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9)
2023(2806)
2022(2377)
2021(2129)
2020(1830)
2019(4323)
2018(4218)
2017(8880)
2016(4887)
2015(5098)
2014(5093)
2013(5166)
2012(4835)
2011(4135)
2010(4132)
2009(4009)
2008(4129)
2007(3755)
2006(3367)
2005(3191)
作者
(13718)
(11556)
(11273)
(11164)
(7093)
(5582)
(5365)
(4504)
(4362)
(4155)
(4052)
(3895)
(3759)
(3695)
(3653)
(3549)
(3480)
(3440)
(3336)
(3193)
(3116)
(2838)
(2811)
(2625)
(2624)
(2525)
(2481)
(2391)
(2268)
(2258)
学科
(23187)
经济(23174)
(15473)
管理(14924)
(11825)
企业(11825)
方法(11739)
数学(10455)
数学方法(10377)
中国(7635)
(7214)
(6061)
结构(5162)
(5145)
财务(5142)
财务管理(5133)
(5034)
劳动(5017)
产业(4795)
企业财务(4603)
(4497)
农业(4443)
业经(4319)
(4200)
地方(4023)
(3882)
贸易(3881)
(3790)
(3533)
体制(3110)
机构
大学(70479)
学院(69587)
(34056)
经济(33527)
管理(26544)
研究(23867)
理学(23015)
理学院(22777)
管理学(22327)
管理学院(22199)
中国(17731)
(15214)
(14504)
科学(13732)
财经(12672)
(12049)
经济学(11773)
(11514)
研究所(10872)
经济学院(10678)
(10551)
中心(10408)
(10188)
业大(9636)
财经大学(9428)
北京(9027)
(8777)
(8121)
师范(8009)
农业(7944)
基金
项目(46470)
科学(37364)
基金(35362)
研究(32473)
(30723)
国家(30524)
科学基金(26661)
社会(22874)
社会科(21893)
社会科学(21890)
基金项目(18246)
(17431)
自然(16657)
自然科(16319)
自然科学(16316)
自然科学基金(16046)
资助(15567)
教育(15023)
(14527)
编号(11766)
(10923)
重点(10573)
国家社会(10271)
(9831)
教育部(9588)
成果(9321)
人文(9179)
(9101)
科研(8906)
大学(8714)
期刊
(34790)
经济(34790)
研究(21092)
中国(13367)
(12422)
学报(10756)
管理(9981)
科学(9676)
统计(8562)
大学(8425)
(8424)
学学(7992)
财经(6701)
(6591)
决策(6289)
经济研究(6229)
技术(6033)
(5891)
农业(5587)
业经(5124)
(5017)
金融(5017)
问题(4784)
技术经济(4191)
(3723)
教育(3679)
世界(3240)
财会(3185)
商业(3180)
国际(3155)
共检索到104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劳动力成本是否影响我国工业结构,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利用2001—2013年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呈现"U"型关系:当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于门槛值0.1246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而当单位劳动力成本高于该门槛值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和企业应该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玲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截面数据实证探究我国工业化水平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的关系,经过数据的筛选和严格的诊断检验,并且在对计量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结论: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密度和工业化水平成正向相关的关系,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其"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高,反之,工业化水平越低,"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度越低。从实证的角度支持了关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我国‘离土不离乡’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的猜想和假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曾国华  王跃梅  
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议,其是否损害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争议的焦点所在。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部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后认为,劳动者报酬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正向强化作用,进一步改革需以效率工资理论为指导,提高劳动者收入,以政府引导鼓励为主,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桂民  綦建红  鞠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劳动力外移的浪潮不断高涨,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外移的数量同样迅猛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日趋彰显。本文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利用1984—2004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进行了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力外移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原因视不同的产业分别呈替代和互补关系,从而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平  陈勇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程盈莹  逯建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参与国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国际垂直专业化总体、不同伙伴国、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垂直专业化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承接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非OECD国家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不同技术密集度的工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部门偏倚"效应,承接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显著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承接低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环节转移降低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就业,但是这种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牛蕊  
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工业部门的数据,并将其划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等3类,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结构变化对中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出口结构变化为贸易就业影响的主要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逐年增强,贸易结构的变化整体而言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需注意的是,单位劳动投入系数的减少是国内就业变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朱新缘  
本文选取2002年第一季度到2015年第四季度人均工资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通过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泰尔指数,并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研究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时变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劳动力价格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且存在时变非对称性,即2011年前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一年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衰弱,2011年后劳动力价格变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冲击在第三年才达到峰值。总体来说2011年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价格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而2011年后反应较为"迟钝",且随着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上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受到的冲击越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杰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建新  黄鹏  
从1999年到2007年间,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工资收入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收敛趋势,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构建比较优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在中国特有条件下的作用机制。不断放松管制的劳动力流动鼓励了劳动力要素的迁移,促进了劳动力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又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报酬。假如这一局面继续维持,它将推动沿海和内地的工资收入增长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楠  
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但基于空间效应视角对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本文通过构建2002—2012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并探讨其实现机制。本文证实了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临近地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正向的空间相关关系;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显著促进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他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分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正模  
我国农村经过6年时间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成功改革,经济推动力的主体来源,已由国民经济原有体制下累积的潜力之释放,逐步转变为经济资源质量的完善与利用效率的提高之上了。当前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是这种转变的客观需要与表现形式。农村产业结构的率先调整,引起了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内部的同、异步“震荡”,其中,劳动力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