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68)
2023(9946)
2022(8161)
2021(7234)
2020(6179)
2019(13509)
2018(13565)
2017(26485)
2016(14265)
2015(15743)
2014(15566)
2013(15566)
2012(13981)
2011(12336)
2010(12552)
2009(12479)
2008(12666)
2007(11782)
2006(10589)
2005(10035)
作者
(39583)
(33445)
(33321)
(31602)
(21271)
(15769)
(15032)
(12769)
(12522)
(11996)
(11474)
(11044)
(10999)
(10683)
(10568)
(10015)
(9852)
(9692)
(9502)
(9435)
(8255)
(8203)
(8122)
(7718)
(7527)
(7511)
(7505)
(7358)
(6544)
(6505)
学科
(80209)
(73392)
企业(73392)
管理(65737)
(65036)
经济(64915)
(27479)
方法(26330)
业经(26154)
(24318)
(20771)
财务(20751)
财务管理(20729)
企业财务(19497)
(18658)
数学(18547)
数学方法(18435)
农业(18151)
技术(16023)
中国(15217)
(14624)
(13619)
(13246)
体制(12604)
(12509)
理论(12108)
企业经济(11260)
经营(11223)
技术管理(10722)
(10277)
机构
学院(213193)
大学(207759)
(96372)
经济(94733)
管理(88802)
理学(75905)
理学院(75268)
管理学(74526)
管理学院(74115)
研究(65443)
中国(54148)
(48835)
(42681)
财经(37852)
科学(34855)
(34543)
(34229)
(33724)
(32068)
中心(29892)
经济学(29473)
业大(28297)
研究所(28143)
财经大学(27754)
农业(26828)
北京(26595)
经济学院(26523)
商学(25859)
(25691)
商学院(25629)
基金
项目(132766)
科学(107700)
研究(100758)
基金(99436)
(84298)
国家(83502)
科学基金(74618)
社会(67941)
社会科(64525)
社会科学(64513)
基金项目(52055)
(51714)
自然(46426)
自然科(45403)
自然科学(45392)
自然科学基金(44700)
教育(44696)
(41489)
资助(39976)
编号(39540)
(33122)
(32344)
成果(31608)
(31232)
(30338)
重点(28990)
国家社会(28620)
创新(28237)
(27980)
人文(26835)
期刊
(114793)
经济(114793)
研究(64564)
中国(43645)
(43374)
管理(39386)
(34200)
科学(26895)
学报(24805)
农业(23381)
(21389)
金融(21389)
大学(20955)
业经(20405)
学学(20161)
技术(20068)
财经(19870)
经济研究(17299)
(17151)
教育(15330)
问题(14584)
(14537)
技术经济(13472)
财会(13167)
世界(11813)
现代(11701)
会计(11098)
(11095)
商业(10386)
国际(10067)
共检索到328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克朋  樊士德  
在Feenstra-Hans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国际产业转移模型,结果表明:一国的生产率水平决定着该国偏向的产业活动;生产率的增长使得边际产业活动在国家间转移。进一步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2016版)的数据对2000—2014年期间不同国家的单位劳动成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并分别检验了生产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在全球制造业分工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结论越来越符合理论模型的推测。在新一轮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应把推动生产率增长放在首要位置,把握智能制造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培育高素质人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润东   李琼琼   郭怡笛  
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国内地级市最低工资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考察在机器自动化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份额,加速了制造业转移,而机器自动化能够缓解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轻制造业外迁压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度性约束低、贸易开放度高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机器自动化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承压转移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能够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冲击,降低其退出风险。此外,机器自动化的生产率效应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积极性、抑制企业外迁的重要机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趋势,政府在优化布局产业承接转移的同时还应相机制定适当政策鼓励企业自动化转型,以保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都阳  曲玥  
对比于通常将工资或劳动报酬等同于劳动力成本情况的做法,本文将劳动生产率纳入了分析框架,认为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本文了解到劳动报酬的增长伴随着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增长,所以说在这期间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对今后如何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做出了相关探讨,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的深化可以实现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延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曲玥  
随着近年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在某种程度上过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迫切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状况,结果发现,长期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具有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成熟,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高,并且鉴于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优势,我们认为从短期和阶段性的时期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刘念念  柒江艺  龚世豪  
引入单位劳动力成本和人均利润,考量劳动力成本与利润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虽然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但劳动生产率增速更快,制造业整体单位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且有小幅下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有一定综合成本优势,但其人均利润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比重总体下降,发展后劲不足,须转型升级;资本密集型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人均利润为最高,比重不断上升,仍应是当前发展的重点;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明显,急需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纪雯雯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莫万贵  
本文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经购买力平价凋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指标,对2000~2006年的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与我国主要外贸伙伴及竞争对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无论使用经调整的或者未调整的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我国相对于其他参照国家(地区)都具有较明显优势,但部分地区成本上升趋势不容忽视。最后文章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郭也  
本文利用2001-2010年的数据,计算了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变化,并与19个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小时劳动生产率都表现为日益增加的态势,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先下降、后逐渐增加的态势,2010年调整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比2001年增加了17%;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不仅远远低于美、日、德、法、荷等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南非、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亚洲四小龙,也低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小时劳动报酬、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快于亚洲四小龙、其他发展中大国、亚洲新兴发展中国家;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目前已经超过了泰国、印尼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重要作用,防范"去工业化"倾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以我国制造业1980-2006年相关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卡尔多.凡登定律(Caldor-Verdoorn Law)来检验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劳动生产率的规模递增效应,并根据生产率增长的需求驱动路径来分析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ze)方法来进一步分解劳动力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至少在1995-2006年间存在生产率增长的规模递增效应,且在这阶段间存在着地区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偏离-份额分析法分解则表明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较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放之  望艳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实施会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企业生产率进步,其中的机制在于面对劳动保护加强产生的经营压力,企业会通过增加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和要素替代程度而提高企业生产率;且这一促进作用对单产品企业、国有企业、经营时间较长企业以及劳动力再配置程度较高行业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地,《劳动合同法》实施还会通过提升存活企业自身生产率水平,改进存活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低生产率企业退出率,促进较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正松  万青  
劳动力成本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比较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时,不能只比较名义工资,而应该将名义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导致区域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在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仍然保持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中西部,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下海  黄乾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企业技术劳动力短缺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技术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能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其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相对较小。雇佣关系不稳定的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增大;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容易遭到技术劳动力短缺;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技术劳动力短缺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