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89)
2023(19926)
2022(17352)
2021(16362)
2020(13793)
2019(32105)
2018(32229)
2017(62150)
2016(34139)
2015(38821)
2014(39013)
2013(38438)
2012(35323)
2011(31951)
2010(32431)
2009(30452)
2008(30082)
2007(27347)
2006(24125)
2005(21333)
作者
(99904)
(83355)
(83035)
(78997)
(52679)
(40128)
(37752)
(32821)
(31350)
(29911)
(28065)
(27946)
(26341)
(26306)
(25707)
(25630)
(25319)
(24514)
(23917)
(23845)
(20835)
(20743)
(20450)
(19102)
(18775)
(18730)
(18600)
(18515)
(17032)
(16632)
学科
(138624)
经济(138468)
(96315)
管理(94716)
(73650)
企业(73650)
方法(63590)
数学(55357)
数学方法(54456)
(53423)
中国(38081)
农业(35269)
(34946)
业经(33253)
(29285)
贸易(29273)
(29040)
(28501)
(28107)
地方(27301)
理论(23520)
(21982)
银行(21926)
(21520)
财务(21421)
财务管理(21365)
(20870)
(20503)
技术(20475)
企业财务(20114)
机构
学院(493067)
大学(489664)
(195813)
经济(191409)
管理(190022)
理学(163930)
研究(162359)
理学院(162133)
管理学(158807)
管理学院(157935)
中国(123569)
(104088)
科学(102161)
(92663)
(90283)
(83345)
业大(77069)
研究所(75394)
中心(75261)
(74260)
财经(71882)
农业(71779)
北京(65774)
(65164)
(65090)
师范(64560)
(59992)
(58198)
经济学(58105)
技术(52908)
基金
项目(326199)
科学(254629)
研究(238397)
基金(233624)
(203391)
国家(201649)
科学基金(172128)
社会(147417)
社会科(139329)
社会科学(139289)
(129263)
基金项目(123176)
自然(112382)
教育(110979)
自然科(109726)
自然科学(109697)
(107869)
自然科学基金(107672)
编号(99987)
资助(97710)
成果(81544)
重点(73109)
(71349)
(69783)
课题(68743)
(66885)
科研(62366)
创新(62341)
大学(60886)
教育部(60766)
期刊
(218014)
经济(218014)
研究(141802)
中国(94469)
(89107)
学报(79532)
科学(71930)
(69267)
管理(67312)
大学(60349)
农业(60329)
学学(57008)
教育(55762)
(44877)
金融(44877)
技术(44503)
业经(39617)
财经(34497)
经济研究(33478)
问题(30285)
(30045)
(29505)
(25235)
图书(24474)
统计(24292)
技术经济(24218)
(23549)
理论(23165)
科技(22471)
商业(22278)
共检索到727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美  张福明  孙鹏飞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采用调查问卷、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农业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个体特征、农业就业的时间分布、农业就业的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成因,既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原因;又有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原因。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变就业观念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裕群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3亿 ,加入WTO以后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还会增加 1 0 0 0万人的失业。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 ,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就业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谭玲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洪明   苏里坦   佟德福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 ,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 ,提出了应对措施 ,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雷海章  
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曾尝试过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让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试图以此推进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进而实现二元经济的同质化。然而,结果却使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跌入了难以自拔的陷阱。鉴此,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避开刘易斯陷阱,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我们应坚持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梯度转移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蒙林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钧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刘易斯拐点",并详细介绍了争议双方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到达时间、判断依据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理解不同引起的。尽管争议双方预测"刘易斯拐点"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争论双方都认为,创新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捷  
本文基于制度需求—供给模型,用外生制度因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进过程,提出劳动力要素的产权界定是自由转移的前提,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只能在公平的市场中实现。政府的作用是供给劳动力自由转移的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氵凯)  薛继亮  梁寿超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了建筑领域。根据1983~2007年建筑业和农民工的数据,利用VEC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建筑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筑业对农村劳动力在就业量的吸纳和调整上具有长期性。最后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勋来  李国平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伟  姜世超  
近年来,民工荒从一种偶然态发展成为常态,种种迹象表明"刘易斯拐点"似乎已经来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山东经济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对于政府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保持山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三个定性指标的分析得出了山东省并未到达明显的"刘易斯拐点"的结论,运用数据模型推导出了山东省到达"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佳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四川省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南江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