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3)
- 2023(14100)
- 2022(11699)
- 2021(10691)
- 2020(8615)
- 2019(19504)
- 2018(19009)
- 2017(35825)
- 2016(19109)
- 2015(21026)
- 2014(20617)
- 2013(20723)
- 2012(19776)
- 2011(18325)
- 2010(18349)
- 2009(16973)
- 2008(16498)
- 2007(14535)
- 2006(13328)
- 2005(12433)
- 学科
- 济(104926)
- 经济(104834)
- 管理(49296)
- 业(48999)
- 方法(35577)
- 企(35269)
- 企业(35269)
- 数学(31757)
- 中国(31698)
- 数学方法(31605)
- 地方(26788)
- 农(26444)
- 业经(20730)
- 贸(19777)
- 贸易(19763)
- 学(19402)
- 易(19164)
- 财(18682)
- 农业(18573)
- 制(17014)
- 地方经济(16484)
- 融(15489)
- 金融(15489)
- 银(15383)
- 银行(15340)
- 环境(15215)
- 行(14967)
- 发(14534)
- 产业(13258)
- 体(12499)
- 机构
- 大学(285138)
- 学院(284076)
- 济(136993)
- 经济(134860)
- 研究(111690)
- 管理(103013)
- 理学(88133)
- 理学院(87041)
- 管理学(85860)
- 管理学院(85334)
- 中国(84927)
- 科学(65514)
- 京(61479)
- 所(57756)
- 财(57613)
- 农(52592)
- 研究所(52532)
- 中心(47810)
- 财经(46031)
- 经济学(44648)
- 业大(42122)
- 经(42100)
- 江(41775)
- 农业(41188)
- 经济学院(40087)
- 北京(39843)
- 院(39683)
- 范(37066)
- 师范(36592)
- 科学院(34799)
- 基金
- 项目(186606)
- 科学(147816)
- 基金(138278)
- 研究(132390)
- 家(123101)
- 国家(122100)
- 科学基金(102939)
- 社会(90159)
- 社会科(85746)
- 社会科学(85730)
- 基金项目(72305)
- 省(70180)
- 自然(64284)
- 自然科(62831)
- 自然科学(62810)
- 自然科学基金(61762)
- 划(60118)
- 教育(58628)
- 资助(56462)
- 编号(48963)
- 发(46556)
- 重点(42951)
- 部(42267)
- 国家社会(39325)
- 成果(39254)
- 创(38637)
- 发展(37408)
- 展(36860)
- 创新(36444)
- 教育部(36116)
- 期刊
- 济(157762)
- 经济(157762)
- 研究(91621)
- 中国(60964)
- 农(48636)
- 学报(47629)
- 科学(44673)
- 财(41089)
- 管理(39585)
- 大学(35919)
- 学学(34322)
- 农业(33187)
- 融(29294)
- 金融(29294)
- 经济研究(27778)
- 财经(24315)
- 教育(23946)
- 业经(23862)
- 技术(22446)
- 经(21263)
- 问题(21008)
- 贸(18470)
- 业(18126)
- 世界(17408)
- 国际(17056)
- 技术经济(15753)
- 商业(13742)
- 统计(13383)
- 资源(13037)
- 经济问题(12980)
共检索到443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婉静 武康平 田亚峻
基于中国人口结构新特征,分析了劳动力年龄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扩展得到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的关系。通过建立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PSVAR)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波动与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波动密切相关。其中,30~45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有正向影响,46~64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有负向影响,而15~29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正向影响。使用Leslie模型方法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若生育率逐渐升高,则未来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波动趋缓会对缓解经济波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生育政策,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宇学
人口老龄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总和生育率较低的情况下,老龄化意味着未来中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劳动力的"老化";消费能力的相对减弱;创新动力和能力的相对衰减;包括养老、医疗在内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等等。对此,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缓解人口与发展矛盾;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仲生
本文展望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了就业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以及频繁的劳动力流动等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率 劳动力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珺
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的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这已为许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分析所证明,然而,如何实证性地衡量劳动力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推动力的程度是否有所变化呢?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蓓 黄伟
快速人口转型已给我国带来了人口增长率下降、抚养比结构变化和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等一系列人口问题。作为人口大国,人口与劳动力年龄结构在转型过程中的显著变化,必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在美国哈佛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引入人口和劳动力年龄结构收敛增长模型,对我国人口转型期人口因素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人口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影响,尤其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对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提出应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未雨绸缪的看待人口问题,通过扩大青年就业,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创新人口与就业政策等方式挖掘人力资源优势,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人口转型 经济增长 人口与劳动力年龄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俊 杨钢桥 胡贤辉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也呈现出老龄化趋势。本文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采用农户家庭主要农业劳动力年龄指标,并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仅为71.63%,效率损失严重;农户劳动力年龄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形趋势;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低于以老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户,需要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其耕地利用效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单位耕地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顾和军 李青
本文实证分析“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少儿抚养比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会上升,老龄化程度得到一定减轻,但无法改变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总趋势。该政策的实施尽管显著提高了少儿抚养比,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人口红利”,因而该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人口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今年7月世界人口闯过50亿大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我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构成基本国情中的最主要特点,人口对发展影响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然而人口除数量、素质这些基本的方面以外,人口的年龄构成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颇值得重视的重要因素,应当开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本文力图从分析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入手,对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几个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可栋 朱梦春 阎世平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调控就业政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现有成果,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理论,采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就业市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 就业结构 高级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亮 杜凤莲
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非公经济的马尔萨斯指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产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系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有动力以劳动来替代资本,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公经济的就业速度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速度和能力。保证非公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需要宽松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充分优化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
非公经济 劳动力市场 马尔萨斯指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璠 韩晓耘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拥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流动。日见增长的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已成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对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也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流动趋势在今后若干年里将持续下去;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数量、探讨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分析其流动的区域、就业以及收入和消费等特征,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这种流动对于当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社会经济的作用。有鉴于此,本项研究拟侧重于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令国 刘薇薇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对于深入分析人口红利以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劳动工日法,对中国历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年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中国剩余劳动力数量锐减,其年龄结构迅速老龄化,并且"刘易斯拐点"开始浮现,第一次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对此,应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以获取二次人口红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萍
本文以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和就业难的客观形势为背景,基于人力资本的生命周期相关理论的视角,创建一种同时包含年龄和教育两方面因素的人力资本存量计算方法,并通过MRW模型引入采用该方法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劳动力年龄和教育结构通过改变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智勇 苏宗沛
构造了"劳动力负荷"相关因子模型,并通过相关数量分析研究,认为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归功于劳动力的释放,然而老年负荷和儿童负荷的影响作用不一样。收入增加因素、劳动力供给因素、公共财政机制等多种因素使得东亚人口劳动力的负荷运转有所减缓;但以后的劳动力负荷是未知数,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会造成冲击。
关键词:
东南亚经济发展 劳动力负荷 年龄构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