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9)
- 2023(17416)
- 2022(15007)
- 2021(13992)
- 2020(11569)
- 2019(26576)
- 2018(26459)
- 2017(50506)
- 2016(27710)
- 2015(31147)
- 2014(31314)
- 2013(31165)
- 2012(28957)
- 2011(26147)
- 2010(26519)
- 2009(24515)
- 2008(24210)
- 2007(21982)
- 2006(19475)
- 2005(17923)
- 学科
- 济(115471)
- 经济(115329)
- 管理(81579)
- 业(76800)
- 企(62334)
- 企业(62334)
- 方法(47000)
- 数学(40396)
- 数学方法(39945)
- 中国(34043)
- 农(32253)
- 财(30428)
- 地方(26775)
- 业经(26604)
- 制(25648)
- 贸(24536)
- 贸易(24518)
- 易(23845)
- 学(23663)
- 农业(21410)
- 银(20165)
- 银行(20106)
- 融(19978)
- 金融(19975)
- 行(19324)
- 理论(17997)
- 环境(17912)
- 务(17696)
- 技术(17689)
- 财务(17615)
- 机构
- 大学(399217)
- 学院(396523)
- 济(161372)
- 经济(157796)
- 管理(152324)
- 研究(138697)
- 理学(129688)
- 理学院(128207)
- 管理学(125916)
- 管理学院(125202)
- 中国(106511)
- 京(86845)
- 科学(83873)
- 财(78222)
- 所(70846)
- 农(66157)
- 研究所(63471)
- 中心(62473)
- 江(61019)
- 财经(60887)
- 业大(58115)
- 北京(55887)
- 经(55159)
- 范(52469)
- 师范(51966)
- 农业(51415)
- 院(50465)
- 州(48962)
- 经济学(48924)
- 财经大学(45023)
- 基金
- 项目(260858)
- 科学(204190)
- 研究(191877)
- 基金(188109)
- 家(164045)
- 国家(162658)
- 科学基金(138592)
- 社会(120514)
- 社会科(114211)
- 社会科学(114185)
- 省(101274)
- 基金项目(98813)
- 自然(89051)
- 教育(87682)
- 自然科(86915)
- 自然科学(86890)
- 划(85568)
- 自然科学基金(85303)
- 资助(78550)
- 编号(78060)
- 成果(64809)
- 重点(58574)
- 发(58320)
- 部(57775)
- 课题(54721)
- 创(53667)
- 创新(50220)
- 制(49642)
- 科研(49600)
- 国家社会(49543)
- 期刊
- 济(187584)
- 经济(187584)
- 研究(124471)
- 中国(86559)
- 学报(63146)
- 农(61506)
- 财(60116)
- 管理(59000)
- 科学(57767)
- 大学(48196)
- 教育(46421)
- 学学(45149)
- 农业(41967)
- 融(40931)
- 金融(40931)
- 技术(34387)
- 财经(30592)
- 业经(30471)
- 经济研究(29070)
- 经(26149)
- 问题(24489)
- 业(21686)
- 图书(20759)
- 贸(20594)
- 理论(19966)
- 技术经济(19291)
- 科技(18848)
- 版(18266)
- 国际(18149)
- 实践(18029)
共检索到616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黄昆 涂伟 李文静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从宏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自动做出反应的能力,从微观上看是指劳动力市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使用和提供劳动的自由度。本课题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是灵活的,《劳动合同法》必然对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做出限制,但对于企业用工灵活性影响程度有限。对企业人工成本确有影响,但不是导致人工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当前背景下,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完善法律规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规制体系,为日益扩大的新型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方式提供必要保障。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劳动合同法 人工成本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观察《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不应忽视《劳动合同法》本身是在沿袭既有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回应现实问题的产物。在司法实践中,《劳动合同法》的"刚性"在不断地博弈中已被不断稀释,具有了相当的"弹性"。孤立、静态地观察《劳动合同法》,不利于客观、理性看待《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张东辉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究竟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国内尚无此问题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通过计算劳动力供给跨期弹性,分析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的跨期弹性变小。新法的实施达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稳定劳动力供给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工资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鄢圣文 谭叙
《劳动合同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新法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加速转型和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总体上,新法实施利大于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仍要特别兼顾主体内部非均衡发展可能带来的部分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受损。同时,政府需加强完善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调整期不必要的利益牺牲。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出发,加深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述评 劳动力市场 主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波 崔艳蕾
从《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问题的规定来看,劳动力派遣主要存在着责任风险、协议风险、终止风险等几类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发生风险事件后如何补救,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外包 风险 控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皓杰
本研究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与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2)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合同签订可能性方面,所有制分割现象部分弱化,国企与私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外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仍然显著高于私企职工;产业分割现象弱化,第二与第三产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进成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签劳动合同的平均期限也确实有所延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但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解决用人单位不将劳动合同文本交农民工持有、能以较小的代价随意非法解除各类劳动合同等问题,并不能说明《劳动合同法》保护弱势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在整体上得到了实现。应通过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强化劳动监察等,引导用人单位积极、自觉地执行《劳动合同法》,切实保证《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农民工 实施效果 实证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延园 宋皓杰 王甫希 谢鹏鑫 王畅 尹奎
本研究基于2007年与2012年中国职工状况调查,采用比率差异检验法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不同文化程度、户籍身份与就业身份的职工群体在各项劳动权益保障上的差异变化。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力量推动了不同劳动者群体在某些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差异日益缩小,但在多数劳动权益状况上,差异现象依然显著。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权益 差异化 趋同 趋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郑东亮
《劳动合同法》已于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从颁布开始到2008年初是准备实施时间。在这期间推动贯彻实施的各项工作正紧张展开,宣传、培训、研讨、论坛、讲座,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有益的。但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有另一方面的准备呢?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名宗
在深圳,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提供"深户担保"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深户担保"从法律性质上来说是一种人事保证合同,学界和实务界对其法律效力持不同看法。《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有人据此认为法律已经明确禁止"深户担保",本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并对如何规制人事保证合同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深户担保 法律规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靖华 倪何永乐 韩峰
劳动力的高效配置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优化了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尽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限制了企业用工灵活性,但有助于矫正企业工资负向扭曲、缩小工资水平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之间的“剪刀差”,有利于减少企业超额雇员情况;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促使更多的劳动力流向劳动力配置不足的高生产率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提升在劳动配置过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文章拓展了《劳动合同法》经济效应的评估范畴,从劳动保护视角为优化企业要素配置、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劳动合同法 劳动力配置效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琴琴 张艳华
考虑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最终要反映到市场各要素及其运行机制中,本文侧重于分析非制度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从宏观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非正规就业的增加、技术进步的加速都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降低了就业的稳定性。从微观因素来看,虽然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带有不确定性,但人口因素与企业特征等因素均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增加,而稳定性在下降。因此,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使得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灵活有余而稳定不足的特点。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灵活性 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