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3)
2023(6281)
2022(5223)
2021(4681)
2020(3759)
2019(8436)
2018(8165)
2017(15973)
2016(8747)
2015(9840)
2014(9890)
2013(9768)
2012(9100)
2011(8220)
2010(8391)
2009(8129)
2008(8140)
2007(7716)
2006(6856)
2005(6705)
作者
(24857)
(20891)
(20768)
(19965)
(13182)
(9970)
(9427)
(7972)
(7818)
(7623)
(7211)
(7058)
(6866)
(6746)
(6694)
(6492)
(6214)
(6100)
(6063)
(5853)
(5233)
(5003)
(4971)
(4787)
(4784)
(4717)
(4617)
(4594)
(4203)
(4049)
学科
(36802)
经济(36720)
管理(32811)
(30675)
(25199)
企业(25199)
方法(14580)
(13687)
(13311)
数学(12732)
数学方法(12655)
中国(11343)
(10937)
(9292)
业经(8982)
(8312)
金融(8310)
体制(8107)
(8088)
银行(8083)
(7991)
财务(7972)
财务管理(7953)
(7769)
企业财务(7609)
农业(7023)
(6894)
贸易(6887)
(6711)
(5989)
机构
大学(132641)
学院(130763)
(61483)
经济(60340)
管理(50826)
研究(43953)
理学(42883)
理学院(42493)
管理学(42023)
管理学院(41764)
中国(36003)
(33566)
(27311)
财经(25584)
(23211)
科学(21531)
(21115)
(20868)
经济学(20533)
中心(20078)
财经大学(19110)
经济学院(18402)
研究所(18200)
(17566)
北京(17243)
(15877)
(15564)
业大(15470)
商学(14767)
商学院(14616)
基金
项目(81310)
科学(65960)
基金(61988)
研究(61553)
(52646)
国家(52249)
科学基金(46046)
社会(42398)
社会科(40314)
社会科学(40306)
基金项目(31987)
(29871)
教育(28483)
自然(28010)
自然科(27414)
自然科学(27408)
自然科学基金(26975)
资助(25364)
(25118)
编号(23622)
(22600)
成果(20346)
(19630)
国家社会(18362)
重点(18087)
教育部(17744)
(17344)
人文(17001)
(16889)
课题(16693)
期刊
(72126)
经济(72126)
研究(44359)
中国(31420)
(28048)
管理(22018)
(18013)
金融(18013)
学报(16873)
(16817)
科学(16627)
财经(14562)
大学(14263)
学学(13557)
(12509)
教育(11792)
经济研究(11385)
业经(10492)
农业(10463)
技术(10415)
问题(9399)
(8068)
国际(7274)
理论(7129)
世界(6582)
技术经济(6250)
实践(6117)
(6117)
改革(6075)
(6075)
共检索到211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冼国明  徐清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各城市劳动力市场扭曲的程度,验证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工资低于劳动力边际产出的事实,并构建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影响FDI的计量模型。本文结论显示:(1)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扭曲通过降低工资水平促进了FDI的流入,但劳动力市场扭曲也意味着投资风险的提升、劳动力就业意愿以及资本边际产出的降低,从而抑制了FDI的流入。因此,通过干预劳动力市场来压低工资,从而吸引更多FDI的做法并不一定有效。(2)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扭曲对FDI的抑制性强,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更需要优越的制度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地理位置处于劣势的城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月季  杨琦  刘玲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维持社会联系的重要传统,如今却愈发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原有社会人情关系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文章首先从人情关系网络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乡村人情消费独特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逻辑下不同务工类型(就近务工和离乡务工)可能对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带来的冲击;继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从地区和农户异质性两个方面讨论劳动力外流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各异,表现为就近务工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意味着离乡务工可能会瓦解或重塑农户原有的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并可能会改变人情消费的方式。此外,农民务工对人情消费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也存在差异;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表现出的抑制效应也越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月季  杨琦  刘玲  
人情消费是中国乡村维持社会联系的重要传统,如今却愈发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农村劳动力外流可能对原有社会人情关系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文章首先从人情关系网络视角出发分析中国乡村人情消费独特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逻辑下不同务工类型(就近务工和离乡务工)可能对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带来的冲击;继而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实际影响,并进一步从地区和农户异质性两个方面讨论劳动力外流对农民家庭人情消费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不同务工类型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各异,表现为就近务工对农民家庭的人情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意味着离乡务工可能会瓦解或重塑农户原有的乡村社会人情关系,并可能会改变人情消费的方式。此外,农民务工对人情消费的作用效果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也存在差异;离乡务工对人情消费的抑制作用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表现出的抑制效应也越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鑫  齐秀琳  雷鸣  
工头制是近代工业企业中广泛采用的管理制度,它不仅是一种劳动管理制度,更是一种劳动招聘制度。本文使用《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33)》的行业数据,考察了工头制度对工资扭曲的影响。我们对工资扭曲指数的测算表明,近代工业行业大都存在工资向下扭曲,即工人实际工资低于其边际产品价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工头制度对工资扭曲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偏误后该结论依然稳健。随后的机制分析显示,工头制度分割了劳动力市场,使其对工资的向上和向下扭曲发挥作用。同时,只有当工头制实施强度增大时,工头薪资才会加剧工资扭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堵溢  洪永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建立了"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和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部门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进行了校准和分析。"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特征事实,但是,数值模拟结果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不相符合。接着我们用一个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两部门之间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建模。结果表明,可以在这个一般化的框架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及其与各种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方法,我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凡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的不健全和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严重扭曲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 ,治理我国的失业问题 ,不仅需要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增加就业岗位 ,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以实现经济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来创造就业机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程姣姣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在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都有明显的负向扭曲作用,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高于高级化。分区域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测度分析,丰富传统扭曲理论,为改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平  周磊  孙宁华  
构建了一个包含非位似偏好和产业间效率差异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劳动力跨部门迁移的机制,并在该模型中引入劳动市场扭曲系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obit计量模型和2006—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算了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下降对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系数约为0. 78,由此造成的产出损失约为3%。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并使用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劳动市场扭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消除扭曲,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26.38%;最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失达到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伏绍宏  
基于彝区237户贫困农民的调查数据,以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为考察指标,通过案例和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贫困户脱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内轻外重"的收入增长态势、指标化的绩效约束和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造成了劳务推动脱贫的双重悖论:一方面,转移就业能增加农户家庭收入和非农收入,促使其能在短期内实现脱贫,但却很难通过非农就业促进农业经营,进而推动贫困户实现长效脱贫;另一方面,转移造成贫困户建房滞缓、适龄学生辍学现象加剧、老人健康风险增加等问题,但其对改善农民的形象贫困、教育质量和人居环境有积极效应。最后提出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扶贫政策、完善脱贫考评机制、建立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及多元筹资机制等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时磊  田艳芳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部门技能员工雇佣比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措施降低了企业部门的技能员工雇佣比例,主要渠道可总结为:资本市场扭曲的整体受益者将长期债务短期化为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债务;资本市场扭曲的所有制受益者国有企业具有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化特征;资本市场扭曲的规模受害者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尚没有跨越"去技能化"阶段。当然我们也发现,资本市场扭曲中存在一些被整体效应掩盖的正面技能员工雇佣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技术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就业。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和城市创新指数数据,考察城市创新能力对中国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创新能力对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早期城市创新能力较低时,其上升的就业替代效应占主导,增加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而中后期高质量的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劳动力不充分就业,与就业替代效应作用相反的正向溢出效应成为主导力量;城市创新能力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高信息化水平影响劳动力不充分就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周鹃  
基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利用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降低人才集聚水平、减缓城市化进程和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负向影响;分区域看,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高水平地区和低水平地区的要素价格扭曲都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产生抑制效应,且高水平地区受影响的程度要小于低水平地区,人才集聚、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冯涛  罗小伟  
我国转型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身份型社会"向"职业型社会"转轨。身份型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身份"成为决定产品或者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看,"身份"不仅会影响当前收入水平,还会使得部分群体缺乏机会和权利去改变收入状况,进而导致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本文从"身份"型社会视角提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非农"与"农"、"垄断"与"非垄断"、"国有"与"非国有"以及"本地"与"外地"四类"身份"分割,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CGSS2010数据资料运用"四差异"分析法估计了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