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6)
- 2023(6297)
- 2022(5497)
- 2021(5358)
- 2020(4494)
- 2019(10521)
- 2018(10230)
- 2017(20389)
- 2016(10905)
- 2015(11791)
- 2014(11323)
- 2013(11046)
- 2012(9731)
- 2011(8457)
- 2010(8127)
- 2009(7167)
- 2008(6437)
- 2007(5102)
- 2006(4106)
- 2005(3252)
- 学科
- 济(44586)
- 经济(44545)
- 业(30104)
- 管理(27414)
- 方法(23796)
- 数学(22327)
- 数学方法(22001)
- 企(20973)
- 企业(20973)
- 农(19610)
- 农业(13414)
- 中国(10810)
- 财(10158)
- 业经(9895)
- 地方(8413)
- 贸(7472)
- 贸易(7469)
- 教育(7386)
- 易(7304)
- 技术(6739)
- 理论(6357)
- 学(6139)
- 环境(5909)
- 务(5774)
- 财务(5744)
- 财务管理(5736)
- 收入(5719)
- 制(5699)
- 策(5657)
- 发(5522)
- 机构
- 学院(137882)
- 大学(136707)
- 管理(59899)
- 济(59492)
- 经济(58507)
- 理学(53582)
- 理学院(53148)
- 管理学(52271)
- 管理学院(52013)
- 研究(40121)
- 中国(28187)
- 京(26443)
- 财(24767)
- 科学(22255)
- 农(21083)
- 财经(20797)
- 业大(20526)
- 中心(19461)
- 经(19112)
- 范(18429)
- 经济学(18393)
- 师范(18303)
- 江(17914)
- 所(17191)
- 经济管理(16886)
- 经济学院(16843)
- 农业(16313)
- 北京(15910)
- 研究所(15862)
- 财经大学(15627)
- 基金
- 项目(102583)
- 科学(83290)
- 研究(79106)
- 基金(76034)
- 家(64454)
- 国家(63884)
- 科学基金(56987)
- 社会(51665)
- 社会科(48986)
- 社会科学(48972)
- 省(40921)
- 基金项目(40823)
- 教育(38218)
- 自然(36099)
- 自然科(35336)
- 自然科学(35330)
- 自然科学基金(34693)
- 划(34000)
- 编号(32703)
- 资助(30855)
- 成果(24755)
- 部(23873)
- 重点(22716)
- 发(22574)
- 创(22488)
- 课题(22084)
- 人文(21319)
- 教育部(21301)
- 国家社会(21230)
- 创新(20819)
共检索到181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姚洪心 王喜意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发展,但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相应地扩大。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通江县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基于随机效用的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揭示出劳动力流动、教育水平、收入来源及农村各种扶贫政策等因素对不同收入类型的农民脱贫和致富产生的影响。论文的结论不仅指出不同收入层次者属于该种收入类型的原因所在,而且也提出了这种典型的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改善收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各种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柳建平 刘卫兵
本文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分析教育、劳动力流动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并采用2016年对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入户调查数据,建立Logit模型对精炼贝叶斯均衡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农村劳动力来说,以收益最大化决定自己的教育和劳动力流动行为,农村劳动力选择前期接受更多教育并发生劳动力流动能获得更多收益。本研究所蕴含的启示是,对于当今的扶贫开发工作,应充分激发农户自身脱贫的积极性,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以增强外出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关键词:
教育 劳动力流动 农村贫困 动态博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安驰 樊士德
该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Probit模型与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在7000元左右与26000元左右存在两个阶段"门槛",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7000元左右时,劳动力流出将会显著地提高农村家庭进行教育投入的概率与投入力度;而当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介于二者之间时,劳动力流出将会减少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投入的概率,但有人力资本投资的家庭仍会显著提高家庭人力资本投入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人力资本投入 农村家庭收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方平 王少平
本文应用非线性光滑转换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公司的投资传导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我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具有微观有效性;非线性效应体现在:当公司利润率处于6.7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中间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弱,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强;而当公司利润率小于-12%或大于25%左右,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处于外机制,此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最强,而信用渠道效应最弱;在两机制间,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光滑转换,转换速度为221.467。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利率调控优先于信用调控投资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沈坤荣
文章通过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和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的建构,系统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中宏观效应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与视角。文章着重从成本一收益决策模型的建构与修正展开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的探究,并基于对劳动力外流成本进行新的细分,提出和建构了涵盖"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与"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在内的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发现,流动者的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即流动者主观视野中的收益、成本与最终效用在流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则可以提供真实的劳动力流动净收益与净福利的深入考察。然而,在实践中外流劳动力的净收益与净福利往往因其主观上有意规避理论上应考量的"差量外流成本"而被"高估"。作者的微观调研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保乾 邓菲
当前共享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线上短租房交易平台巨头Airbnb的强势进驻,中国短租房交易市场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促进共享经济中的短租房业务可持续发展需深入量化分析租房价格的影响因素。基于消费者偏好选择视角,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短租房市场价格与消费者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年龄、对好评率的关注度、对用户评价的关注度、出行人数、家庭出行费用预算以及对房东性别关注度等因素间的相关性强弱;同时运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消费者偏好对短租房定价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家庭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者对高价的短租房接受度越高;(2)受家庭组成人员和家庭储蓄变化作用,年龄对短租房价格选择的影响呈现出规律性;(3)好评率高低对消费者选择短租房价格空间为200-800元时更具参考价值;(4)部分消费者对用户评价关注度较低;(5)选择低短租房价格的消费群将房东个人信息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最后,从短租房的提供者、短租房交易在线平台企业、短租房市场管理部门三个角度对线上短租房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江克忠
文章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地貌农村家庭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的全样本看,劳动力流动既改善了农村家庭绝对收入状况,又降低了陷入贫困的相对概率;但从分地区实证结果看,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动对降低家庭贫困发生概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并在提升家庭绝对收入上呈现边际效率递减特征,而欠发达地区的边际贡献更高。从家庭所在地村庄特征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及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的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贫困发生概率更高,而周围有高污染企业、矿产资源及属于平原区或渔村的农村家庭则相对富裕,陷入贫困的概率更低。此外,家庭特征、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发生概率均有较大影响。家庭所在地、整个家庭及户主特征对贫困的影响在地区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贫困 减贫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陈妍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171个农户5年借贷行为的调查,采用补充双对数模型和截断泊松回归模型,对农户是否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及获贷成功笔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中年农户家庭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农户承包土地规模越大,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交通越便利,5年内越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中老年农户家庭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其获得多笔贷款的概率显著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实现金融业与农地流转对接以及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正规融资 获贷笔数 泊松门栏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信贷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家庭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户主的年龄和农户家庭自有的土地面积对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程度分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因此,农村金融体制的未来改革需要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结合起来。
关键词:
家庭特征 金融机构 信贷配给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宗胜 郭皓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我国有效消除了绝对贫困,成功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然而,关于精准扶贫政策对中国农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却存在不同观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若干年份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方法和双重差分法,深入探究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显著缩小了农村收入差距,并通过相关稳健性检验;精准扶贫政策产生的“降差”效应是通过激发几个传导机制,如提高贫困农户就业规模、转移收入水平以及人力资本等,从而实现农村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高受教育、党员身份以及风险规避户主农户家庭的政策效果更加显著。这一政策对中东西各地区都有显著影响,但以中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最为突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冲 贾生华
本文以中国城市购物中心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区位特征、建筑特征、商铺特征和租约特征"四维度"入手,构建并检验了影响购物中心商铺租金的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位特征对于购物中心商铺租金而言最为重要。与以往研究相一致的是,本文发现核心商圈的有效购买力、购物中心可见性和可达性对商铺租金具有正向显著效应。商铺面积与其租金水平呈负向关系。由于客流量随着楼层的增加而逐层递减,楼层越高的租户,支付的租金越低。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本文发现建筑年限越长的购物中心,向租户索要的租金越高。签约时间越早、租赁期限越长的租户,能享受越大的租金折扣。但是,采用何种租金形式对租金水平的影响程度却十分有限。
关键词:
特征价格模型 购物中心 商铺租金 零售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根据中国制度环境构建一个包含劳动力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的模型,旨在考察劳动收入份额微观决定机制。主要结论是:(1)工资率、生产技术和税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方向具有多样性。(2)垄断和改制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劳动者参与利润分享常可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作用稳健,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宏观调控时,宜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政策工具。(3)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让企业自主选择改制深度和分享比例,将产生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赢的格局,有助于实现"两个提高"和"包容性增长"目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佳丽
决胜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分化问题凸显,扶贫政策的边际效率不断递减、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经济决策行为,是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的主要政策倾向。然而,新时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对其减贫效应的发挥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减贫的现状,深入剖析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从立体化结构视角,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宏观战略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促进劳动力的本地非农就业等五项政策优化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俊波
基于托达罗模型的理论内核和政策含义,本文认为在目前中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加快转移约1.6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概率。为此,除了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中小企业以外,还应该注意改革教育制度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避免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双向脱节。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就业概率 农村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