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0)
2023(11148)
2022(8858)
2021(8066)
2020(6543)
2019(14635)
2018(14223)
2017(26807)
2016(14483)
2015(16192)
2014(15771)
2013(15467)
2012(13812)
2011(12335)
2010(11839)
2009(11186)
2008(11047)
2007(9608)
2006(8550)
2005(7773)
作者
(42143)
(35478)
(35261)
(33568)
(22310)
(17024)
(15764)
(13951)
(13630)
(12326)
(12254)
(11667)
(11251)
(11194)
(11041)
(10902)
(10664)
(10351)
(10134)
(10126)
(8901)
(8696)
(8598)
(8075)
(8006)
(7912)
(7652)
(7540)
(7027)
(6985)
学科
(63044)
经济(62974)
管理(40847)
(40467)
(29697)
企业(29697)
方法(26485)
数学(23916)
数学方法(23804)
中国(22330)
(19514)
(15209)
(15204)
贸易(15202)
(14929)
业经(14168)
农业(13395)
(11482)
(11348)
环境(9882)
地方(9845)
(9835)
银行(9800)
(9413)
(9379)
(9130)
金融(9130)
(9102)
财务(9084)
财务管理(9072)
机构
大学(209341)
学院(206333)
(97005)
经济(95682)
管理(77627)
研究(77489)
理学(67677)
理学院(66936)
管理学(65970)
管理学院(65617)
中国(59329)
科学(45949)
(44445)
(40351)
(40122)
(39268)
研究所(36146)
中心(33639)
财经(33310)
业大(33036)
经济学(31975)
农业(31781)
(30839)
经济学院(28976)
(28459)
北京(28154)
(27671)
(25188)
财经大学(25074)
师范(24842)
基金
项目(143605)
科学(114329)
基金(109014)
研究(99697)
(98225)
国家(97483)
科学基金(82535)
社会(69180)
社会科(65779)
社会科学(65765)
基金项目(57265)
自然(52686)
(51940)
自然科(51571)
自然科学(51552)
自然科学基金(50716)
(45464)
教育(44394)
资助(43478)
编号(36138)
(33014)
重点(32933)
(31310)
国家社会(31214)
(29972)
中国(28701)
创新(28274)
成果(28265)
教育部(28232)
科研(27793)
期刊
(100262)
经济(100262)
研究(60741)
中国(41659)
学报(37430)
(36621)
科学(34018)
(30338)
管理(28444)
大学(28139)
学学(26907)
农业(24962)
经济研究(18417)
(18044)
金融(18044)
财经(17177)
教育(15260)
业经(15038)
(14997)
技术(14836)
(14818)
问题(14042)
(13565)
国际(12470)
世界(12441)
(10600)
技术经济(10329)
资源(9595)
科技(9566)
业大(9459)
共检索到303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雪洁  于庆瑞  
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3—2016年省级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成本数据并实证考察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中国"去工业化"。排除内生性问题,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资金配置的"脱实向虚"导致"去工业化";制造业工资上升"挤出"了制造业就业并造成"去工业化",尽管工资上升"倒逼"制造业投资增加并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是"倒逼"效应微弱;社会保险费通过增加制造业就业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但也通过"挤出"制造业投资加速了"去工业化"现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加工业部门的有效劳动力供给,延缓工资上升趋势;落实社会保险费改革,降低社保费率;多管齐下扭转投资"脱实向虚"的局面;多种方式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组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民春  李根生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对中国2000—2012年37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劳动力上升对第二产业具有微弱的增促作用,而对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这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对比东、中西部城市的实证结果发现,目前区域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合理差距并没有导致东部"去工业化"的发生,而是有助于东部城市内的工业高端化和产业服务化,同时对中西部工业化有推动作用,这些都有助于中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蓝艳  黄顺春  
本文在梳理近10年来学术界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状况及上升原因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细化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结合问卷调查指出,近10年来,劳动力成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上升幅度是有差异的,在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各类原因中,不同原因所占的重要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研究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上,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耿德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本波  
我国劳动力成本进入快速上升期(一)直接成本快速增长直接成本的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0年 ̄1997年),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较慢,年均增长率约为4.86%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建风  张晓静  
研究目标: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探索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1~2015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利用计数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总体创新水平,且对实质性创新的作用要高于策略性创新;而且,从不同维度的异质性分析可知,在年轻企业、非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沿海企业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实质性创新产出更为显著;另外,高管平均薪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要低于普通职工平均薪酬上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薪酬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企业创新。研究创新:在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企业创新细分为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深入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真正提高了企业创新质量,并关注企业特征不同带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价值:对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宋明建  尹万姣  李德洗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上升都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相对于劳动力成本而言,原材料成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长期更显著;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短期内存在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但实际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部分甚至全部弥补绝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从而缩减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商品价格的推动作用。相应政策建议是:优化生产要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对PPI带来的上行压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科进  蔡云芝  包尚艳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4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针对劳动力成本变动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变动与我国FDI的吸引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的程度在东、中、西不同区域上存在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区域,合理调整外资利用的目标和政策,对于我国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晶  陈志龙  
制造业合理有序的转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加总得到的城市层面制造业数据和最低工资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数据,首次考察了最低工资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产值的份额、就业人数份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目份额,并推动制造业就近转移。同时,最低工资对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资本密度越高和国有企业占比越多的地区制造业份额受影响越小。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升抑制新企业的设立,促进企业跨区域资本配置和推动企业退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效应,为制造业在区域间的分布和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建成  孙早  
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工具变量,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框架下运用参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检验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客观上助推了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因高技能劳动力供给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润东   李琼琼   郭怡笛  
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国内地级市最低工资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从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考察在机器自动化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升显著降低了城市制造业份额,加速了制造业转移,而机器自动化能够缓解最低工资标准上升对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轻制造业外迁压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制度性约束低、贸易开放度高以及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机器自动化对制造业企业成本承压转移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自动化技术能够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冲击,降低其退出风险。此外,机器自动化的生产率效应是推动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投资积极性、抑制企业外迁的重要机制。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趋势,政府在优化布局产业承接转移的同时还应相机制定适当政策鼓励企业自动化转型,以保持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寒  周正康  杨红强  刘璨  
本文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约束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农户营林投入结构调整趋缓的关键约束及作用机理,并使用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的全国9省(区)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采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农户营林投入结构的资本化,但这种促进作用会受到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的调节。当前林业部门普遍较低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使得资本替代劳动的必要条件缺失,抑制了要素替代的实现。此外,农户营林投入结构亦受到地形条件和制度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条件的调节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验证;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户营林投入结构的资本化。更进一步地,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的调节效应在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产权强度和土地资源禀赋三个方面呈现出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多措并举加快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集体林区农户营林投入结构优化升级的可行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锐  成越  马宇卿  黄炜虹  
文章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2004—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从要素替代效应与产品替代效应视角,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代表性主产省份湖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实质性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相应提高0.364%、0.0578%;要素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稻谷、油菜影响都较显著,机械动力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分别提高0.136%、0.079%;产品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影响均显著为正。产品产值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提高0.498%、0.0831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