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7)
2023(8530)
2022(7170)
2021(6357)
2020(5214)
2019(11499)
2018(11566)
2017(21565)
2016(11546)
2015(12519)
2014(12492)
2013(11981)
2012(10996)
2011(10170)
2010(10516)
2009(9950)
2008(9378)
2007(8653)
2006(7937)
2005(7199)
作者
(31440)
(26243)
(26034)
(25043)
(16658)
(12442)
(11873)
(10068)
(9962)
(9589)
(9044)
(8637)
(8523)
(8268)
(8110)
(8029)
(7690)
(7663)
(7595)
(7416)
(6696)
(6424)
(6171)
(6144)
(6027)
(5785)
(5770)
(5702)
(5251)
(5099)
学科
(64976)
经济(64929)
管理(30360)
(25456)
(19467)
企业(19467)
方法(17698)
地方(17449)
中国(15988)
数学(15023)
数学方法(14842)
(14352)
业经(12447)
地方经济(12410)
(11477)
(10192)
农业(10119)
(9706)
理论(8933)
环境(8215)
(8143)
贸易(8136)
(7782)
(7741)
金融(7739)
(7647)
经济学(7604)
(7528)
(7438)
银行(7431)
机构
学院(162878)
大学(158213)
(74263)
经济(72705)
管理(56274)
研究(55779)
理学(47058)
理学院(46512)
管理学(45593)
管理学院(45269)
中国(42763)
(32965)
(32489)
科学(31599)
(27809)
(26483)
财经(25700)
中心(25071)
研究所(24543)
经济学(24433)
(23013)
(22034)
(21862)
师范(21849)
经济学院(21519)
(21241)
北京(20520)
(19901)
业大(19603)
财经大学(18527)
基金
项目(97520)
科学(76078)
研究(75970)
基金(68144)
(57739)
国家(57214)
科学基金(49101)
社会(48873)
社会科(46211)
社会科学(46203)
(39624)
教育(35254)
基金项目(34652)
编号(32642)
(31477)
自然(28371)
资助(28154)
自然科(27680)
自然科学(27673)
自然科学基金(27137)
成果(26984)
课题(23064)
(22811)
重点(22049)
(20384)
国家社会(20216)
(19986)
(19965)
项目编号(19590)
(19581)
期刊
(96388)
经济(96388)
研究(53370)
中国(36165)
(26572)
管理(23365)
(21635)
学报(21243)
教育(20474)
科学(19600)
经济研究(16584)
大学(16493)
技术(16406)
学学(15316)
(15269)
金融(15269)
业经(15120)
农业(14276)
财经(13541)
(11964)
问题(11526)
技术经济(9143)
(8937)
图书(8753)
商业(8473)
统计(8254)
世界(7862)
国际(7812)
经济问题(7673)
现代(7651)
共检索到263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俊青  王玉博  靳伟择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有限供给阶段,但古典二元经济学家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理论未明确提出劳动力有限供给,导致学界在讨论二元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刘易斯拐点时,出现一些争论。在研究二元经济转化路径时,又假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现代部门主要将工资作为成本,通过低工资增加利润,吸纳农业劳动力,但长期低工资会造成消费不足、劳动者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文章在界定劳动力有限供给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出现时点、无限到有限过渡期、有限供给阶段。文章建议,在中国高质量创新发展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向稀缺转化(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实现)中,推进中小微企业使用总体报酬,激励吸纳的农业劳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劳动,实现劳动者、企业与二元经济转化共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俊青  王玉博  靳伟择  
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个有限供给阶段,但古典二元经济学家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向稀缺转化理论未明确提出劳动力有限供给,导致学界在讨论二元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刘易斯拐点时,出现一些争论。在研究二元经济转化路径时,又假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现代部门主要将工资作为成本,通过低工资增加利润,吸纳农业劳动力,但长期低工资会造成消费不足、劳动者无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文章在界定劳动力有限供给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出现时点、无限到有限过渡期、有限供给阶段。文章建议,在中国高质量创新发展与农业劳动力有限供给向稀缺转化(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实现)中,推进中小微企业使用总体报酬,激励吸纳的农业劳动力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劳动,实现劳动者、企业与二元经济转化共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赖小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在农村。如果占总人口62%的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不能快速增长,全面小康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然而,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恰恰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人的增长。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减少农民,要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本文拟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和转移的途径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体欣  张琦  
我国当前的经济是典型的二元经济,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生产率低于现代非农生产部门,农村劳动力流向非农部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当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不利于经营者进一步投资从而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制约了土地流转、集中,制约了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造成了社会福利损失。提出了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降低农业生产部门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成本,促进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佑林  
本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二元经济理论 ,说明只有将农民转移进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以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作为分析手段 ,从影响农民进城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两个方面 ,说明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真正原因 ,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诚  
与刘易斯模型预测的“拐点”不同,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伴随着高达60%比例农村人口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现象,文章称之为“准刘易斯拐点”。尽管有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一现象,但中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力量促使这一冲击现象尽快结束。文章认为,面对伴随“民工荒”而出现的中国“拐点”问题,中国政府政策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建立良性循环和互信互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劳资关系。经过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调适和努力,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较好地渡过“民工荒”冲击阶段,回到正常的二元经济转型轨道。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任志成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FD I)促进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揭示了FD I对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春  
本文所定义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剔除短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济所具有的长期增长能力。经济波动一般就是因为各种短期因素的干扰使经济增长率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比方说,现有生产能力为100,但由于突发大规模自然灾害或者消费者突然降低消费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实际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小明  郭剑雄  
采用工业化中期阶段为起点1995-2015年全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视角,本文研究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影响、作用路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从高生育率的数量偏好到高人力资本投资率的质量偏好为特征的农村人口转型对二元经济结构收敛具有显著作用。刘-费-拉模型仅指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收敛的必要条件,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收敛应以农村人口转型为充分条件,在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通过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使农业部门从"马尔萨斯稳态"转变为持续增长稳态,进而达到二元经济结构的一元化转变。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樊小钢  
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 ,对我国劳动供给的规模和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可供选择的对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东君  朱有志  
农业劳动力流动会改变农业结构和影响土地利用率,对粮食生产的效率、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农业劳动力流出对粮食生产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使得大量有效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与推广,容易出现农业耕地抛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梅建明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二元经济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而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诸多障碍的影响其规模还相当有限。因此,如何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转换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梅建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程晶蓉  
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矛盾,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认为加速农村人口转移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矛盾,发展经济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