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0)
2023(14673)
2022(12537)
2021(11588)
2020(9984)
2019(23364)
2018(23169)
2017(44653)
2016(24200)
2015(27274)
2014(27326)
2013(27037)
2012(25120)
2011(22938)
2010(23787)
2009(22242)
2008(22194)
2007(20012)
2006(17837)
2005(16578)
作者
(71499)
(59963)
(59861)
(57616)
(38366)
(28834)
(27292)
(23242)
(22632)
(21763)
(20494)
(20229)
(19443)
(19407)
(18991)
(18695)
(17691)
(17526)
(17513)
(17253)
(15246)
(14801)
(14712)
(13830)
(13645)
(13514)
(13473)
(12933)
(12288)
(11695)
学科
(122208)
经济(122099)
管理(66638)
(63534)
(51998)
企业(51998)
方法(51060)
数学(45557)
数学方法(44860)
中国(29610)
(27489)
(27207)
地方(24712)
(24380)
(23320)
业经(22836)
(18909)
贸易(18895)
(18593)
金融(18591)
(18240)
(18160)
银行(18123)
农业(17958)
理论(17399)
(17391)
(16908)
(15819)
财务(15766)
财务管理(15725)
机构
大学(357608)
学院(355370)
(158399)
经济(155254)
管理(133151)
研究(126174)
理学(113809)
理学院(112482)
管理学(110261)
管理学院(109569)
中国(96503)
(75937)
科学(74851)
(73598)
(65330)
(59350)
研究所(58744)
财经(57753)
中心(56295)
(54943)
(52384)
业大(50924)
经济学(50688)
北京(48543)
农业(46229)
(46122)
师范(45625)
经济学院(45369)
(44793)
财经大学(42834)
基金
项目(227433)
科学(179585)
基金(166936)
研究(163270)
(146064)
国家(144918)
科学基金(123972)
社会(105301)
社会科(99960)
社会科学(99929)
(87617)
基金项目(86652)
自然(80288)
自然科(78533)
自然科学(78508)
自然科学基金(77142)
教育(76731)
(73992)
资助(70716)
编号(64375)
成果(53011)
重点(51961)
(51362)
(48844)
(46413)
课题(45498)
教育部(44374)
国家社会(44191)
科研(43693)
创新(43549)
期刊
(179959)
经济(179959)
研究(111825)
中国(74299)
(58240)
学报(55993)
(52884)
管理(51560)
科学(51549)
大学(42749)
学学(40302)
教育(37752)
(37438)
金融(37438)
农业(34446)
技术(32407)
财经(30653)
经济研究(30631)
(26536)
业经(26353)
问题(23209)
统计(21120)
技术经济(19729)
(19084)
(18963)
(18646)
决策(16960)
商业(16787)
理论(16481)
世界(16413)
共检索到54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利锋  
文章考虑了我国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构建包含非正规就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就长期效应而言,以降低正规部门雇佣成本为内容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为内容的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产出的增加以及就业的正规化(即长期收益);(2)就短期效应而言,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显著下降和失业的显著上升(即短期疼痛),而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则并未引起失业的增加。进一步,文章发现货币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重要影响:就基准政策看,旨在降低雇佣成本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具有显著的"以短期疼痛换取长期收益"的特征;在Evans规则下,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这一特征则不复存在。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改革方式,Evans规则均可以作为配套性货币政策;并且就改革的效果而言,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可能更为可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利锋  
文章考虑了我国非正规就业普遍存在的现实,构建包含非正规就业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研究发现,不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就长期效应而言,以降低正规部门雇佣成本为内容的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为内容的第二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产出的增加以及就业的正规化(即长期收益);(2)就短期效应而言,第一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在短期中引起产出的显著下降和失业的显著上升(即短期疼痛),而第二种劳动力市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利锋  
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非正规部门就业、自主创业型就业与正规部门就业同时存在的事实,构建包含多种就业形式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降低自主创业进入成本、正规部门聘用成本、正规部门就业者议价能力等单项改革政策的长期与短期效应。结果显示,尽管长期中单项改革政策较好地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但存在短期成本,表现为:所有单项改革政策均导致就业短暂下降以及通胀、失业短暂上升;降低自主创业进入成本的改革政策短期引致工资收入差距扩大,而降低正规部门聘用成本与议价能力的改革则使产出经历短暂衰退。相对其他单项改革政策,无论是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降低正规部门议价能力的改革政策效果均较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综合改革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效应。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综合改革产生的长期与短期效应均大于各单项改革;综合改革政策并未产生明显的短期成本;由所有单项改革构成的综合改革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相对较大,而由两项正规部门单项改革构成的综合改革对就业和部门间工资收入差距具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各项劳动力市场改革政策的协调配合,能有效降低改革的短期成本并显著改善劳动力市场改革效果。在政策实践中,选择何种单项改革组合构成的综合改革取决于政策调整的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邹备战  唐靖廷  王光伟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背景是大萧条,凯恩斯经济学政策主张政府全面干预市场经济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背景则是滞涨,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激励企业家投资创业热情的供给改革理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什么?如何在农业经济运行中推进供给侧改革措施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论解析,才能为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甜甜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基于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以及结构转型的事实,建立了一个包含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部门的多部门NK-DSGE模型,模拟外生冲击下中国部门间劳动力流动、结构转型与服务深化的特征,结果发现:(1)部门技术冲击具有"外溢性";(2)部门技术冲击引起"服务深化";(3)部门技术冲击以及整体冲击引起部门间劳动力流动,进而产生结构转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结构转型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扩大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应,并降低其名义效应。这一发现意味着在评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忽略结构转型因素将会产生偏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探底中开始呈现企稳的迹象,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充分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四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还没有完全找到;二是稳增长政策并没有缓解宏观经济深层次问题;三是短期产出与中期潜在产出的负向强化机制、超国民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消费—投资"困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收益下滑所带来的进一步"脱实向虚"三大新难题已经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摆脱持续探底困境的核心障碍;四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短期企稳构建在大规模政策宽松和泡沫化房地产复苏之上,还没有形成持续复苏的基础。2016年下半年,中国宏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骆永民  伍文中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讨论了房产税改革和房价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主要结论有:旨在对住房持有环节征税的房产税改革在长期可以有效降低房价,并且能发挥良好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以平抑房价变化所导致的宏观经济波动,但同时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房价的适度上涨在短期内对宏观经济具有负面效应,但该负面效应一般会逐渐消失并最终转化为正面促进作用;超过一定限度的房价上涨速度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车伟  
劳动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短缺"与"过剩"并存。"短缺"体现为企业"招工难","过剩"表现为大学生"就业难"。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原因,认为中国经济目前的结构性特点导致经济增长会更多地创造"生产性"岗位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岗位,而经济增长对知识和技术密集的"服务性"就业岗位拉动作用较弱,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因而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最后提出了应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对策思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梁云芳  何光剑  
本文建立了由7个模块、32个方程构成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描述了1996年第1季度~2007年第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长期和短期特征,对2006年第1季度~2007年第1季度的利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收入政策问题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应适当提高存贷款利率,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和通货膨胀,同时应坚持人民币汇率渐进式调整的方式,努力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邓创  
长期以来 ,宏观经济分析一直缺少坚实的微观基础。微观模拟模型以经济系统中的微观个体作为描述和处理的对象 ,应用计算机通过模型来模拟其状态和行为 ,通过对微观个体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来发现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 ,微观模拟模型不仅能够使得宏观经济分析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而且使得研究政策的分配效应成为可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宋扬  
本文构建了刻画当前户籍制度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模型。政策模拟分析显示,当户籍制度全面放开后,会有1.64亿新增的高龄农民工进入城市,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会大幅增加GDP。改革后高龄农民工的收入会显著提高,收入差距将大幅度缩小。此外,测算发现改革成本与GDP的增加基本上可以抵消。可见,改革成本不应该成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如果政府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应该全面彻底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早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尚希  樊轶侠  
结构性收缩与通货紧缩是不同的,应对通货紧缩的办法不适用当前的结构性收缩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处于正常状态。判断宏观经济形势,不能仅仅以经济增速为依据。当前的宏观经济趋缓下行,其性质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国内外结构调整变化叠加影响导致的"结构性收缩"。结构性收缩与通货紧缩是不同的,应对通货紧缩的办法不适用当前的结构性收缩。结构性收缩是经济内在力量发挥作用推动结构调整的自然反应,政府政策应顺势而为,从总量性政策转向结构性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上下工夫。这也是实现"稳增长"的最佳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