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7)
- 2023(8340)
- 2022(7015)
- 2021(6368)
- 2020(5469)
- 2019(11892)
- 2018(11844)
- 2017(22130)
- 2016(11412)
- 2015(12399)
- 2014(11480)
- 2013(10912)
- 2012(9843)
- 2011(8522)
- 2010(8505)
- 2009(7560)
- 2008(7432)
- 2007(6866)
- 2006(5943)
- 2005(5002)
- 学科
- 济(42509)
- 经济(42486)
- 业(42230)
- 管理(38875)
- 企(34342)
- 企业(34342)
- 技术(19804)
- 方法(19791)
- 数学(17126)
- 数学方法(16984)
- 中国(13693)
- 农(13684)
- 技术管理(13118)
- 业经(11287)
- 财(11155)
- 农业(9996)
- 贸(7757)
- 贸易(7751)
- 理论(7555)
- 务(7530)
- 财务(7513)
- 财务管理(7504)
- 制(7488)
- 易(7369)
- 产业(7364)
- 学(7167)
- 地方(7049)
- 企业财务(6801)
- 银(6616)
- 银行(6588)
- 机构
- 学院(152966)
- 大学(151422)
- 济(65791)
- 经济(64625)
- 管理(63666)
- 理学(55513)
- 理学院(54989)
- 管理学(54157)
- 管理学院(53846)
- 研究(48401)
- 中国(36045)
- 京(31309)
- 科学(28618)
- 财(27321)
- 农(24332)
- 业大(23301)
- 中心(23229)
- 江(23205)
- 所(22898)
- 财经(22271)
- 研究所(20922)
- 经济学(20471)
- 经(20420)
- 北京(19218)
- 农业(18965)
- 经济学院(18542)
- 范(18412)
- 技术(18292)
- 师范(18217)
- 州(17940)
- 基金
- 项目(108738)
- 科学(87890)
- 研究(81155)
- 基金(79461)
- 家(69473)
- 国家(68886)
- 科学基金(60487)
- 社会(53760)
- 社会科(51302)
- 社会科学(51286)
- 省(44039)
- 基金项目(42568)
- 自然(37712)
- 教育(37404)
- 自然科(36982)
- 自然科学(36976)
- 自然科学基金(36376)
- 划(36288)
- 编号(31977)
- 资助(30207)
- 创(29879)
- 创新(26857)
- 成果(24462)
- 重点(24365)
- 部(23827)
- 发(23605)
- 国家社会(23269)
- 业(21732)
- 课题(21675)
- 制(21130)
共检索到223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啸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对流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对流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劳动力成本每提升一个单位时,流通技术创新提升0.784%。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劳动力成本对东中西部地区流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从调节机制来看,数据要素配置在劳动力成本驱动流通技术创新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大力推进自动化生产,加强人力素质提升,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推动流通技术创新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翔 陈仲常
使用中国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测算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数据的分析在总体上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也揭示了技术创新发挥影响的区域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雷
文章以2001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就业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就业保护的加强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正向作用。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会弱化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也会减弱就业保护对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强化作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正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和就业保护制度不断推进的影响,逐步转变发展思维和经营理念;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雷
文章以2001~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就业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就业保护的加强会进一步强化这一正向作用。上述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会弱化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也会减弱就业保护对劳动力成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强化作用。文章认为,企业必须正视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和就业保护制度不断推进的影响,逐步转变发展思维和经营理念;政府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同时要落实就业保护政策,通过压力机制驱动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政府还应认识到相关政策对异质性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针对性,并通过市场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就业极化和技能溢价变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就业极化对技术创新具有双重效应。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促进技术创新,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对技术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技能溢价变动对技术创新具有非线性影响。高技能与中等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上涨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作用路径,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间溢价下降对技术创新具有正"U"型作用路径。由高技能相对工资上涨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将会逆转其在拐点后对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并为企业技术创新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抑制技能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和消除人力资本投资阻碍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洋
选取2011—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力市场极化的作用效果与机制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能够同时加剧高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加剧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市场极化。基于此,应深挖数字技术创新优势,培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全面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推动中等技能劳动力就业;构建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畅通低技能劳动力向上流动渠道;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以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祎 刘晨晓
系统考察劳动力要素价格变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既有利于深入揭示经济动能转换背后企业创新形成的条件,又有助于明确劳动力要素价格影响企业创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阐述了劳动力价格变动影响创新驱动发展理论机制,认为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竞争效应、需求效应,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运用37个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工具变量回归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工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效推动了各工业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比率与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对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工业行业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逸飞 孙康 李静
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将2011年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劳动力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倒逼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考虑到创新行为的不可逆和不确定性特征,劳动力成本上升会推动企业调整研发要素的结构配置,在创新资本投入方面,企业更多增加对产学研的创新投入,不仅有利于企业控制研发失败的风险,更有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借助科研机构扬长避短,进而提升企业创新。同时,出于降成本、控风险的考虑,企业也会主动减少自主式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融资能力较强、水平治理能力较高、企业家认知能力较强和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强。在劳动保护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本文为劳动力保护能通过倒逼式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誓红
试说图书馆如何合理配置劳动力要素张誓红目前,制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要素得不到合理配置,致使有的职工无事干,有的事无人干,造成苦乐不均的局面。加上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使得职工...
[期刊] 预测
[作者]
程晨 袁建国 王萌萌
根据罗默(RomeR)和卢卡斯(Lucas)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伴随着知识的积累与劳动力的专业化将为经济体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实现内生增长提供机遇和挑战。在新兴加转轨的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2013年的样本,从企业增长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劳动力在"倒逼"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驱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增长;我们对于影响机制的探索发现,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在因果关系中发挥了替代效应。本文实证检验了罗默和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并为中国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旭 武莹莹
要素资源配置与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互动关系,本文在定性分析两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借助系统耦合模型,实证检验我国要素资源配置与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要素资源配置与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具有显著省级差异,东部地区处于良性耦合阶段,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则位于耦合对抗阶段。要素资源配置与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高度协调关系,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已经迈过高度协调中期,中部地区即将迈进高度协调中期,西部地区则处于高度协调初期阶段。整体而言,要素资源配置与流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明显耦合协调关系,在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这一关系呈现持续增强态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陈玲玲 尚婷
本文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要素配置和流通产业链韧性展开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三者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对人力创新要素配置的驱动作用明显强于对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产业链韧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水平、促进流通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强化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喻春娇
本文基于中国城镇家庭调查数据,运用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贸易及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对劳动力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从平均工资来看,进口贸易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收入,而且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出口贸易本身有助于缩小技能工资差距,但未通过技能偏向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影响技能工资差距。从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点来看,进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高技能劳动力工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低技能劳动力,出口贸易及其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对于高技能劳动力而言,工资收入位于低端和中间位置的群体更容易从进口贸易中受益,同时也更容易从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