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7)
- 2023(10649)
- 2022(9056)
- 2021(8099)
- 2020(6971)
- 2019(16066)
- 2018(15606)
- 2017(31158)
- 2016(16726)
- 2015(19206)
- 2014(19552)
- 2013(19866)
- 2012(19006)
- 2011(17506)
- 2010(17680)
- 2009(16693)
- 2008(16521)
- 2007(14966)
- 2006(13216)
- 2005(12024)
- 学科
- 济(104326)
- 经济(104232)
- 管理(48447)
- 业(43646)
- 方法(41923)
- 数学(38224)
- 数学方法(37986)
- 企(33495)
- 企业(33495)
- 中国(24540)
- 地方(23351)
- 农(20665)
- 财(19356)
- 学(17159)
- 业经(16339)
- 地方经济(14460)
- 农业(14371)
- 贸(13931)
- 贸易(13926)
- 制(13897)
- 易(13340)
- 环境(12487)
- 融(12206)
- 金融(12204)
- 务(11529)
- 财务(11512)
- 和(11494)
- 财务管理(11473)
- 银(11386)
- 银行(11365)
- 机构
- 大学(261182)
- 学院(258686)
- 济(122962)
- 经济(120543)
- 管理(98515)
- 研究(91157)
- 理学(84576)
- 理学院(83602)
- 管理学(82419)
- 管理学院(81918)
- 中国(68094)
- 京(54273)
- 财(53720)
- 科学(52376)
- 所(45947)
- 财经(43552)
- 研究所(41415)
- 中心(41241)
- 经济学(40746)
- 农(40034)
- 经(39568)
- 江(38993)
- 经济学院(36712)
- 业大(35362)
- 北京(34215)
- 范(32715)
- 师范(32436)
- 财经大学(32302)
- 院(32221)
- 农业(31404)
- 基金
- 项目(166464)
- 科学(132099)
- 基金(123623)
- 研究(119888)
- 家(106554)
- 国家(105735)
- 科学基金(91218)
- 社会(80328)
- 社会科(76312)
- 社会科学(76289)
- 基金项目(65450)
- 省(62908)
- 自然(57398)
- 自然科(56136)
- 自然科学(56119)
- 自然科学基金(55131)
- 教育(54774)
- 划(53190)
- 资助(51603)
- 编号(46496)
- 部(38256)
- 成果(37623)
- 重点(37360)
- 发(36515)
- 国家社会(34054)
- 教育部(33411)
- 创(33296)
- 课题(32368)
- 人文(32224)
- 科研(31662)
- 期刊
- 济(138007)
- 经济(138007)
- 研究(80892)
- 中国(46702)
- 财(41726)
- 学报(36905)
- 科学(35067)
- 农(34980)
- 管理(34683)
- 大学(28082)
- 学学(26861)
- 融(25328)
- 金融(25328)
- 财经(23406)
- 经济研究(23278)
- 农业(22855)
- 技术(21756)
- 经(20263)
- 问题(19942)
- 业经(18895)
- 教育(18374)
- 技术经济(15208)
- 统计(14889)
- 贸(14152)
- 策(12884)
- 世界(12532)
- 商业(12468)
- 理论(12455)
- 业(12196)
- 决策(11952)
共检索到38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传勇
分别以2000—2013年长三角42个地级城市数据,以及2000年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考察长三角城市房价上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旨在从区域房价差异的视角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作出解释。研究发现,房价快速上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即影响了地区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的趋势,高房价抑制了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因此,从政策层面来说,住房政策应关注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重润 路迪
房地产价格对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663家上市公司2008-2016年微观数据,研究房价上涨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估计方法采用SYS-GMM。回归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企业劳动力成本有较明显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013。房价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存在规模差异、行业差异以及产权差异。本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房价上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及其区域效应是当今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及区域效应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演化态势,并对中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了劳动力高强度集聚、长三角内迁移流动活跃、劳动力迁移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与此同时,长三角劳动力迁移流动对长三角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人才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将造成影响。在未来,经济社会演变对长三角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将产生新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国华
本文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收入差距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劳动力流动不仅受迁移地收入的实际效用变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且根据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域内外收入差距、直接成本变动、潜在风险成本对外部劳动力流入的影响度。估计结果显示,域内外收入差距与外部劳动力流入正相关,直接成本和潜在风险成本与外部劳动力流入负相关,进一步明确了收入差距和成本变动对劳动力流入的影响程度。鉴于各因素对外部劳动力流入所起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我国长三角地区劳动力的合理流入,...
关键词:
城市 外来劳动力流入 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华 高杰 郑宝华
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测度了2000-2012年长三角两省一市间制造业的同构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利用人均净收入差距间接测算了同时期长三角劳动力的流动强度。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强度呈逐年增大的发展态势。本文基于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制造业同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长三角劳动力流动强度的增大,省际制造业的同构水平呈下降趋势,这样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明确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长三角 劳动力流动 制造业 同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陶 周云 田鹏许
将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利用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建模验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由于房地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所不同;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方式与贡献程度存在差异;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征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伟
在扩展的"中心-外围"模型框架内,利用全国性面板数据对城市房价与劳动力流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相对房价升高会阻碍劳动力的流动,导致就业率的下降,但城市相对优越的公共服务又会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弱化了房价的影响。(2)相对房价升高对部分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促使第三产业由低附加值领域向高附加值演进,进而实现了城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
房价水平 劳动力流动 产业升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皓炜 王如忠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作用特征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工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可通过自主创新间接影响工业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捷 王柯云 张学凯
【目的/意义】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助于城市间的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但城市群的集聚也容易使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发展需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发展之路尤为重要。【设计/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的月度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协调会对于区域城市群大气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发现】首先,经济协调会在发挥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协同改善作用有限,且对不同指标的改善效果各异。具体而言,协调会显著改善了加入城市空气污染物中的PM_(2.5)、PM_(10)、NO_2等指标,但加重了O_3污染,且加剧污染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加强。其次,尽管城市群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和溢出效应,但实证结果表明,周边区域城市的大气质量对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大气污染影响是有限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廖信林 曹欣宇 吴友群 叶青杨
数字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对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效应评估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长三角地区的劳动收入份额;不同省份、不同产业的这种负向影响具有异质性,劳动力越丰富的地区和产业,抑制效应越明显;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抑制效应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和就业削减效应两大路径实现的;数字经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边际抑制作用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而不断降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收入份额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卓
近年来,房价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难题,合理的房价上涨应该以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为基础。研究发现,实际收入、信贷扩张和人口城镇化等因素是长三角地区房价上升的主要驱动力,大部分城市的实际房价对基本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实际房价低于基本面价格所形成的价值"洼地",会在未来形成推动房价上涨的潜在动力,释放出"补涨"效应。房价偏离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为理解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房价本身可能就具有时间上的自动"熨平"机制,短期的房价调控手段并非治本之策。房价偏离与"补涨"效应的解释逻辑,对于深入理解部分城市房价上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房价 房价偏离 “补涨”效应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柏 张艾莲
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能够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针对我国经济现实状况和对外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通过采用平滑转移自回归模型对构建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非线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并体现了外汇市场的非线性。由于在长期内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长期目标不确定,汇率易受到投机行为的冲击。我国可以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期内允许汇率频繁小幅波动以释放市场供需变化对升值的压力,并在长期内当经济的增长使得累积的外汇市场偏离时,一次性修正使之符合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汇率水平的压抑引致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云娟
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各种市场因素影响自发形成的各类有酬从业人员报酬水平的集合区间。价格机制的发育和完善程度,是劳动力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收入分配的市场基础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通过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发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可以初步引导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从而指导求职者和雇主确定合理的报酬水平以及企业的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