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8)
2023(9860)
2022(8115)
2021(7610)
2020(6353)
2019(14414)
2018(13861)
2017(26260)
2016(14183)
2015(15912)
2014(15293)
2013(15355)
2012(14382)
2011(13023)
2010(12793)
2009(12014)
2008(11975)
2007(10318)
2006(9075)
2005(8210)
作者
(42131)
(35262)
(35073)
(33381)
(22382)
(17058)
(15810)
(13853)
(13465)
(12207)
(12140)
(11687)
(11251)
(11198)
(10956)
(10835)
(10460)
(10397)
(10138)
(10102)
(8796)
(8657)
(8483)
(7997)
(7933)
(7844)
(7676)
(7496)
(7008)
(7007)
学科
(62271)
经济(62199)
(39794)
管理(38759)
(30366)
企业(30366)
方法(28707)
数学(25218)
数学方法(25078)
中国(20253)
(17964)
贸易(17958)
(17637)
(16525)
(15502)
业经(12621)
(11842)
(11517)
农业(11478)
(11051)
金融(11051)
(10589)
银行(10552)
(10137)
(9535)
环境(9169)
关系(8965)
(8918)
财务(8910)
财务管理(8896)
机构
大学(211207)
学院(206262)
(99541)
经济(98215)
研究(79537)
管理(78304)
理学(68213)
理学院(67430)
管理学(66618)
管理学院(66238)
中国(60916)
科学(45889)
(44916)
(41423)
(40866)
(38886)
研究所(37646)
中心(34282)
财经(34129)
经济学(32649)
业大(32024)
(31522)
农业(31079)
经济学院(29618)
北京(28904)
(28130)
(27295)
财经大学(25764)
(24565)
科学院(24553)
基金
项目(141164)
科学(111821)
基金(107272)
研究(97386)
(96714)
国家(96005)
科学基金(80778)
社会(66944)
社会科(63785)
社会科学(63773)
基金项目(56142)
自然(51996)
自然科(50889)
自然科学(50871)
自然科学基金(50074)
(49744)
(44427)
资助(44211)
教育(43381)
编号(34847)
(33120)
重点(32336)
(30251)
国家社会(30017)
(29452)
中国(28873)
教育部(28320)
成果(27953)
创新(27762)
科研(27577)
期刊
(100655)
经济(100655)
研究(62144)
中国(39125)
学报(36870)
(33773)
科学(33317)
(30376)
管理(27953)
大学(27552)
学学(26304)
农业(23242)
(19503)
金融(19503)
经济研究(18859)
财经(17390)
国际(16673)
(16309)
(15152)
(14200)
问题(14158)
教育(14149)
世界(13901)
业经(13689)
技术(13614)
技术经济(10140)
(9951)
统计(9283)
科技(9228)
商业(9086)
共检索到305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郭伦  高雪  
采用2000—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等贸易数据和农产品生产性数据,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价格效应强于其产生的要素替代效应和产品替代效应,从而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负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最小;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而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这种负向影响。基于此,采取有效措施升级转换单一劳动力要素决定的低成本优势为"综合要素"决定的新竞争优势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耿德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宋云星  陈真玲  
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成本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正相关,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也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三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也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一结果并不会因为衡量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的预期,这将有助于消除经济不确定性,改善企业投融资决定,合理安排生产;同时,适当地提高制造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可以在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缓解收入差距,刺激国内消费需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语香  刘京华  
基于MS、TC指数和RTA指数来构建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从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角度,考察中国木材加工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优势状况,并利用2SLS方法测度RULC对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贸易合作伙伴国、发达国家竞争对手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在波动中扩大;第二,对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飒  
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利用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和地区出口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出口优势,但对不同贸易方式和地区的作用存在差异。就整体样本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加工贸易出口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作用力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分地区样本来看:就一般贸易出口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均不显著;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东部地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影响不显著;就两种贸易方式而言,劳动力成本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对出口的作用力均为最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朱贤强  
近年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持续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影响越来越大,但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0个行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更快,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客观趋势,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挥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雪洁  于庆瑞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为  
本文以劳动力成本为基础,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变化,认为劳动 生产率已经取代劳动投入量,成为产品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 远期策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短期策略是实行低汇率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快 速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飒  黄建锋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周边主要发展中国家引资的要素竞争力,并利用1995-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及其他主要引资要素的影响差异与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优势自2004年开始逐步丧失,市场化水平缺乏竞争力,但市场规模竞争力很强,政府效率及基础设施的竞争力逐步上升。经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尚未削弱中国的引资优势,且该要素对中国引资的作用明显低于其他引资要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及软硬基础设施对引资的作用力明显大于周边国家,但市场化水平在中国不显著而在周边其他国家却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润堂  张华  
本文从现代市场观念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捷径,最后简要评述了实现这种转变的几项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飞翔  
国际竞争与中国比较优势的转换陈飞翔当今世界日趋开放,各国的经济发展愈来愈具有国际性的意义。一方面,任何一国想要有效地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地制约一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莉,杭敬,路正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敏  张廷海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 ,就资源禀赋、规模经济、科技水平和农业政策与贸易制度等方面 ,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利益进行分析 ,并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得出我国当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推进农产品技术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采取积极的政府支农政策等是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蓝艳  黄顺春  
本文在梳理近10年来学术界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状况及上升原因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细化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结合问卷调查指出,近10年来,劳动力成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上升幅度是有差异的,在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各类原因中,不同原因所占的重要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研究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上,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