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7)
- 2023(17829)
- 2022(15482)
- 2021(14312)
- 2020(12279)
- 2019(27910)
- 2018(27456)
- 2017(52952)
- 2016(28880)
- 2015(31955)
- 2014(31647)
- 2013(31218)
- 2012(28623)
- 2011(25619)
- 2010(25210)
- 2009(22961)
- 2008(22219)
- 2007(19263)
- 2006(16470)
- 2005(14050)
- 学科
- 济(110350)
- 经济(110217)
- 管理(79409)
- 业(78295)
- 企(64239)
- 企业(64239)
- 方法(54083)
- 数学(46786)
- 数学方法(46164)
- 中国(29850)
- 农(29836)
- 财(28945)
- 学(25794)
- 业经(24558)
- 贸(22568)
- 贸易(22559)
- 易(21947)
- 地方(21168)
- 农业(20455)
- 制(19521)
- 理论(18650)
- 务(18483)
- 财务(18409)
- 财务管理(18374)
- 技术(17879)
- 企业财务(17457)
- 和(17419)
- 融(17251)
- 金融(17249)
- 银(16938)
- 机构
- 大学(403815)
- 学院(400790)
- 济(159417)
- 管理(157224)
- 经济(156170)
- 研究(138529)
- 理学(137601)
- 理学院(136022)
- 管理学(133380)
- 管理学院(132660)
- 中国(100637)
- 科学(88397)
- 京(85346)
- 农(73380)
- 所(70727)
- 财(70444)
- 业大(65921)
- 研究所(65238)
- 中心(62309)
- 农业(58324)
- 财经(57659)
- 江(56125)
- 北京(53173)
- 经(52787)
- 范(51566)
- 师范(50886)
- 院(50612)
- 经济学(48030)
- 州(45592)
- 经济学院(43511)
- 基金
- 项目(286323)
- 科学(223766)
- 基金(208705)
- 研究(200488)
- 家(185820)
- 国家(184344)
- 科学基金(156877)
- 社会(126319)
- 社会科(119744)
- 社会科学(119713)
- 省(111057)
- 基金项目(110885)
- 自然(105482)
- 自然科(103101)
- 自然科学(103069)
- 自然科学基金(101215)
- 划(95006)
- 教育(92121)
- 资助(86395)
- 编号(79341)
- 重点(64495)
- 成果(62885)
- 部(62547)
- 发(60321)
- 创(59441)
- 科研(55959)
- 创新(55596)
- 课题(54633)
- 计划(54429)
- 教育部(52953)
- 期刊
- 济(162474)
- 经济(162474)
- 研究(112228)
- 学报(72823)
- 中国(72200)
- 农(64737)
- 科学(64237)
- 管理(56020)
- 大学(54217)
- 财(52547)
- 学学(51515)
- 农业(44792)
- 教育(39906)
- 技术(32960)
- 融(31856)
- 金融(31856)
- 财经(27253)
- 经济研究(27151)
- 业经(26494)
- 业(23862)
- 经(23409)
- 问题(21475)
- 版(20408)
- 科技(20366)
- 业大(19542)
- 图书(18604)
- 技术经济(18256)
- 理论(18137)
- 贸(17851)
- 资源(17798)
共检索到569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楠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退。基于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17年)和经合组织(OECD)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面临较强人口老龄化压力,劳动力总量将出现明显下滑,相对规模优势将明显缩小,将对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压力。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趋势,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适时调整完善人口战略,努力保持我国中长期劳动力稳定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夯实大国长期综合国力竞争战略根基。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大国综合国力竞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新奎
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日本制造业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价值的相对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的影响的实证性研究,剖析劳动力价格水平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劳动力过剩条件下出现了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在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并不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须以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并与城乡关系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关键词:
劳动力过剩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俊峰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郭伦 高雪
采用2000—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等贸易数据和农产品生产性数据,基于波特钻石模型,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证表明: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产生的价格效应强于其产生的要素替代效应和产品替代效应,从而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负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最小;科研投入可以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而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这种负向影响。基于此,采取有效措施升级转换单一劳动力要素决定的低成本优势为"综合要素"决定的新竞争优势是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农产品 国际竞争力 科研投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谨 余建辉 刘燕娜 戴永务
利用1992~2007年间FAO统计数据库主要刨花板强国的数据,使用劳动力资源禀赋系数、制造业雇员平均每小时工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定量指标,从劳动力数量、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3个方面,对劳动力资源对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很强,但靠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以保持竞争优势不是长久之计,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和近年来不断提升的劳动力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国刨花板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劳动力 刨花板 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耿德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还成功地从封闭型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正逐步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何种影响,需要采取何种对策?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赵思嘉 龚世豪 杨华峰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这与成本上升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鉴此,既要通过全面放开计生政策甚至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快速下降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冲击;又要基于市场导向,培养产业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同时合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多维变化 制造业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厚俊 王丹利
"民工荒"使得关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否上升,以及其上升是否降低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这一命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提出观点: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显著,但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下降,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最集中体现我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行业——制造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远远小于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幅度;二是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可部分归因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这并不会使我国丧失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的实证分析通过梳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变化及其与FD I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的关系,印证上述观点。这说明我国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加之我国依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不能全盘否定廉价劳...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燕武 李文溥 李晓静
计算、比较中国与主要出口竞争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ULC),发现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国际竞争优势,原因是多年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快于工资增速,使单位劳动成本保持下降趋势。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的比较结果显示,即使不考虑提高工资将促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国内市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在现有劳动生产率水平上,中国制造业仍能够承受约50%的劳动报酬上升。用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ULC数据说明,尽管汇率低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但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这种附加优势已基本消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薇 任若恩
本文采用时变贸易权重以及IMF提供的方法,对1980至2007年21个国家的基于单位劳动成本的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在测算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制造业贸易格局的基本变化,并将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状况与同样在制造业贸易中表现突出的爱尔兰进行了比较。最后,估算了人民币快速大幅升值到不同水平对贸易竞争优势带来的折损程度。依赖于相对可靠的数据与完善的方法论模型,本文测算的结果提供了一个在多边环境中研究中国国际竞争力以及汇率问题的工具。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价格竞争力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语香 刘京华
基于MS、TC指数和RTA指数来构建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从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RULC)角度,考察中国木材加工业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优势状况,并利用2SLS方法测度RULC对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贸易合作伙伴国、发达国家竞争对手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在波动中扩大;第二,对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相对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是中国木材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为
本文以劳动力成本为基础,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了中国产品价格竞争力变化,认为劳动 生产率已经取代劳动投入量,成为产品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 远期策略是: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短期策略是实行低汇率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快 速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弓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和劳动力供给情况发生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使得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带来的矛盾凸显。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情况,对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国综合成本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0-2018年制造业劳动力要素相关数据,开展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的比较研究,评估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成本竞争力情况,得出中国劳动力成本仍处于较低水平、劳动力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劳动力成本效率具备优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制造业"降成本"工作、提升劳动效率、完善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昉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许多人担心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被削弱。文章认为,对此既要防止无所作为,又要避免反应过度。只要能够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可以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收益,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源泉。应通过改善就业、再就业环境,挖掘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延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避免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度干预;通过发展教育和培训,有效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竞争力 劳动力成本 增长方式 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