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5)
2023(7425)
2022(6173)
2021(5566)
2020(4627)
2019(10067)
2018(9523)
2017(18685)
2016(9996)
2015(10841)
2014(10583)
2013(10476)
2012(9495)
2011(8441)
2010(8156)
2009(7566)
2008(7289)
2007(6532)
2006(5642)
2005(5008)
作者
(30366)
(25620)
(25413)
(24068)
(16069)
(12377)
(11391)
(10033)
(9787)
(8861)
(8778)
(8536)
(8128)
(7916)
(7892)
(7798)
(7725)
(7583)
(7504)
(7397)
(6457)
(6198)
(5933)
(5862)
(5836)
(5650)
(5568)
(5338)
(5089)
(4974)
学科
(42569)
经济(42511)
(32103)
管理(30119)
(22800)
企业(22800)
方法(22008)
数学(20157)
数学方法(20074)
(14404)
(14006)
中国(11188)
农业(10537)
(10244)
贸易(10239)
(9944)
收入(9494)
业经(8838)
(7720)
(7557)
(7389)
金融(7389)
(7190)
银行(7159)
(6860)
财务(6854)
财务管理(6845)
(6819)
企业财务(6568)
(6400)
机构
大学(149711)
学院(148604)
(68755)
经济(67817)
管理(60110)
理学(53359)
理学院(52851)
管理学(52121)
管理学院(51876)
研究(48877)
中国(37942)
(30777)
(30191)
(29579)
科学(29150)
业大(25582)
财经(25265)
(24724)
农业(24573)
(23290)
研究所(22635)
经济学(22458)
中心(22096)
经济学院(20545)
(20034)
财经大学(19140)
北京(18026)
商学(17702)
商学院(17526)
经济管理(17336)
基金
项目(105330)
科学(84187)
基金(81653)
(73530)
国家(72947)
研究(69394)
科学基金(62943)
社会(49018)
社会科(46716)
社会科学(46703)
基金项目(43866)
自然(42521)
自然科(41686)
自然科学(41670)
自然科学基金(41028)
(38694)
(33418)
资助(32693)
教育(31123)
编号(24921)
(23876)
重点(23082)
(22047)
国家社会(21639)
(21163)
科研(21044)
创新(20696)
教育部(20687)
计划(20059)
人文(20035)
期刊
(69429)
经济(69429)
研究(39878)
学报(27888)
(26203)
中国(24969)
科学(24793)
(22068)
管理(20904)
大学(20808)
学学(20385)
农业(17184)
(15395)
金融(15395)
财经(13365)
经济研究(12784)
业经(11767)
(11432)
问题(9323)
(9252)
商业(9119)
技术(9025)
(7681)
(7561)
业大(7473)
技术经济(7454)
理论(7157)
统计(6831)
国际(6660)
农业大学(6559)
共检索到206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凤莲  孙婧芳  
失业会造成不利的收入冲击,外部收入冲击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业对食品和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同,平均而言,消费者对食品支出具有更强的修匀能力,教育水平对教育支出具有正向修匀作用。失业者实现再就业之后,食品支出比例显著下降,教育支出相对上升,失业持续时间对再就业者教育支出依然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失业会降低家庭的食品和教育支出比例,女性再就业后会提高家庭的教育支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陈准准  
本文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社会核算矩阵(SAM),模拟了国际能源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活动以及微观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况,同时具体分析了能源冲击对部门间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面对能源冲击时,不同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变化也各不相同,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等劳动力密集型部门倾向于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并且这些岗位主要是面向对能源有较强替代性的技术工人,而其余大部分部门则倾向于缩减劳动岗位的供应;在收入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各类工人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技术工人降幅最大,产业工人次之,而农业工人的收入在能源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上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构建包含消费和投资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并设定了各部门名义粘性,通过标准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考察投资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及工资波动的动态响应及主要驱动来源。模型结果显示:(1)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能够产生显著的扩张性经济效应,促进劳动力市场就业增加和工资增长。两部门内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部门技术冲击对劳动力市场存在显著的扩张效应,而投资部门技术冲击则对总量及部门就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可促进部门工资增长。(2)短期内影响就业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边际效率冲击,而在长期中总技术冲击起了重要作用。部门工资波动的主要驱动来源为总工资加成冲击。金融危机后,投资边际效率冲击对劳动就业波动的贡献逐步减弱,但对消费部门工资的影响显著增强。(3)模型中投资部门的引入及粘性机制的设定,对模型拟合中国经济数据、解释劳动力市场运行特征及波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金东  唐诗涵  
劳动力市场冲击下初次就业市场不景气会给青年就业者带来持久的收入损失,同时造成不同就业队列间和同一就业队列内的收入差距,从而恶化收入分配。本文以SARS疫情暴发叠加高等教育扩招首批本科生毕业季的2003年为事件冲击时点,基于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实证研究了劳动力市场负面冲击对青年就业群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发现:其一,劳动力市场冲击下的失业风险显著加剧了青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造成了初次就业青年群体相对收入下降的疤痕效应;其二,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收入相比非2003年就业的青年群体显著偏低,这一收入差距持续4年才逐渐消失;其三,疤痕效应的显著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于不同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低学历和体制内群体的收入影响更大,性别间和不同地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其四,青年群体收入水平的下降阻碍了消费升级,在短期内因为超前消费保持了消费升级态势,但对发展享受型消费的负面效应从第二年开始显现并持续到第五年。本文的研究显示出失业风险冲击对青年就业不仅仅是短期数量上的影响,更是长期质量上的影响,造成消费疲软的关键仍然在于就业质量不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中国精准施策稳就业、促消费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揭示了促进青年更充分和高质量就业的人口学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红彦  周申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John Giles  
本文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的城市住户调查资料,分析了父母的就业冲击对子女大学入学决策的影响。作者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冲击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新近在融资和扩招方面的改革措施。在经验分析部分,我们仔细地控制了家庭之间不可观测的差异性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线性概率模型对父母就业冲击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父亲失去工作使即将进入大学的子女的入学可能性下降了约3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汉儒  张刚  
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技术革命的恐慌。技术革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份额减少、扩大收入差距。应对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进会  吴达  王惠  
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普遍低迷,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从国内看,我国家庭收入普遍受到短期负向冲击,部分家庭金融韧性不足,疫情不确定性会引发较强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一步导致家庭消费支出下降。为此,本文采用CHFS 2015和2017年两轮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冲击、家庭金融韧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是通过分别估计两轮调查中每个家庭的暂时性收入,选取追踪调查样本构建差分数据,在考虑暂时性收入冲击方向的基础上,计算每个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发现:(1)家庭消费对同等规模的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存在显著的不对称性;(2)家庭金融韧性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冲击反应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3)不同类别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也存在不对称性。本文研究家庭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性收入冲击的反应,进一步从家庭金融韧性的角度,识别了家庭流动性缓冲和信贷缓冲在消费对暂时性收入变化的反应中发挥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晓光  
农村劳动力冲击波肖晓光(一)近两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涌入城市的各种生产、经营领域就业,对城市劳动力就业构成了明显冲击,形成了农村劳动力排挤城市劳动力的现象。据我们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出现的这种农村劳动力排挤城市劳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机器人技术进步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资本要素替代冲击和投资转化率冲击三种形式。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通过综合引入机器人技术进步的三种冲击研究了机器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就业的短期影响波动较大,长期将导致就业减少,但对劳动者工资有持久的正向作用。征收资本所得税、扩大政府支出以及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稳定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内对稳定就业无效,只可作为稳定就业的短期宏观调控手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利庠  王录安  刘晓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利庠  王录安  刘晓鸥  
本文从健康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构建健康冲击与劳动力供给的动态规划模型,运用2011年至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冲击对中国不同医疗保障群体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冲击对劳动力供给的作用,既受健康冲击自身强度的影响,也因保障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在相同的健康冲击水平下,享受城镇居民/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劳动者、享受公费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和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劳动时间随着医疗费用上升而减少的程度依次降低,并且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其劳动力供给相对更加稳定。当劳动健康冲击水平提高时,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都随着医疗费用的上升而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为平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超  王戎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伴随老龄化人口健康状况下降,这将进一步恶化劳动供给问题。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寻如何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研究发现:在微观家庭层面,健康冲击会降低个体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时间。非稳定型单位的职工更容易遭受健康冲击而增大其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当受到健康冲击时,男性比女性、农村比城市劳动者劳动参与率降幅更大。在宏观省份层面,不良健康状况在规模上通过规模企业数量的减少导致该地区就业率的降低,在质量上通过挤出教育资本投入降低劳动者学历水平。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稳定型单位职工和男性劳动者,更应切实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慧  吴昊旻  方巧玲  
在中国自然灾难频发与劳动市场特征变迁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10-2018年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成本粘性“效率观”的视角,研究自然灾难冲击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调整。本文发现:在调整成本与管理层预期影响下,灾难冲击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其中“数量”粘性提高更为显著,而“薪酬”粘性不显著,即相较于裁员,在遭遇灾难冲击时,企业会偏向调整员工薪酬。另外,本文发现劳动保护程度越高,灾难冲击下劳动力成本粘性越高,但企业、政府、市场的积极应对能缓解这一影响。拓展研究发现:不同的灾难类型对民营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存在差异性影响;且灾难冲击主要提高了民营企业生产人员的劳动力成本粘性。本文不仅是从企业决策视角对灾难冲击经济后果的重要补充,也丰富了中国制度背景下企业劳动成本调整的文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慧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竞争程度 ,既影响到接受教育消费者寻找工作的难易与满意程度及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又影响到潜在的接受教育消费者与尚未完成教育消费者对未来教育消费的决策。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展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 1)培育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中的作用 ;( 2 )打破所有制、地区和城乡界限 ,真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 3 )将发育劳动力市场与发展教育消费相互配合 ,理顺劳动力参与率 ,均衡劳动力市场供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