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9)
2023(10279)
2022(8527)
2021(7798)
2020(6307)
2019(14086)
2018(13843)
2017(26420)
2016(13584)
2015(14860)
2014(14222)
2013(14148)
2012(13187)
2011(12151)
2010(12051)
2009(11575)
2008(10837)
2007(9483)
2006(8703)
2005(8052)
作者
(36968)
(30908)
(30737)
(29634)
(19668)
(14641)
(13705)
(11911)
(11729)
(10956)
(10707)
(10080)
(9836)
(9832)
(9768)
(9639)
(9175)
(8841)
(8810)
(8352)
(7826)
(7439)
(7310)
(7161)
(7105)
(6940)
(6574)
(6326)
(6153)
(6051)
学科
(80903)
经济(80843)
管理(33506)
(30670)
方法(27479)
数学(25074)
数学方法(24932)
中国(22408)
(21130)
企业(21130)
(18478)
地方(17988)
(14705)
贸易(14695)
(14313)
业经(13842)
农业(12974)
地方经济(12916)
(12787)
(12732)
(11491)
环境(10799)
(10250)
金融(10249)
(9911)
银行(9902)
(9729)
(9650)
(9120)
关系(8999)
机构
学院(195801)
大学(195476)
(102864)
经济(101438)
研究(75285)
管理(70080)
理学(59941)
理学院(59278)
管理学(58480)
中国(58390)
管理学院(58105)
(43130)
(40597)
科学(40374)
(37194)
经济学(35478)
财经(34713)
研究所(33602)
中心(32035)
(31847)
经济学院(31756)
(27668)
(26999)
(26779)
北京(26153)
财经大学(25814)
(24313)
师范(24122)
业大(23508)
科学院(23168)
基金
项目(125946)
科学(100895)
基金(95011)
研究(94133)
(82495)
国家(81908)
科学基金(69993)
社会(65865)
社会科(62699)
社会科学(62690)
基金项目(48191)
(45301)
教育(41820)
自然(40895)
自然科(39990)
自然科学(39978)
资助(39562)
自然科学基金(39290)
(38314)
编号(35610)
国家社会(29663)
(29399)
(29377)
重点(28668)
成果(28654)
中国(27286)
教育部(25956)
(25763)
人文(24972)
课题(24946)
期刊
(117945)
经济(117945)
研究(65800)
中国(39090)
(31617)
管理(27627)
(26541)
科学(26399)
学报(25976)
经济研究(22074)
大学(20537)
学学(19647)
(18876)
金融(18876)
财经(18696)
农业(18446)
(16469)
业经(16185)
技术(16143)
问题(15349)
教育(15094)
(14822)
世界(13645)
国际(13372)
技术经济(11429)
统计(10815)
(9952)
经济问题(9558)
(9113)
商业(8692)
共检索到305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海春  
本文所定义的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剔除短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经济所具有的长期增长能力。经济波动一般就是因为各种短期因素的干扰使经济增长率高于或低于潜在增长率。比方说,现有生产能力为100,但由于突发大规模自然灾害或者消费者突然降低消费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实际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建伟  
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已从总量基本平衡转向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不断下降。预计我国人口规模在2022年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持续下降。我国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未来劳动生产率还将保持提升幅度逐年递减的平缓上升走势。未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呈逐年下调走势,预计将从2019年的6.2%逐步下调到2025年的5.4%、2035年的3.9%和2050年的0.2%。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需要及早调整生育政策、就业政策,尽快落实延迟退休年龄制度,加快农业发展模式转换,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自主创新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陆旸  
我们根据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趋势,对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一定假设之后,估计了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见图1及表1)。我们采用的增长核算方程及其对中国潜在GDP增长率进行的估计,基于一定的外生假定条件,这些假设锁定了中国未来潜在GDP增长率和其他相关变量的发展轨迹。下面我们分别论述这些假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毛培  
当前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解读主要是从全国层面来进行的。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关键是对潜在增长率进行合理估算和预测。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仅从全国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而且还从区域层面估算潜在增长率。本文使用生产函数方法,以ARMA模型为辅助,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速进行估算。研究发现:(1)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相对于以往将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6%左右,这与中央所做出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相吻合;(2)根据生产函数法,从供给侧来看,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投资收益率下降带来的资本投入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下降;(3)虽然从全国层面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总体上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下降趋势,但区域层面则呈现出增长率分化的趋势。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各地区同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基于长期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震荡的状况,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伟  
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李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96级博士生100015)我国经济属于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同时,由于对人力资本开发投入长期不足,又呈现出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特点。这种劳动力过剩与人力资本积累相对不足的矛盾所导致的巨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立超  
文章运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菲利普斯曲线法对1980—2009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为8%~10%,中值为9%。但是,从未来的更长时期来看,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红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注重多维动态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霄翀  宋逢明  
本文构造了中国经济结构动态模型,在进行了参数校准后,模拟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力过剩情况下经济发展路径与海外市场受到压制时国内经济的变化,以及相应政策的经济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传统收入分配模式可能导致内需不足和净出口持续增加;当海外市场受到压制时,将引发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下跌,并可能向资本品部门传递;在应对出口压制时不同政策的效率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代盛  石建昌  
人口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政策是政策制定者极为关心的决策因素之一。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53年到2005年全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除外)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刻画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学能  卢盛荣  
本文在理论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因素,例如制度变革、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人口结构等嵌入模型的分析框架,在对1993—201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对2016—2040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研究表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是潜在增长率本身的下降,应该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潜在增长率;在基准情景和悲观情景下,2016—2020年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为6.9%、6.5%;2021—2025年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袁富华  汪红驹  
本文通过一个附加人口增长和人力资本投资约束的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供给效应转换。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部分经验事实,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供给的"水平效应"递减、"垂直效应"显现。本文基本结论是,因为劳动力供给中"水平效应"的收益递减特性,中国的发展不可能长期依赖"人口红利",必须转到以知识、技能等人力素质提高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道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向俊  任保平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雅君  田依民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经济增长面临较大波动的考验,因此探究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四变量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维度和时点维度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反应,得到如下结论:宏观经济风险的经济波动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果具有短期和长期的差异性,即经济波动率冲击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的影响是正向的,在长期内影响则变为负向。故当整体宏观经济的风险不确定性出现暂时性增加,国家应侧重实施旨在长期降低经济波动率的政策,而不仅仅是着眼于短期内的政策效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小涓  
2 0 0 3年一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延续 2 0 0 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开局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基点 ,提出此轮上升趋势的推动因素 ,可持续性、合理性和合意性 ,并就几个普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