- 技术(20890)
- 和(20856)
- 银(19607)
- 银行(19574)
- 融(19569)
- 金融(19567)
- 机构
- 学院(392044)
- 大学(389154)
- 济(177030)
- 经济(173560)
- 管理(152192)
- 研究(135742)
- 理学(129272)
- 理学院(127819)
- 管理学(126170)
- 管理学院(125389)
- 中国(106442)
- 京(82512)
- 财(80706)
- 科学(79067)
- 所(69551)
- 农(64524)
- 财经(63617)
- 研究所(62190)
- 江(61889)
- 中心(61652)
- 经(57584)
- 经济学(55357)
- 业大(53213)
- 北京(52706)
- 农业(50227)
- 范(49962)
- 经济学院(49783)
- 师范(49489)
- 州(48773)
- 院(48344)
- 基金
- 项目(247322)
- 科学(196621)
- 研究(183667)
- 基金(180374)
- 家(155390)
- 国家(153993)
- 科学基金(133180)
- 社会(120295)
- 社会科(114111)
- 社会科学(114083)
- 省(96897)
- 基金项目(94835)
- 自然(82920)
- 教育(82644)
- 自然科(81023)
- 自然科学(81001)
- 划(80401)
- 自然科学基金(79654)
- 编号(74018)
- 资助(73698)
- 成果(60214)
- 发(58402)
- 重点(55772)
- 部(55339)
- 创(53196)
- 课题(50796)
- 国家社会(50183)
- 创新(49177)
- 教育部(47797)
- 发展(47755)
- 期刊
- 济(209149)
- 经济(209149)
- 研究(120498)
- 中国(80877)
- 财(65023)
- 管理(60367)
- 农(59370)
- 学报(54921)
- 科学(53252)
- 大学(42088)
- 融(41504)
- 金融(41504)
- 农业(39993)
- 学学(39661)
- 教育(35909)
- 技术(35746)
- 业经(33714)
- 经济研究(33443)
- 财经(33395)
- 经(28971)
- 问题(27132)
- 技术经济(23400)
- 业(23208)
- 贸(21874)
- 世界(20266)
- 商业(19648)
- 统计(19372)
- 图书(19082)
- 国际(18796)
- 现代(18617)
共检索到611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华 王玮 魏娟
地区发展不均衡是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选取2004~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入对于区域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流出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劳动力大规模从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地区的现状,将加剧区域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同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流入与流出对于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文杰 李泽红
劳动力流动引致的部门间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是实现经济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流动对于服务业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服务业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结构转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服务业 结构转换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卫 朱有志 肖琳子
文章吸收了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城乡发展基本思想,构建了一个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存在报酬差异的两部门模型来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机制和城乡统筹发展,并以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检验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认为城乡分割的政策因素导致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不利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层级结构形成,以"农民工"身份进入现代产业的劳动者不能获得全部的要素报酬导致改革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进而限制了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晶 汤琼峰
利用巴罗的收敛性分析框架来研究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增长差异问题,发现地区间的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都沿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空间推移逐渐下降,而三大地带内部各省份间的经济增长却出现较为明显的收敛迹象。在收敛过程中考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因素后,三个地区间的差距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中国地区间劳动力流动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倾向,与区域收入差距的状况及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俱乐部收敛 劳动力流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潮
将经济体分为ICT生产部门I、CT使用部门和非ICT使用部门三个部门,假设经济处于均衡增长路径和用于生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劳动力不变,对三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后发现,劳动力从TFP最高的ICT生产部门流向TFP较低的ICT使用部门,而TFP最低的非ICT使用部门成为劳动力转入最多的部门,劳动力在三部门间的流动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结果显示,就业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关系可以充分解释就业难问题的原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城市化 城乡分割 集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延智 黄顺春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基于Stockhammer-Ederer模型的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江西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投资产生负效应,但对居民消费却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对总产出及经济增长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内需拉动效应呈U型变动趋势。因此,政府应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夏晴 何万里
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总利用外资的比重日益增加。本文对浙江省服务业外资与GDP、人均GDP、服务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判断服务业外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惠娟
以新经济地理学为基础,运用2005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异质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集聚的关系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服务业集聚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性弱;低技能劳动力流动与生活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高,与生产服务业集聚的相关程度较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强于低技能劳动力对服务业集聚的解释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门明
在一个引入FDI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可以证明,二元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由包含FDI在内的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动和两大部门的技术差距所造成的,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只要优化投资结构和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就可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这可以为基于中国数据的面板协整检验所证实,且其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同时,实证检验结果还显示,固定资产投资、FDI和劳动力流动均会改善二元经济结构,而对外贸易则会发挥相反的作用。就区域差异来看,变量调整会恶化发达省份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改善发展中省份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为在区域间和城乡间优化投资结构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修华 顾娜
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和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晓芳
我国劳动力流动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特殊的流动特征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劳动力流向东南沿海。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及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抚养负担的下降对1997-200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均表现出促进作用,但中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大、东部次之、西部地区人口弹性最小。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各地区在吸引劳动力和有效利用劳动力方面差异扩大,反之落后。区...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人口结构 面板数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泳梅 李钢 董敏杰
文章基于效率损失测度法定量测算了各省劳动力资源的平均素质水平和考虑劳动力素质后的劳动力利用效率,发现当前中国存在着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平均素质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但劳动力利用效率却低于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升级相对滞后,不能为高素质劳动力提供充足与适合的工作机会。解决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将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思路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