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0)
- 2023(8465)
- 2022(7021)
- 2021(6695)
- 2020(5607)
- 2019(13056)
- 2018(12683)
- 2017(25347)
- 2016(13406)
- 2015(15200)
- 2014(14726)
- 2013(15142)
- 2012(14364)
- 2011(13058)
- 2010(12980)
- 2009(12182)
- 2008(11909)
- 2007(10549)
- 2006(9309)
- 2005(8350)
- 学科
- 济(69882)
- 经济(69819)
- 农(45623)
- 业(42891)
- 方法(31471)
- 农业(30218)
- 管理(30170)
- 数学(29929)
- 数学方法(29848)
- 中国(21106)
- 企(20528)
- 企业(20528)
- 业经(16249)
- 财(16021)
- 贸(14743)
- 贸易(14735)
- 易(14480)
- 制(13383)
- 收入(11931)
- 地方(11313)
- 发(11130)
- 银(10386)
- 银行(10383)
- 农业经济(10054)
- 行(10046)
- 融(10005)
- 金融(10005)
- 体(9742)
- 劳(9423)
- 劳动(9405)
- 机构
- 学院(195254)
- 大学(194271)
- 济(101691)
- 经济(100446)
- 管理(77165)
- 研究(69544)
- 理学(67595)
- 理学院(67010)
- 管理学(66385)
- 管理学院(66030)
- 中国(57324)
- 农(47742)
- 财(42192)
- 京(39388)
- 科学(36231)
- 农业(36192)
- 财经(34336)
- 所(33906)
- 经济学(33679)
- 中心(32094)
- 经(31893)
- 业大(30909)
- 经济学院(30741)
- 研究所(30548)
- 江(26658)
- 财经大学(25523)
- 北京(24941)
- 经济管理(24762)
- 院(23367)
- 范(23002)
- 基金
- 项目(129938)
- 科学(105079)
- 基金(100029)
- 研究(99211)
- 家(85855)
- 国家(85125)
- 科学基金(73519)
- 社会(69758)
- 社会科(66017)
- 社会科学(66006)
- 基金项目(52116)
- 省(46288)
- 教育(43136)
- 自然(42733)
- 自然科(41792)
- 自然科学(41780)
- 自然科学基金(41122)
- 资助(40934)
- 编号(38907)
- 划(38843)
- 部(32335)
- 成果(31443)
- 国家社会(31333)
- 农(29157)
- 发(29073)
- 重点(28338)
- 教育部(28286)
- 中国(27920)
- 人文(27360)
- 制(26672)
- 期刊
- 济(109978)
- 经济(109978)
- 研究(60243)
- 农(52628)
- 中国(38926)
- 农业(35919)
- 财(28601)
- 科学(27092)
- 学报(26376)
- 融(24309)
- 金融(24309)
- 管理(23034)
- 大学(22155)
- 业经(21946)
- 学学(21214)
- 财经(17643)
- 经济研究(17475)
- 业(16963)
- 问题(16421)
- 世界(15286)
- 经(15190)
- 技术(13912)
- 农村(13796)
- 村(13796)
- 农业经济(13567)
- 贸(12965)
- 教育(12152)
- 经济问题(11488)
- 国际(10894)
- 技术经济(10482)
共检索到292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对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以及性别比例的最优范围及其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劳动力的增加对于收入边际影响有递减趋势,随着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加剧,男性劳动力的收入递减趋势加剧。未来性别失调问题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关键词:
性别比例 农户收入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利用中国8个省份1354个农户、跨度1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测算了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对于农户长期收入的影响和性别比例的最优范围及其影响的时间变化趋势。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①男性劳动力比例的增加对农户收入边际影响有递减的趋势,农户最优的劳动力男女性别比例大致在101~105.7之间。②相比最优的性别比例,男性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收入的边际影响将降低0.2个百分点。平均而言,1987~2002年,农村性别比例失调使农民边际人均纯收入降低0.67%。③随着性别比例失调问题的加剧,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收入影响的递减趋势将加剧。未来性别失调问题对于农户收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关键词:
性别比例 农户收入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振华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周期对农户长期投资的影响,发展了一个存在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的农户长期投资模型,分析说明,农户的长期投资依然少于社会最优。并且,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周期越明显,农户长期投资越少。因此,解决农户长期投资减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户外出的稳定性,使得农户能够永久性的获得城市工作和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迁移周期 土地流转 长期投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同龙 张俪娜 张林秀
本文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劳动力跟踪调查数据集,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的实现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和不同行业间的就业调整过程,本文研究表明,这一调整主要是通过新劳动力进入非农就业、原有劳动力退出非农就业,而不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行业间平滑的就业转换来实现的。进一步,本文实证分析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年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变量是影响就业转换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分别呈稳健的U型和倒U型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市场 就业调整 就业转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昊 陈建伟 赵春明
文章指出房屋估价提高会促使劳动力从事相对低收入的稳定工作,并从房屋估价上涨强化劳动力对稳定收入偏好的角度解释了劳动力收入下降的现象。文章通过构建风险择业模型,并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1)房屋估价上涨对劳动力收入呈U形曲线影响。(2)由于房价不可能持续无限制上涨,因此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确实存在由于房价上涨造成的稳定偏好无奈。(3)住房公积金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价上涨对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扭曲状况,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稳定偏好无奈的问题。以上结论均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安慰剂检验,并以受访者所在区最早出现的商业土地出让价格作为历史工具变量进行了复验。文章还甄别了可能干扰上述故事的"因房致惰"机制。
关键词:
房屋估价 稳定偏好 历史工具变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晶亮 冯帅章
贸易开放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复杂的,而收入不平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关于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文献大多着眼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或技能工资差距,而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关注则不多。文章利用1992-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不同部门、不同技能水平的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分技能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无显著影响,主要是拉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3)贸易开放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结构来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因此,从保护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和云 师慧丽
本文采用GMM工具变量方法估算了农户的信息服务利用率对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农村社区的信息服务利用水平对于农户增收和降低贫困发生率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电信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的惠及穷人效果;(2)信息服务利用对农户增收的一些可能的影响渠道包括受教育劳动力的信息扩散和获取、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学习效应、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减少不利的地理和区位环境条件影响等方面;(3)电话服务利用对于降低农村社区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减贫路径主要集中在克服地理和区位不利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信息 农户 收入 农村反贫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选明 张炜 陈汐菡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这一结果在利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互联网使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互联网使用对不同性别、学历和代际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影响机制上,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搜寻机制与工作获取机制作用于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此,本文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努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王术坤 刘敏 仇焕广
本文基于甘、藏、青、新及内蒙古五省份牧户调查数据,分析2007—2018年中国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揭示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结果表明,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逐渐提升,但其远低于中国农区的平均水平。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同时,男性非农就业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女性。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降低了牧民养殖规模,并且主要减少了价格波动风险更小畜种的养殖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地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要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女性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比男性非农就业更突出。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牧区劳动力就业、生态保护以及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养殖规模 牧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佳
本文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利用中国1998年-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模型推导的结果,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且"替代效应"占主导。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确实存在负向影响,二氧化硫污染排放量上升1%,将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0.028%,但是这种影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存在"门槛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占主导;在经济发展一般的地区,则地缘因素占主导;在经济发达地区,"替代效应"占主导。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有效劳动力供给 局部均衡模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强 李飒
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农村减贫的重要手段。为分析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对农村地区减贫的影响情况及作用机制,在从提高农业生产率、加速城镇化、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三方面理论分析农业劳动力迁移减贫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选择我国30个省份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和中介效应对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的减贫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迁移可显著降低贫困发生率,但存在区域差异;农业劳动力迁移减贫的路径是:增加农业生产率、提升城镇化水平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可从完善迁移政策、加强迁移人口的教育培训、发展农村经济、金融财政政策扶植等方面入手,发挥劳动力迁移的减贫效应,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CGSS2006)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外语熟练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劳动力搜寻理论与理性预期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使用外语的子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更高。之后本文在加入有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明瑟(Mincer)收入方程来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回报率,发现外语能力熟练对个体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外语能力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微观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重新估计了外语熟练度对个体工资的边际效应,发现外语熟练个体工资高出外语不熟练个体大约69%。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磊 鄢伟波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晔馨
本文使用CHIPS2002数据,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不平等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两个渠道——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对"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一假说进行了检验。在完善农户社会资本的测量并构建综合指数的基础上,本文估计了社会资本回报率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地区收入水平变化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收入农户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和回报率低于高收入农户,从地区差别来看也是有利于富裕地区农户。总的来看,社会资本是一个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结论倾向于证伪"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这个假说。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户收入 资本欠缺 回报欠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转移距离、服务外包与农地流转——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证据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滞后城镇化:理论与经验证据
撤县(市)设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自江苏省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与资本错配效应:来自十九个行业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推动了产业升级——基于中国工业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
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就业: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流转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中国私营企业的经验证据
管理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
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剧了工资扭曲吗?——来自中国省际工业部门的经验证据
同群效应对创业及创业路径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