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3)
2023(11020)
2022(8957)
2021(7943)
2020(6299)
2019(14022)
2018(13184)
2017(25042)
2016(12988)
2015(14174)
2014(14068)
2013(14116)
2012(13563)
2011(12343)
2010(12847)
2009(12207)
2008(10987)
2007(10009)
2006(9165)
2005(8642)
作者
(37909)
(31388)
(31297)
(29767)
(19825)
(14996)
(14139)
(12167)
(12132)
(11218)
(10811)
(10633)
(10033)
(10002)
(9924)
(9856)
(9175)
(9136)
(8917)
(8710)
(8106)
(7668)
(7578)
(7260)
(7222)
(7152)
(6896)
(6822)
(6355)
(6299)
学科
(65812)
经济(65761)
(36214)
管理(30418)
中国(29292)
(26193)
金融(26192)
地方(25426)
(25202)
企业(25202)
(23754)
银行(23745)
(23227)
(23168)
业经(18425)
方法(17736)
农业(16982)
数学(15232)
数学方法(15138)
(13919)
(13537)
地方经济(13199)
产业(12996)
(12722)
中国金融(11173)
(10281)
(10090)
贸易(10073)
技术(9954)
发展(9845)
机构
学院(187336)
大学(182292)
(84827)
经济(83006)
研究(71271)
管理(66257)
中国(59767)
理学(55429)
理学院(54671)
管理学(53783)
管理学院(53417)
科学(40838)
(39796)
(37953)
(35747)
中心(33566)
研究所(32089)
(31095)
(29748)
财经(29302)
经济学(27521)
(27001)
师范(26761)
(26453)
(25932)
北京(25799)
(24898)
经济学院(24803)
业大(24512)
农业(23470)
基金
项目(120807)
科学(96450)
研究(91673)
基金(86573)
(74497)
国家(73813)
科学基金(63487)
社会(60980)
社会科(58128)
社会科学(58122)
(48996)
基金项目(45667)
(40000)
教育(39484)
自然(37236)
编号(36598)
自然科(36382)
自然科学(36378)
自然科学基金(35716)
资助(34231)
(33966)
成果(29307)
发展(28208)
重点(27749)
(27731)
课题(26847)
(26004)
国家社会(25793)
(25383)
创新(24313)
期刊
(103563)
经济(103563)
研究(62300)
中国(46120)
(34958)
金融(34958)
(32237)
(26696)
科学(25916)
管理(25637)
学报(24789)
农业(21506)
大学(19684)
教育(19417)
业经(18936)
学学(18688)
经济研究(16499)
技术(15936)
财经(14736)
问题(13669)
(12914)
(10347)
(9829)
商业(9715)
现代(9394)
技术经济(9391)
(9386)
世界(9339)
经济问题(9112)
国际(9049)
共检索到307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媛媛   刘维奇  
要素流动和城乡产业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城乡两地区、农业与制造业两部门的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来探讨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非农产品消费偏好的增加会增强农业劳动力在短期内的转移动力,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会弱化劳动力转移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将提高实际收入水平,并有效缩小城乡劳动力福利差异;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差距过大会阻碍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区域内与区域间技术溢出分别对产业产生集聚与分散作用;贸易自由度和劳动力迁移成本较低时能促进产业集聚,当城乡融合水平较高时,则会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扩散。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硕  孙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直接为农村低技能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而且能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有效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质资本属性,促使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合理的流动以契合资源禀赋特征,为劳动力与产业及区域双重耦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在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提高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度的视角助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雷心悦  邓良军  周杲尧  过秀成  吕剑  
合理布局公交枢纽是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推动县域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论文从宏观布局、微观选址两个层面出发,对县域城乡公交枢纽进行布局选址,包括:(1)生成初始节点;(2)改进节点重要度评价模型以识别枢纽潜在单元;(3)考虑需求覆盖率最大和城区公交站点可达性最高,构建枢纽分级选址模型。以浙江县级市建德为实例应用,提出的方案与城乡发展格局保持较好的协调性,为多数出行需求提供服务,有利于发挥枢纽功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世茂  
面临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基地转移的机遇,面对现有工业基地分散和产业结构不完全合理的实际状况,适逢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的进一步紧缩,南京的工业将如何走?文章分析了南京工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南京工业用地需求与供应关系,提出南京工业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分布对策,并对适应南京生态环境、生产质量等要求提出了发展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面临新时代新的发展要求,海南要利用好政策红利,整合自身资源,破除经济发展梗阻,加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要不断调整优化园区发展,与高端、绿色、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同时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姣姣  陈家泽  廖祖君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脱贫地区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归根到底需要回答“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新型城乡关系下,深入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流动性困局,对更好地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扩大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难是当前“三农”领域广泛存在的流动性困局,最为典型的是农村土地担保物权和发展权存在权能缺失,使得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能与金融机构产生对价。因此,本文从制度层面溯源,系统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流动性困局的症结所在,提出从财产权入手还权赋能,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确权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成就城乡融合的崭新格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显友  
文章按照第三产业服务的不同对象,将第三产业进行重新分为1.5产业、2.5产业、3.5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基于此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对东京、纽约、巴黎、武汉等城市的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史雅娟  曾春水  
利用GIS技术平台,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中国船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船舶产业沿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呈现"T"字形空间布局,沿海初步形成5大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造船业和修船业以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上海、浙江为主,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船舶制造业次之。娱乐船和运动船制造集中在广东和江苏两地,浙江和辽宁两地相关制造企业相对稀缺;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以山东和广东为主。(2)中国船舶工业以金属船舶制造和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为主,不同类型船舶产业布局,区位指向明显。集聚程度以海港湾为中心沿海路方向按照空间距离衰减,并且沿海路方向,船舶产业布局呈现先布局船舶制造(维修和检测)、船舶配套,再布局船舶管理、船舶生产性服务业(船舶研发、船舶金融和船舶交易等)等船舶产业。(3)未来中国船舶产业发展,需要深度融入全球船舶产业链和供应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同时,加快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和国际间合作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晓文  张欣怡  
本文以淘宝镇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商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及电商产业未来的发展。利用基尼系数、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分析、回转半径法等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淘宝镇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淘宝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集聚特征,分布上极度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与大中城市的距离也影响其布局。淘宝镇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受当地的产业基础与人才基础、产业集聚与交通、国家政策的规划效应、跨境电商的贸易拉动效应等影响。为了促进未来电商产业的发展,本文从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强化国家规划扶持、打造差异化产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史雅娟  曾春水  
利用GIS技术平台,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中国船舶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船舶产业沿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呈现"T"字形空间布局,沿海初步形成5大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造船业和修船业以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上海、浙江为主,环渤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船舶制造业次之。娱乐船和运动船制造集中在广东和江苏两地,浙江和辽宁两地相关制造企业相对稀缺;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以山东和广东为主。(2)中国船舶工业以金属船舶制造和船用配套设备制造为主,不同类型船舶产业布局,区位指向明显。集聚程度以海港湾为中心沿海路方向按照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培育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在研究领域,既有研究总体上仍呈现为理论滞后于实践的基本状况。在国家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如何进行最优空间布局?有无路径可寻?有何经验借鉴?文化产业空间协调模式如何设计与执行?这些问题成为诸多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共同面临难题。对此,陈国生教授较早就曾提出过"区域协调共进论",并在近2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文化产业园区设计中进一步将"区域协调"阐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静  王珏  白彩全  
向莆铁路的正式通车使江西、福建两省(以下简称赣闽两省)的旅游业合作前景一片光明。通过引入旅游引力模型,计量分析了两省旅游业的竞合发展空间布局问题,提出了向莆铁路旅游长廊的形成条件、发展阶段和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