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9934)
2022(7945)
2021(7248)
2020(6073)
2019(14100)
2018(14188)
2017(27895)
2016(15105)
2015(17307)
2014(17355)
2013(17124)
2012(15923)
2011(14354)
2010(14819)
2009(13993)
2008(13935)
2007(12910)
2006(11764)
2005(11169)
作者
(44025)
(36071)
(36056)
(34662)
(23085)
(17086)
(16632)
(13943)
(13705)
(13071)
(12232)
(12036)
(11782)
(11656)
(11305)
(11273)
(10765)
(10659)
(10453)
(10347)
(9332)
(8901)
(8789)
(8399)
(8294)
(8121)
(8049)
(7989)
(7320)
(7198)
学科
(63675)
经济(63602)
管理(39869)
(38594)
(28531)
企业(28531)
方法(25018)
中国(23758)
数学(21757)
数学方法(21577)
(20030)
(19055)
贸易(19046)
(18687)
(18139)
(16234)
业经(13602)
(13441)
(13427)
银行(13421)
金融(13420)
(13311)
(13015)
农业(12549)
(12077)
(12010)
地方(10649)
理论(9866)
(9231)
出口(9225)
机构
大学(221693)
学院(218828)
(97641)
经济(95674)
管理(78966)
研究(78780)
理学(65933)
理学院(65246)
管理学(64190)
管理学院(63784)
中国(63660)
(49751)
(48514)
科学(43085)
(40033)
财经(38266)
研究所(35417)
(35102)
中心(35043)
(34765)
(34191)
经济学(31713)
北京(31603)
经济学院(28682)
业大(28586)
(28440)
(28415)
财经大学(28300)
师范(28140)
农业(27355)
基金
项目(131664)
科学(103207)
研究(99743)
基金(95703)
(82709)
国家(82073)
科学基金(69068)
社会(64077)
社会科(60801)
社会科学(60784)
(49114)
基金项目(48868)
教育(45940)
(41743)
自然(41378)
编号(41175)
自然科(40447)
自然科学(40433)
资助(40037)
自然科学基金(39697)
成果(35716)
(30323)
重点(29584)
课题(29121)
(28672)
国家社会(27314)
(26390)
(26249)
教育部(26236)
项目编号(25093)
期刊
(113409)
经济(113409)
研究(74644)
中国(50092)
(37746)
(33099)
学报(32815)
管理(31490)
科学(29235)
(27914)
金融(27914)
教育(26278)
大学(25816)
学学(23865)
农业(21961)
财经(20187)
经济研究(19513)
技术(18405)
业经(17988)
(17711)
(17482)
国际(16827)
问题(16662)
世界(11662)
理论(11535)
(11477)
商业(10642)
图书(10608)
技术经济(10443)
统计(10205)
共检索到358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道文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 ,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国际一体化和我国剩余劳动力的出路。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仅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的一体化 ,而且表现为劳动力市场的国际一体化。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 ,应该采取措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 ,让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到国际劳动力市场去寻找出路。劳务输出对中国来说 ,既是现实的需要 ,又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勇泉   高群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镇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仍然在农村:第一产业的发育程度仍然欠缺;从资源的合理配置看农业劳动力留在农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未来世纪的农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家伟 ,彭普山  
中国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和劳动力集中在农村,1988年农业人口8.67亿,占总人口10.96亿的79.1%,农业劳动力4亿,据测算,在目前生产条件下,保证土地生产率不降低新需劳动力的数量为7500万人,即使把从事林、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彦  
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大约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1.93%。合理地利用农业劳动力成为加速实现四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剩余。对这一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同志从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四级的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级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级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城市非正规产业和非农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莎莉  丁福云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 ,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其成因不同 ,转移模式也就不同。因此 ,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成因 ,对于选择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程建伟  
当前,“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瓶颈,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则成了“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其已处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不同,转移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推进和拉动两方面来探究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成因,从而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计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钟甫宁大多数农业经济学家和政府有关官员一致认为,庞大的农村人口和隐性失业大军是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农民收入,农产品供应,还是地区与部门的平衡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黄蔡芬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