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7)
- 2023(10451)
- 2022(8686)
- 2021(8450)
- 2020(7106)
- 2019(16981)
- 2018(16513)
- 2017(32980)
- 2016(17493)
- 2015(20007)
- 2014(19735)
- 2013(19772)
- 2012(18058)
- 2011(16389)
- 2010(16549)
- 2009(15678)
- 2008(15568)
- 2007(13744)
- 2006(12016)
- 2005(11194)
- 学科
- 济(88341)
- 经济(88260)
- 业(54984)
- 管理(52891)
- 方法(46968)
- 企(46023)
- 企业(46023)
- 数学(42573)
- 数学方法(42035)
- 中国(23872)
- 财(23028)
- 农(20136)
- 贸(17349)
- 贸易(17336)
- 易(16893)
- 制(16603)
- 业经(16188)
- 务(15798)
- 财务(15764)
- 财务管理(15737)
- 企业财务(15178)
- 融(13956)
- 金融(13956)
- 学(13706)
- 农业(13351)
- 银(13348)
- 银行(13341)
- 理论(13188)
- 行(12756)
- 体(12145)
- 机构
- 大学(262778)
- 学院(259023)
- 济(124555)
- 经济(122687)
- 管理(104866)
- 理学(91169)
- 理学院(90327)
- 管理学(88942)
- 管理学院(88463)
- 研究(84701)
- 中国(70123)
- 财(56962)
- 京(54554)
- 财经(46713)
- 科学(44913)
- 经(42905)
- 经济学(41644)
- 所(40885)
- 中心(37612)
- 经济学院(37589)
- 研究所(36663)
- 财经大学(35338)
- 北京(35115)
- 江(34929)
- 农(32707)
- 业大(31397)
- 院(30166)
- 范(30063)
- 商学(30012)
- 师范(29815)
- 基金
- 项目(166601)
- 科学(134990)
- 基金(128166)
- 研究(122053)
- 家(109868)
- 国家(109090)
- 科学基金(96042)
- 社会(83437)
- 社会科(79513)
- 社会科学(79499)
- 基金项目(65835)
- 自然(60623)
- 省(59514)
- 自然科(59368)
- 自然科学(59355)
- 自然科学基金(58398)
- 教育(57403)
- 资助(55618)
- 划(51096)
- 编号(46501)
- 部(40183)
- 成果(37692)
- 重点(37128)
- 国家社会(36220)
- 教育部(35968)
- 创(34523)
- 人文(34336)
- 发(34166)
- 大学(32917)
- 中国(32800)
- 期刊
- 济(128281)
- 经济(128281)
- 研究(80038)
- 中国(47071)
- 财(44980)
- 管理(40265)
- 科学(34092)
- 学报(32644)
- 融(28087)
- 金融(28087)
- 农(27757)
- 大学(26738)
- 财经(25391)
- 学学(25351)
- 经济研究(23153)
- 技术(22044)
- 经(21823)
- 教育(21142)
- 农业(18651)
- 业经(17666)
- 问题(17321)
- 贸(16723)
- 统计(16012)
- 国际(14720)
- 技术经济(14468)
- 世界(14315)
- 策(14046)
- 决策(12830)
- 商业(12272)
- 理论(11828)
共检索到381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贯春 刘媛媛 张军
本文考察劳动力市场规模如何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理论表明,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财务困境成本的变动方向取决于就业搜寻摩擦下降带来的解雇风险补偿减少和员工主动离职加剧引致的经营成本增加。计量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规模对公司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两者关系集中于行业内而非行业间,同时上述效应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强。特别地,公司财务困境风险显著上升,证实了员工主动离职渠道的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立鑫 孟彩霞
本文聚焦与供给侧相关的高技能劳动力推动因素和与需求侧相关的本土市场规模拉动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研究表明,全样本下不仅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均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二者的交互也具有类似的正向作用。区域异质性方面,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交互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西部地区具有相反的作用,中部地区的情形介于二者之间。基于劳动力集聚视角的分析还得出,全样本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不仅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集聚和匹配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协同发展,中部地区现阶段更要关注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融合,以推动产业由“量”向“质”提升;虽然西部地区以上传导机制均尚未激活,甚至高技能劳动力与本土市场规模的发展在短期呈现割裂态势,但也要持续推进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建设高水平的劳动力队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春生 曾碧蓉 唐松莲
以2008-2012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经营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对管理才能的需求较大,更愿意从外部聘用高管以补充管理才能;内部管理才能供给越丰富,民营企业越不愿意从外部聘用高管;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与外聘高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外聘CEO比例弱正相关,而与外聘董事比例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经营风险、内部管理才能供给对外聘高管规模的影响更加显著;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对民营企业外聘高管规模的显著正向影响仅在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外聘高管 劳动力市场 经营风险 公司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罗文波
以金融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出发点,从资本形成与积累的角度,分析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积累与形成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指出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适度规模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对应。金融发展过快,会产生金融资本的过度形成现象,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为了从经验上获得支持,本文利用51个国家的199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进行检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证结果显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边际效用为正,金融深化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发达资本市场国家最近10年金融深化过度的迹象明显,金融发展过快挤出了经济增长的空间。之后,对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与解释,强调金融深化过程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媛媛 封进 刘贯春
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部分,过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直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参保意愿和缴费水平。这使得工业企业缴费水平可能低于政策缴费率,也导致不同企业之间实际缴费率存在差异,而且社会保险缴费可能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负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内在动机,而且有助于社会保险征收制度的顶层设计,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文章尝试研究这些问题,基于利润最大化框架,系统考察了劳动力市场规模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逻辑关系。理论分析表明,给定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具有改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财务困境风险的双重作用,最优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应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张,再就业搜寻成本和工资构成中的解雇风险补偿下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引致的边际成本越小,均衡状态的最优社保缴费比例趋于向上调整。文章以行业就业容量衡量劳动力市场规模的计量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规模增加会显著提升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并集中体现于行业内而非行业间,而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高失业成本企业和民营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提升会显著降低其经营绩效,即成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文章强调,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行为内生于所处的行业环境,在政策调整时需要加以考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伟 邵军 徐康宁
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和计量实证检验,着重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与市场规模对我国吸引FDI的影响作用,发现:劳动力成本对FDI的吸引存在着门槛效应,即在一定范围内,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能对FDI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越过拐点值后便会产生阻滞作用;市场规模对FDI的吸引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性,即不断扩增的市场规模能引致FDI的乘数效应,带来数倍于自身的增长作用,是保障FDI可持续性引进的有效路径;劳动力成本与市场规模在共同作用于吸引FDI的过程中存在着替代性,这可以为各省区市有效地、持续性地引进FDI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市场规模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大国 耿强 简泽 卢任
为什么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本文以新新经济地理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括市场规模差异(集聚力)和劳动力成本差异(分散力)的理论模型,对忽视分散力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缩小和生产率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导致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分类集聚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差异,而非市场规模差异。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低生产率企业首先向外迁移,地区经济差距在缩小,生产率差距却在扩大。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东部地区的高生产率企业也会向外迁移,生产率差距将开始缩小。随后,本文使用大规模微观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模型的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彬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内部资本市场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集团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内部资本市场规模入手,利用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母子公司(包含关联方)个数、关联交易总额等作为解释变量,实证研究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指出内部资本市场规模与绩效是紧密相关的,企业集团应根据经营需要构建适宜的内部资本市场,优化内部资本市场规模。
关键词: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绩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凌 李宏彬 熊艳艳 周黎安
本文使用在浙江省收集的企业一职工配对数据研究了国际学术界困惑已久的企业规模对工资的溢价谜题。我们发现,当控制了企业所处的地区、行业和职工的人力资本后,企业的技术效率可以完全解释企业规模对职工工资的正向作用。大企业提供高工资,主要是由于它们拥有高素质的职工和较高的技术效率。与国际上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同类文献相比,本文所使用数据的独特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职工的配对,便于控制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特征;二是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更接近于一个竞争性市场,因而更容易识别企业规模对工资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规模 职工工资 技术效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东波
本文考察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状况及演变规律,并系统分析了影响企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决定企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市场规模越大,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并且,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行业进入成本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外购中间品比例,进而提升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从实证估计结果来看,相比市场规模扩张的影响,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下降更能促进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此外,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周期之间呈倒"U"型关系。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市场规模 交易成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季鹏 袁莉琳 李荣林
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数据,研究了出口目的国市场规模和供给潜力变化对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规模扩张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弱化"选择效应"但强化"倾斜效应";而厂商供给潜力提升引致的竞争加剧,会强化"选择效应"和"倾斜效应"。以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为市场规模的工具变量处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模型估计仍保持稳健。进一步,结合市场多元化策略研究表明,企业出口目的国的增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加剧造成的出口产品集中化,但出口市场数量存在最优值。因此,为了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保持外贸经济稳定增长,一方面,出口企业应不断培育核心优势产品,提高自身优势;另一方面,适度开发新市场,有效分散经营风险。
关键词:
市场规模 供给潜力 竞争 出口产品结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CGSS2006)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外语熟练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劳动力搜寻理论与理性预期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使用外语的子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更高。之后本文在加入有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明瑟(Mincer)收入方程来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回报率,发现外语能力熟练对个体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外语能力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微观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重新估计了外语熟练度对个体工资的边际效应,发现外语熟练个体工资高出外语不熟练个体大约69%。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测度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就业和工资差异,分析歧视因素在工资差异中的占比及工资歧视使残疾劳动力离开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在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后,回归基础上的分解结果显示:残疾劳动力与非残疾劳动力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对非残疾劳动力有利的比例为35%~47%,这也是对残疾劳动力工资歧视的上限值;工资歧视使残疾人就业率下降1.4%,工资歧视的就业效应只占残疾人和非残疾人就业率差异的很小比例。
关键词:
残疾 就业 工资歧视 工资歧视就业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屈小博
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在不同就业部门、就业类型存在怎样的特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无论按正规与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来分类,尽管相同教育阶段的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均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均呈现递增,并且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显著高于学历高中,在工资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教育回报与平均收入都具有相同的情形。由于正规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教育阶段进入门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制度衔接,扩展劳动...
关键词:
教育回报 非正规性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包括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铁路的"增长效应"高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增长效应"高于其他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即一个地区市场规模越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其中,对于本地市场规模较大,而国外市场规模较小的地区,铁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而对于本地市场规模和国外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公路网的覆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