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4)
- 2023(12956)
- 2022(11349)
- 2021(10471)
- 2020(8816)
- 2019(20114)
- 2018(19867)
- 2017(38217)
- 2016(21229)
- 2015(23513)
- 2014(23287)
- 2013(22899)
- 2012(20793)
- 2011(18609)
- 2010(18178)
- 2009(16338)
- 2008(15605)
- 2007(13464)
- 2006(11538)
- 2005(9695)
- 学科
- 济(78271)
- 经济(78176)
- 管理(56854)
- 业(56180)
- 企(44740)
- 企业(44740)
- 方法(39506)
- 数学(34795)
- 数学方法(34442)
- 农(22551)
- 中国(21037)
- 财(19616)
- 学(18409)
- 业经(17343)
- 农业(15893)
- 贸(15059)
- 地方(15055)
- 贸易(15053)
- 易(14621)
- 理论(14347)
- 技术(13214)
- 环境(12697)
- 制(12540)
- 务(12284)
- 财务(12220)
- 财务管理(12204)
- 和(12201)
- 企业财务(11566)
- 教育(10928)
- 划(10840)
- 机构
- 大学(294380)
- 学院(293117)
- 管理(116790)
- 济(112601)
- 经济(110224)
- 理学(102966)
- 理学院(101824)
- 管理学(99922)
- 管理学院(99433)
- 研究(96908)
- 中国(68840)
- 科学(64150)
- 京(62252)
- 农(54593)
- 业大(50521)
- 所(49224)
- 财(48158)
- 研究所(45759)
- 中心(43375)
- 农业(43364)
- 江(40634)
- 财经(40186)
- 北京(38866)
- 范(38092)
- 师范(37593)
- 经(36821)
- 院(35191)
- 经济学(33629)
- 州(33056)
- 技术(32044)
- 基金
- 项目(213433)
- 科学(165963)
- 基金(154017)
- 研究(150272)
- 家(136880)
- 国家(135754)
- 科学基金(115579)
- 社会(93419)
- 社会科(88512)
- 社会科学(88487)
- 省(84139)
- 基金项目(83069)
- 自然(78039)
- 自然科(76219)
- 自然科学(76195)
- 自然科学基金(74832)
- 划(71389)
- 教育(69526)
- 资助(63236)
- 编号(60673)
- 重点(47806)
- 成果(47264)
- 部(46165)
- 创(44695)
- 发(44590)
- 创新(41663)
- 课题(41619)
- 科研(41510)
- 计划(40534)
- 大学(39217)
- 期刊
- 济(113686)
- 经济(113686)
- 研究(80126)
- 学报(54436)
- 中国(52630)
- 农(48228)
- 科学(46972)
- 大学(40077)
- 管理(39438)
- 学学(38068)
- 财(34023)
- 农业(33513)
- 教育(32904)
- 技术(24382)
- 融(20560)
- 金融(20560)
- 业经(19461)
- 经济研究(18820)
- 财经(18673)
- 业(17003)
- 科技(15887)
- 经(15866)
- 问题(15113)
- 业大(15026)
- 版(14674)
- 图书(14594)
- 理论(13867)
- 技术经济(13590)
- 资源(13193)
- 商业(12919)
共检索到403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水映 李魁
在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基础上,文章运用二步系统GMM方法对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并分析了抚养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少儿抚养负担的下降是促使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老年抚养负担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抚养负担减轻带来的储蓄率提高主要是由于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引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魁 钟水映
本文依据1990-2006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劳动力抚养负担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少儿抚养负担的减轻显著降低了我国居民消费率,而老年赡养负担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力抚养负担的减轻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主要由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来解释。进一步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面板分析发现,少儿抚养负担的减轻显著降低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而对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同时老年赡养负担在分区域回归中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试图说明,少儿抚养负担在全国水平上以及东、中部地区的快速下降是1990年以来居民消费率持续向下振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随着少儿抚养负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尹志超 刘泰星 张诚
中国农村家庭低消费、高储蓄的现实问题由来已久。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因素依然突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显著提升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显著增加了家庭收入,但由于收入波动、失业、医疗和健康等不确定性而未能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保险参与作为风险应对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此外,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缩小了农村家庭的储蓄率差距,对中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网络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家庭的不确定性,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的消费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家庭的储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可为扩大消费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勋 刘晓 樊纲
本文在二元经济框架下,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探讨中国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上升的原因。为此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家户的消费储蓄决策,将总储蓄率分解为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农民三类群体的储蓄率。由于社会保障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差异,农民工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农民和城镇居民高。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持续转移的进程中,农民工群体随着非农部门的资本积累而不断扩大,其高储蓄行为也推动了家户储蓄率和国民储蓄率的上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英 韩燕明 喻逸涵 蒋明雅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 劳动力转移率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已婚女性 家庭储蓄率 劳动参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玲
本文构建了一个居民储蓄行为函数,选取13个国家1991~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储蓄率的五大决定因素——收入和经济增长、利率与价格、外部储蓄、人口结构与资本市场发展,重点考察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产市场的作用。采用定截距固定效应模型的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反映资产市场发展的3个指标中,股票价格和金融业产值比率都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股市规模比率有微弱正向影响。总体上看,资产市场发展对储蓄的综合作用仍是负向的,资产市场能够通过分流储蓄和财富效应两条作用渠道降低居民储蓄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潘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一路走高的态势,水平之高、速度之快被称为"中国储蓄之谜"。探寻我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对于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口结构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如何作用于居民储蓄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口结构作用于居民储蓄率的理论机制,接着采用广义系统GMM方法分别对全国样本、东中西分区域样本进行了参数估计分析,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城镇化率等角度分别分析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最后得出构建长效配套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支持老年服务化发展、协调区域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城镇化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程远 陈蕾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傅程远 陈蕾
使用全国省域面板数据,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率与储蓄率呈反向关系,中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与储蓄率的上升具有客观联系。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等因素也对储蓄率有着显著影响。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东部地区人口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制定政策时应该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具体特点,从而形成合理的国民储蓄率,最终达到最优资源配置。
关键词:
人口增长率 储蓄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沫凝
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质量红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人力资本提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及人力资本提升与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关系,并利用1990-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的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显著负相关,人力资本提升会通过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储蓄率,但一期滞后会因为降低未来收入不确定性而降低居民储蓄率。最后本文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国辉 姚金海
以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为例,实证分析抚养负担视角下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抑制居民消费支出,但存在房价的门槛特征,在房价较高阶段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大于房价较低阶段;抚养负担加重也会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抑制作用,而少年儿童抚养负担对居民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大于老年人口抚养负担的抑制作用;加大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要坚持房住不炒、防止房价过快增长、保障民生支出以及完善房地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房价 消费支出 抚养负担 门槛模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利率 居民储蓄 居民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