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7)
- 2023(13981)
- 2022(11716)
- 2021(11245)
- 2020(9602)
- 2019(22378)
- 2018(21908)
- 2017(41772)
- 2016(22432)
- 2015(25460)
- 2014(25088)
- 2013(24805)
- 2012(22836)
- 2011(20429)
- 2010(20037)
- 2009(18572)
- 2008(18388)
- 2007(16206)
- 2006(13656)
- 2005(12327)
- 学科
- 济(94977)
- 经济(94883)
- 管理(63244)
- 业(62006)
- 企(49661)
- 企业(49661)
- 方法(46553)
- 数学(41681)
- 数学方法(41207)
- 中国(27361)
- 财(25580)
- 农(25301)
- 贸(20865)
- 贸易(20855)
- 易(20407)
- 业经(19263)
- 制(17197)
- 农业(17058)
- 学(17019)
- 务(16465)
- 财务(16420)
- 财务管理(16381)
- 地方(15684)
- 企业财务(15370)
- 银(14641)
- 银行(14615)
- 融(14209)
- 金融(14206)
- 和(13943)
- 行(13928)
- 机构
- 大学(317716)
- 学院(314303)
- 济(140050)
- 经济(137611)
- 管理(123899)
- 研究(108080)
- 理学(107379)
- 理学院(106252)
- 管理学(104554)
- 管理学院(103957)
- 中国(83647)
- 京(66733)
- 科学(62864)
- 财(62112)
- 所(53312)
- 中心(50679)
- 财经(50356)
- 农(49509)
- 研究所(48588)
- 经(46129)
- 业大(44736)
- 经济学(44495)
- 江(44354)
- 北京(42198)
- 经济学院(40298)
- 范(39277)
- 农业(38966)
- 院(38907)
- 师范(38904)
- 财经大学(37744)
- 基金
- 项目(213509)
- 科学(169683)
- 基金(159257)
- 研究(155372)
- 家(138929)
- 国家(137853)
- 科学基金(118928)
- 社会(101288)
- 社会科(96235)
- 社会科学(96212)
- 基金项目(83476)
- 省(79450)
- 自然(76368)
- 自然科(74683)
- 自然科学(74660)
- 自然科学基金(73378)
- 教育(71321)
- 划(68402)
- 资助(66068)
- 编号(61641)
- 成果(49764)
- 部(49180)
- 重点(47996)
- 发(45270)
- 创(44427)
- 国家社会(43683)
- 教育部(42688)
- 科研(41726)
- 创新(41639)
- 课题(41130)
- 期刊
- 济(143789)
- 经济(143789)
- 研究(90109)
- 中国(58973)
- 财(49489)
- 学报(46919)
- 管理(44395)
- 科学(43939)
- 农(43713)
- 大学(36396)
- 学学(34103)
- 农业(30077)
- 教育(28106)
- 融(27828)
- 金融(27828)
- 技术(27349)
- 财经(25035)
- 经济研究(24681)
- 经(21647)
- 业经(21369)
- 问题(19367)
- 贸(18822)
- 业(17798)
- 国际(16911)
- 世界(16903)
- 统计(16460)
- 技术经济(15855)
- 图书(14838)
- 理论(14696)
- 版(14389)
共检索到460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飒 黄建锋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周边主要发展中国家引资的要素竞争力,并利用1995-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及其他主要引资要素的影响差异与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优势自2004年开始逐步丧失,市场化水平缺乏竞争力,但市场规模竞争力很强,政府效率及基础设施的竞争力逐步上升。经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尚未削弱中国的引资优势,且该要素对中国引资的作用明显低于其他引资要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及软硬基础设施对引资的作用力明显大于周边国家,但市场化水平在中国不显著而在周边其他国家却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外商直接投资 要素竞争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飒
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比较,利用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和地区出口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出口优势,但对不同贸易方式和地区的作用存在差异。就整体样本而言,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加工贸易出口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作用力自2005年后逐年增加。分地区样本来看:就一般贸易出口而言,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均不显著;对于加工贸易出口,东部地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则影响不显著;就两种贸易方式而言,劳动力成本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对出口的作用力均为最小。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出口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FDI 区位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 FDI 区位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FDI 区位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振兴 常向阳
为了解决在耕地资源有限情况下合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问题,文章基于1991—2019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资源禀赋、外部环境和市场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机制以及主产区优势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非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降低大豆种植面积,在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会被主产区优势所弱化,甚至还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分区域来看,主产区优势的调节效应仅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显著为正,说明大豆种植面积的合理扩大应该集中在大豆主产区省份,而非盲目扩大,进而依靠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主产区优势来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因此,提出在主产区合理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在种植面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技术和育种方面的投入,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等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健 李谷成 李欠男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8.0%、6.3%和2.3%;农机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升了玉米和稻谷等易于机械种植品种的播种比例,农机总动力每增加1%,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0.34%和0.17%;地区非农经济比例通过对农作物的产品替代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对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浩 姚先国
本文采用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和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选取2002—2008年面板数据对就业保护的理论假说和经验分析进行了相应的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就业保护提高了失业率,女性和青年受就业保护制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就业保护子指标对失业率的影响与理论估计一致,但显著性较低。其中,雇佣/解雇管制越低,失业率越低;法定解雇成本越高,失业率越低;服兵役时间越长,失业率越高;最低工资、集体协商、工时管制与失业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就业保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劳动立法,改善女性、青年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发挥法律的增进市场效率的作用,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就业保护 劳动力市场 管制 随机效应模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单位劳动成本上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是一项严峻挑战,会直接影响全球贸易竞争力。利用WIOD数据库43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数据的实证考察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单位劳动成本上升会促进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对于中低技术、中高和高技术水平制造行业及发达国家来说,单位劳动成本上升不会阻碍其价值链升级。对于低技术水平制造行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工资上升速率较快会对价值链升级产生消极影响,但该效应不显著。单位劳动成本上升会促进高资本密集度制造行业和GVC高参与度制造行业的价值链升级,但对低资本密集度制造行业和GVC低参与度制造行业的价值链升级效应不显著。从作用机制看,单位劳动成本变动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受到劳动生产率增速和劳动报酬增速二者变动速率的调节。因此,中国应辩证看待单位劳动成本上升问题,从提升劳动生产率入手,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强度、培育高端人力资本,助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秋霖 许多 周羿
文章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和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二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如何影响人工智能应用及人工智能应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考察在老龄化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是否存在替代效应和存在怎样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会促使一个经济体更多地应用智能化生产,人口老龄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诱因;智能化生产对当地生产总值有正向影响,有助于抵偿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经济增长放缓,人工智能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工具。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属于"诱导式创新",与劳动力之间是替代关系,而且是"补位式替代",不是"挤出式替代"。如果维护好这些特征,人工智能将在未来老龄化大背景下为中国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老龄化 人工智能 智能化生产 替代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俞伯阳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人口红利渐逝、人口老龄化、技能型劳动力短缺等诸多问题。除了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之外,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增加制造业的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优化劳动力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检验了包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模在内的各解释变量对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最终会增加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的供给量,从而优化劳动力结构;另一方面,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地优化了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提升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强技能型劳动力统筹等优化劳动力结构的对策建议,为解决中国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小玫
劳动力作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古典贸易理论,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带来了我国对外贸易依靠国内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的长期繁荣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日益显著,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及其负面效应、正面效应的分析,认为我国应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 出口 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祥梅
本文采用门限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零售业发展人口红利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人口红利效应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其一,劳动力成本规模的上升对人口红利效应存在门限效应,成本规模适度增加会增强人口红利效应,但一旦突破门限值后则会转变为削弱效应。其二,劳动力成本规模的增势,对人口红利效应也存在门限效应,且随着上升趋势的明显而表现出渐进渐强的抑制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蓝艳 黄顺春
本文在梳理近10年来学术界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状况及上升原因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细化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结合问卷调查指出,近10年来,劳动力成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上升幅度是有差异的,在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各类原因中,不同原因所占的重要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研究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上,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