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5)
- 2023(9531)
- 2022(8144)
- 2021(7089)
- 2020(5679)
- 2019(12958)
- 2018(12739)
- 2017(24677)
- 2016(13000)
- 2015(14365)
- 2014(14414)
- 2013(14601)
- 2012(14064)
- 2011(12867)
- 2010(13273)
- 2009(12615)
- 2008(12533)
- 2007(11453)
- 2006(10725)
- 2005(10187)
- 学科
- 济(86061)
- 经济(86004)
- 管理(37848)
- 业(37561)
- 企(27844)
- 企业(27844)
- 方法(25705)
- 地方(24903)
- 中国(23446)
- 数学(22834)
- 数学方法(22740)
- 农(18977)
- 业经(16739)
- 地方经济(15836)
- 财(15560)
- 农业(13945)
- 学(12727)
- 融(12340)
- 金融(12340)
- 发(12054)
- 制(11830)
- 环境(11753)
- 银(11370)
- 银行(11359)
- 行(11092)
- 贸(10722)
- 贸易(10712)
- 易(10192)
- 务(9527)
- 财务(9511)
- 机构
- 学院(198517)
- 大学(197056)
- 济(101062)
- 经济(99311)
- 研究(76054)
- 管理(72543)
- 理学(60527)
- 理学院(59863)
- 管理学(59152)
- 管理学院(58786)
- 中国(58112)
- 财(43947)
- 京(42027)
- 科学(41067)
- 所(38692)
- 研究所(34344)
- 财经(34175)
- 经济学(32744)
- 中心(32644)
- 江(31091)
- 经(30839)
- 农(29300)
- 经济学院(29059)
- 北京(27634)
- 院(26951)
- 范(25851)
- 师范(25639)
- 财经大学(24988)
- 州(24815)
- 业大(24391)
- 基金
- 项目(119182)
- 科学(94908)
- 研究(89870)
- 基金(86645)
- 家(73903)
- 国家(73265)
- 科学基金(62997)
- 社会(61064)
- 社会科(58152)
- 社会科学(58140)
- 省(46550)
- 基金项目(44855)
- 教育(39695)
- 划(38288)
- 自然(36843)
- 自然科(35978)
- 自然科学(35971)
- 资助(35951)
- 自然科学基金(35339)
- 编号(34823)
- 发(32704)
- 成果(28433)
- 发展(27385)
- 重点(27102)
- 展(26934)
- 部(26722)
- 国家社会(25942)
- 课题(25326)
- 创(24453)
- 教育部(23410)
- 期刊
- 济(127148)
- 经济(127148)
- 研究(69329)
- 中国(45443)
- 财(34171)
- 管理(30552)
- 农(28002)
- 科学(25243)
- 学报(24774)
- 融(22944)
- 金融(22944)
- 经济研究(21439)
- 大学(19727)
- 农业(19092)
- 技术(18999)
- 业经(18856)
- 学学(18718)
- 财经(18618)
- 教育(18203)
- 经(16326)
- 问题(16232)
- 技术经济(13096)
- 贸(12883)
- 国际(12242)
- 世界(12021)
- 统计(10396)
- 经济问题(10323)
- 商业(10208)
- 经济管理(10205)
- 业(9923)
共检索到3295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投资效率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转变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注重劳动者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率。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投资效率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投资效率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彤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既要接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又要解决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问题。中国产业技术的选择应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路线,实现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的推进和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进而实现现代化、高新技术化,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要素禀赋 产业技术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今年年初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期的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低劳动力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得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论。
关键词:
劳动力 成本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和第二次分配中使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都阳
在合宜的经济制度下,人口因素也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由于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共同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但由于生育率水平下降迅速,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短,并行将进入人口负债期。低生育率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已经显现,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变化成为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重要因素。因应人口转变和劳动力市场转折,人口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政策都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刘易斯转折点 人口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翔 金碚
本文采用最新测度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的方法,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作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衡量指标,分别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分部门以及工业行业分组3个层面,实证研究了2004~2011年期间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揭示: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诸如计算机和信息等新型服务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诸如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口;而从工业行业的分组来看,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再次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
关键词:
服务贸易 进口技术含量 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远竹 任恒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针对我国新时期省际经济严重分化的现状,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劳动力回流机制、回流框架下的资本要素投入机制、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维度下的经济趋同机制三个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究了工业劳动力回流能否推动工业经济省际趋同与工业劳动力回流对经济省际趋同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显著加速了资本要素投入。相对于流出省份,资本要素更倾向于投入回流省份。相较于流出省份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显著放缓、甚至总量萎缩,劳动力回流及其改变的资本要素投入显著扭转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下滑趋势。虽然存在要素边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经济趋同 要素供给 要素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巍 刘智超
针对我国新时期省际经济严重分化的现状,本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从劳动力回流机制、回流框架下的资本要素投入机制、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维度下的经济趋同机制三个方面分时段、分区域探究了工业劳动力回流能否推动工业经济省际趋同与工业劳动力回流对经济省际趋同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回流显著加速了资本要素投入。相对于流出省份,资本要素更倾向于投入回流省份。相较于流出省份总产出、人均产出增速显著放缓、甚至总量萎缩,劳动力回流及其改变的资本要素投入显著扭转了工业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下滑趋势。虽然存在要素边际产出递减,但劳动力回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产出弹性的显著下滑。如果劳动力回流规模足够充裕,省际经济规模必将显著扩大。劳动力回流改变的资本、劳动要素供给与配置最终推动了工业经济省际趋同。
关键词:
劳动力回流 经济趋同 要素供给 要素配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峰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但物质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劳动力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该文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富士康事件为背景,探讨了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劳动力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智勇 苏宗沛
构造了"劳动力负荷"相关因子模型,并通过相关数量分析研究,认为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劳动力的释放,然而老年负荷和儿童负荷的影响作用不一样。收入增加因素、劳动力供给因素、公共财政机制等多种因素使得东亚人口劳动力的负荷运转有所减缓;但以后的劳动力负荷是未知数,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造成冲击。
关键词:
东南亚经济发展 劳动力负荷 年龄构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国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志丹 戴云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化是解决宁波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的有效手段 ,通过三个企业信息化的案例 ,说明信息化正在宁波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工业经济 信息化 案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彩眉 赵前斌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工业发展必须要强化质量观念,坚持效益导向,既要关心企业效益,也要注重衡量企业对就业的带动、对居民收入增加的贡献和税收贡献,兼顾当前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具体指标上本文提出可用"增加值总量增速高于产值总量增速""增加值率逐年持续提高""效益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三大目标对工业发展效益加以衡量及施政决策。本文以江门市工业发展为例,在重点分析2016年全市工业发展效益基础上,提出了以效益为导向,从创新引领、龙头带动、支柱拉动、产业联动、出口推动五个途径建设效益型的工业增长模式。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效益 效益型增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