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5)
- 2023(11843)
- 2022(9957)
- 2021(9681)
- 2020(8136)
- 2019(18953)
- 2018(18381)
- 2017(33875)
- 2016(18125)
- 2015(20511)
- 2014(19731)
- 2013(19366)
- 2012(17821)
- 2011(15828)
- 2010(15286)
- 2009(13766)
- 2008(13270)
- 2007(10878)
- 2006(9070)
- 2005(8041)
- 学科
- 济(74056)
- 经济(73987)
- 管理(48203)
- 业(46520)
- 企(36339)
- 企业(36339)
- 方法(36328)
- 数学(32956)
- 数学方法(32563)
- 中国(23671)
- 农(19962)
- 财(18895)
- 贸(16532)
- 贸易(16523)
- 易(16230)
- 业经(14731)
- 学(14070)
- 农业(13489)
- 制(12367)
- 务(11810)
- 财务(11776)
- 财务管理(11750)
- 地方(11211)
- 和(10954)
- 企业财务(10930)
- 银(10845)
- 银行(10813)
- 环境(10769)
- 融(10655)
- 金融(10653)
- 机构
- 大学(245237)
- 学院(241407)
- 济(110147)
- 经济(108533)
- 管理(94766)
- 研究(88937)
- 理学(82389)
- 理学院(81486)
- 管理学(80149)
- 管理学院(79692)
- 中国(69002)
- 京(52784)
- 科学(52312)
- 财(47165)
- 所(43633)
- 中心(41180)
- 研究所(40104)
- 农(39872)
- 财经(38202)
- 业大(35944)
- 经(35415)
- 经济学(35324)
- 北京(33459)
- 院(32651)
- 江(32380)
- 经济学院(31848)
- 农业(31217)
- 范(30124)
- 师范(29825)
- 财经大学(28939)
- 基金
- 项目(173191)
- 科学(138319)
- 基金(131032)
- 研究(123581)
- 家(116262)
- 国家(115441)
- 科学基金(99143)
- 社会(81398)
- 社会科(77403)
- 社会科学(77389)
- 基金项目(68698)
- 自然(64643)
- 自然科(63210)
- 自然科学(63192)
- 省(62452)
- 自然科学基金(62093)
- 教育(55983)
- 划(55081)
- 资助(53650)
- 编号(47462)
- 部(39841)
- 重点(39611)
- 成果(37285)
- 发(36720)
- 创(36184)
- 国家社会(36148)
- 教育部(34376)
- 创新(34057)
- 科研(34026)
- 中国(33198)
- 期刊
- 济(109022)
- 经济(109022)
- 研究(69928)
- 中国(47926)
- 学报(39379)
- 财(37064)
- 科学(36979)
- 管理(35158)
- 农(34656)
- 大学(30721)
- 学学(28813)
- 农业(24166)
- 技术(20868)
- 教育(20775)
- 融(20552)
- 金融(20552)
- 经济研究(19246)
- 财经(18956)
- 经(16506)
- 业经(15087)
- 业(14973)
- 贸(14903)
- 问题(14468)
- 国际(13931)
- 世界(13927)
- 资源(12737)
- 统计(11786)
- 图书(11675)
- 技术经济(11623)
- 理论(11604)
共检索到358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振兴 常向阳
为了解决在耕地资源有限情况下合理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问题,文章基于1991—2019年中国大豆生产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资源禀赋、外部环境和市场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机制以及主产区优势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非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会降低大豆种植面积,在主产区省份,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会被主产区优势所弱化,甚至还会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分区域来看,主产区优势的调节效应仅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显著为正,说明大豆种植面积的合理扩大应该集中在大豆主产区省份,而非盲目扩大,进而依靠规模经济来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主产区优势来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因此,提出在主产区合理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在种植面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增加技术和育种方面的投入,提升大豆单产和品质等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健 李谷成 李欠男
基于1998—2014年7种主要农作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每上涨1倍,稻谷、小麦播种面积比例分别降低8.1%和8.0%,玉米、蔬菜、油料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8.0%、6.3%和2.3%;农机对劳动力的替代提升了玉米和稻谷等易于机械种植品种的播种比例,农机总动力每增加1%,玉米和稻谷播种面积比例分别提高0.34%和0.17%;地区非农经济比例通过对农作物的产品替代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其对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飒 黄建锋
本文比较分析了中国与周边主要发展中国家引资的要素竞争力,并利用1995-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劳动力成本及其他主要引资要素的影响差异与影响力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周边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业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优势自2004年开始逐步丧失,市场化水平缺乏竞争力,但市场规模竞争力很强,政府效率及基础设施的竞争力逐步上升。经验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尚未削弱中国的引资优势,且该要素对中国引资的作用明显低于其他引资要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及软硬基础设施对引资的作用力明显大于周边国家,但市场化水平在中国不显著而在周边其他国家却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市...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外商直接投资 要素竞争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润芝 魏君英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工资性收入衡量的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也不断上涨。基于2000年~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平均上涨约0.1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已经成为影响粮食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种植者收益,努力缩小农业经营收入与其他行业收入的差距,降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确保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价格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刘坤 祁春节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锐 成越 马宇卿 黄炜虹
文章选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2004—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从要素替代效应与产品替代效应视角,探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代表性主产省份湖南省农业种植结构的实质性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相应提高0.364%、0.0578%;要素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稻谷、油菜影响都较显著,机械动力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分别提高0.136%、0.079%;产品替代效应视角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影响均显著为正。产品产值每增加1%,稻谷、油菜的种植比例提高0.498%、0.08314%。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种植结构 要素替代 产品替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名望 张帅 潘烜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冲突",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中国主产区11个省份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粮食稳定增产存在一致性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产生显著影响。保持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要素替代或要素对流,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保持耕地面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善高 薛超 徐章星 刘吉双
中国政府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为识别出在大豆产业振兴上是"效率优先"还是"面积优先",本研究基于2004—2016年大豆主产省份大豆种植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大豆种植的技术效率,并从技术效率提升视角和播种面积扩大视角分别计算了大豆的增产潜力。研究发现:①中国10个大豆主产省份大豆种植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862,处在相对较低水平。②在技术效率提升视角下和播种面积扩大视角下,10个样本省份大豆产量平均还可以分别增加20.53万t和12.40万t。③大豆市场价格、种植技术、种植规模、地区种植结构、灾害发生率等会显著影响大豆种植技术效率。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提升大豆种植技术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君英 韩丽艳
本文基于2002~2016年中国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全面FGSL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文化教育结构的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最小。人口文化教育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水稻、玉米和油料作物种植比重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动背景下,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重点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力资本流失、人口赡养负担问题。一方面,应大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减少人力资本流失,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正常劳动人口的赡养负担;另一方面,加快农业政策改革力度,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基础设施投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FDI 区位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 FDI 区位转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动态变化是FDI区位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单位劳动力成本(ULC)来衡量一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在对比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动态变化趋势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区位转移所起的内在作用,最后运用周边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以期为中国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单位劳动力成本 制造业FDI 区位转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