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4)
- 2023(12595)
- 2022(10921)
- 2021(10372)
- 2020(8567)
- 2019(19671)
- 2018(19428)
- 2017(38228)
- 2016(20549)
- 2015(22712)
- 2014(22690)
- 2013(22396)
- 2012(20384)
- 2011(18135)
- 2010(17734)
- 2009(16105)
- 2008(15572)
- 2007(13488)
- 2006(11476)
- 2005(9852)
- 学科
- 济(79357)
- 经济(79264)
- 管理(60781)
- 业(59074)
- 企(48945)
- 企业(48945)
- 方法(38676)
- 数学(33480)
- 数学方法(33123)
- 农(21486)
- 财(21251)
- 中国(21227)
- 学(17812)
- 业经(17751)
- 农业(15056)
- 地方(14974)
- 务(14563)
- 财务(14501)
- 财务管理(14481)
- 理论(14248)
- 企业财务(13843)
- 制(13745)
- 贸(13419)
- 贸易(13413)
- 技术(13270)
- 易(13037)
- 和(12727)
- 银(11827)
- 环境(11797)
- 银行(11790)
- 机构
- 大学(288338)
- 学院(285791)
- 管理(117022)
- 济(112574)
- 经济(110212)
- 理学(102773)
- 理学院(101662)
- 管理学(99986)
- 管理学院(99463)
- 研究(92078)
- 中国(66530)
- 京(60013)
- 科学(57871)
- 财(51151)
- 所(45084)
- 农(44105)
- 业大(43204)
- 财经(42448)
- 研究所(41603)
- 中心(41543)
- 江(38989)
- 经(38849)
- 范(37435)
- 北京(37365)
- 师范(37089)
- 农业(34706)
- 经济学(34378)
- 院(33775)
- 州(32209)
- 财经大学(32118)
- 基金
- 项目(204487)
- 科学(161643)
- 基金(150138)
- 研究(148877)
- 家(130736)
- 国家(129672)
- 科学基金(112116)
- 社会(94606)
- 社会科(89645)
- 社会科学(89625)
- 基金项目(80535)
- 省(78805)
- 自然(73662)
- 自然科(71957)
- 自然科学(71941)
- 自然科学基金(70664)
- 教育(68081)
- 划(66770)
- 资助(61392)
- 编号(59958)
- 成果(48008)
- 部(45375)
- 重点(45062)
- 创(42847)
- 发(42532)
- 课题(40331)
- 创新(39851)
- 科研(39305)
- 教育部(39295)
- 国家社会(38935)
- 期刊
- 济(116059)
- 经济(116059)
- 研究(81184)
- 中国(49605)
- 学报(46409)
- 科学(42596)
- 管理(41071)
- 农(39517)
- 财(37897)
- 大学(35143)
- 学学(33193)
- 教育(30129)
- 农业(27835)
- 技术(22971)
- 融(22230)
- 金融(22230)
- 财经(20569)
- 业经(19231)
- 经济研究(18934)
- 经(17517)
- 问题(15156)
- 图书(14426)
- 理论(14348)
- 科技(14143)
- 业(13800)
- 技术经济(13324)
- 实践(13249)
- 践(13249)
- 版(13104)
- 现代(12844)
共检索到395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狄子新
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劳动力分析框架,引入人力资本差异理论,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溢价是对"劳动力质量"的正常回报。进而运用1978-2012年我国数据加以实证,结果显示低技能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对人力资本溢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1 9 9 2年以来,这种影响呈现强化的趋势。最后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推动技能型教育发展、完善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机制和发展知识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异质性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溢价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屠秋钰 童昱清
21世纪信息爆发的产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经济产出从依靠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溢出性过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服务业和高精尖技术行业,同时又是产业的转型发展和依靠人才的内生增长模式。国民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经济稳定紧密相关,但是我国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免不了会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使得劳动力价格和自身生产价值的脱钩。文章认为,要发挥人力资本在区域间和产业间的外部性作用,减少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加强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
产业革命 人力资本 劳动力价格扭曲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静 祝梦迪
我国外来劳动力呈现出城—城流动占比提高和素质明显提升的新特征,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研究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的工资差异及其背后的成因机制。主要研究结论为:(1)外来劳动力相较于本地劳动力获得了11.2%的工资溢价。不论是乡—城流动还是城—城流动,不论是跨省流动还是省内流动,与相同户口类型和相同技能的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皆获得了更高的工资溢价。(2)高技能对于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本地劳动力相比,外来劳动力的高技能工资溢价率为22%,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更加明显。(3)外来劳动力的工资溢价,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国有部门歧视型被选择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部门分割的流动性障碍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韡 蔡运坤 吕晓弟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减缓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发现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以2005—2016年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相应假说,即适当的技能溢价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高技能者和中技能者的技能溢价大于最优值,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中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缩小技能溢价,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陈广汉
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结构对传统人力资本溢出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城乡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构造收入函数,运用SVAR动态方法、VECM长短期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考察城乡异质型流动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城乡人力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低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城乡流动人力资本中低技能型比重偏高、高技能型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培鑫 张学良
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集聚经济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扩展。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生产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的延伸,能够实现要素在超越单一城市的城市体系内流动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经济主体不仅会受到本地集聚的影响,也会享受到由群内其他城市的共同集聚所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上下游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框架,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本文从城市群工资溢价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所在城市自身的规模,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形成的集聚规模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收入溢价,规模扩大一倍,劳动力收入会提高6.7%~8.0%,将城市群集聚规模在中心与非中心城市、不同地理空间分解并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这种影响仍都显著存在,另外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技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样本都能够从中受益。文章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则表明,产业功能的跨城市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市场的一体发展以及由多中心带来的对拥挤效应的缓解是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的重要来源。从本文结论出发,我国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依托城市群的空间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大循环,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
城市群 集聚经济 工资溢价 空间外部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谢童伟
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对于中西部劳动力输出省份意味着人力资本流失,而对东部地区则是人力资本额外增加。在我国目前"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这种人力资本溢出造成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收益非对称性,而给东部带来了人口及财政红利。因此,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应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教育补偿;而将义务教育的重心提升到中央财政则是最有效的补偿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平 张鹏鹏
房价过快上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居民的个人生活,也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劳动力消费偏好异质性纳入理论分析,从消费视角分析房价上涨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进而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同影响,并利用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相对房价上涨导致普通劳动力的流出和技术人才的聚集,改变了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结构,进而对不同产业的迁移和布局产生影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排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演变,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文章认为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来提升劳动力流动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永红 陈奡楠 张彬
文章基于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城市房价上涨及区域性房价差异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房价具有"门槛"效应,城市房价的上涨促进了知识型、复合型人才的集聚而阻碍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呈高技能偏向型特点;同时,房价上涨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房价具有"门槛"效应,但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引致了劳动力"极化"——即低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聚集,劳动力质量向两端偏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尤济红 陈喜强
庞大的城乡流动人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理解什么因素在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城市选择对我国未来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格局均有着重要参考意义。而在当前中国城市普遍实施人才政策下,人力资本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力,已有研究却较少分析城市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选择的影响。基于此,利用CHIP数据库中的RUMiC-2008 (中国的农村-城镇移民)调查数据与中国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特征数据相结合,实证检验了城市人力资本对劳动力流向的影响。估计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城市规模、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特征条件下,平均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城市,被劳动者选择流入的概率越大,工具变量回归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该研究结论是可靠的。异质性检验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偏向高人力资本城市的概率也越大,其中的机制是从城市平均人力资本中获得的工资溢价更高。但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由于受到主观幸福感的侵蚀,从而选择高人力资本城市的概率相对下降。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和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人力资本计量是增长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当前的三种主要计量方法普遍存在计量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而来自美国的经验表明:劳动力构成指数方法或许是增长核算中人力资本计量的一种较好途径。文章认为,相关统计事业缺乏财政资金支持以及自身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机制的不够完善是中国人力资本计量研究面临的潜在障碍。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劳动力构成指数 增长核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天竹
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分析了具有不同身高等外貌特征的劳动力的工资差异及其来源。分解结果显示,较高男性的高收入几乎全部可以用人力资本、社会交际及其他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非常小。较矮男性的低收入有60%可以用劳动能力特征差异来解释,有40%属于劳动力市场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身高较高(矮)的女性的高(低)收入也主要源于劳动能力特征差异;对较矮女性来说,歧视等不可解释部分具有相反的影响,即劳动力市场不但不歧视反而偏爱较矮的女性。因此,劳动力市场歧视并不是身高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芳琴 于维生
以非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人力资本因素的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模型,探讨了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如何变化,以及在不同的非均衡区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人力资本因素的要求和影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决策方法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