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8)
- 2023(7987)
- 2022(6421)
- 2021(5923)
- 2020(4718)
- 2019(10985)
- 2018(10471)
- 2017(20076)
- 2016(10426)
- 2015(12113)
- 2014(11937)
- 2013(12172)
- 2012(11923)
- 2011(11189)
- 2010(11207)
- 2009(10672)
- 2008(10434)
- 2007(9356)
- 2006(8718)
- 2005(8312)
- 学科
- 济(76443)
- 经济(76391)
- 管理(27088)
- 方法(26242)
- 业(24224)
- 数学(24117)
- 数学方法(24049)
- 中国(20371)
- 企(16948)
- 企业(16948)
- 地方(16311)
- 农(14159)
- 贸(13169)
- 贸易(13158)
- 易(12794)
- 地方经济(12315)
- 业经(11676)
- 学(11451)
- 融(11148)
- 金融(11148)
- 制(10799)
- 财(10303)
- 银(10036)
- 银行(10036)
- 行(9874)
- 农业(9626)
- 环境(9577)
- 发(8451)
- 体(8434)
- 关系(8396)
- 机构
- 大学(171173)
- 学院(167477)
- 济(95944)
- 经济(94669)
- 研究(67386)
- 管理(60954)
- 中国(54419)
- 理学(51521)
- 理学院(50941)
- 管理学(50470)
- 管理学院(50135)
- 财(40153)
- 京(36330)
- 经济学(33843)
- 科学(33354)
- 所(33256)
- 财经(32574)
- 经济学院(30267)
- 经(29960)
- 研究所(29763)
- 中心(28510)
- 财经大学(24391)
- 北京(24121)
- 院(23515)
- 江(22912)
- 农(21224)
- 科学院(20596)
- 范(20307)
- 师范(20199)
- 社会(19905)
- 基金
- 项目(102324)
- 科学(83040)
- 基金(80013)
- 研究(76075)
- 家(68980)
- 国家(68525)
- 科学基金(58772)
- 社会(55388)
- 社会科(52794)
- 社会科学(52783)
- 基金项目(40461)
- 资助(34080)
- 自然(34016)
- 省(33829)
- 教育(33384)
- 自然科(33275)
- 自然科学(33266)
- 自然科学基金(32746)
- 划(29541)
- 编号(26681)
- 部(25444)
- 国家社会(25430)
- 中国(24555)
- 发(23590)
- 重点(23027)
- 教育部(22766)
- 成果(22219)
- 人文(21416)
- 济(21101)
- 经济(20931)
共检索到271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长生 刘望辉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文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会导致我国的内需不足,投资快速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经济出现内部失衡;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内部失衡会导致我国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由于技术贸易壁垒,进口不能相应增长,经济出现外部失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问题是解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国卿 朱少英 吴海燕
贸易顺差逐步上升促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负面效应,而经济外部失衡不仅仅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亟须解决的焦点课题。本文首先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宏观经济失衡等内容进行阐述,其中包括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现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其次,从资本形成率、贸易顺差、最终消费率三个角度衡量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消费、投资、净出口三个方面开展定量分析,结论证明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当市场扭曲程度较大时,投资率与贸易顺差会增高,同时消费率也会大大降低。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扩大内需和强化舆论引导促使政府转型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局面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时磊 田艳芳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民工荒"为特征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是制约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稳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部门技能员工雇佣比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措施降低了企业部门的技能员工雇佣比例,主要渠道可总结为:资本市场扭曲的整体受益者将长期债务短期化为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债务;资本市场扭曲的所有制受益者国有企业具有不利于技能员工雇佣的短期化特征;资本市场扭曲的规模受害者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为低下尚没有跨越"去技能化"阶段。当然我们也发现,资本市场扭曲中存在一些被整体效应掩盖的正面技能员工雇佣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盖庆恩 朱喜 史清华
本文在封闭的两部门经济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扭曲,使用非位似的Stone-Gary效用函数从理论上说明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同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生产率间的关系,并使用1980—2009年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部门间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且并没有呈现随时间而减弱的趋势,控制部门间人力资本差异后的年均扭曲指数为0.24,即农业的工资水平仅相当于非农部门的24%;其次,劳动市场扭曲会显著迟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消除扭曲,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将下降26.38%;最后,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会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年均潜在损失达到16.34%。若消除劳动力市场扭曲,中...
关键词:
市场扭曲 结构转变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言 黄婷婷
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将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扭曲纳入DSGE模型,从一般均衡视角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消费、投资、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宏观经济变量的均衡值均逐渐减小,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除了就业之外,其他经济变量的均衡值均逐渐增加,且资本价格负向扭曲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更大。(2)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所形成的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负面影响,而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所形成的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具有正面影响,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影响幅度更大。(3)随着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趋近于0,社会福利损失随之增加,而随着资本价格负向扭曲趋近于0,社会福利损失随之减少,且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影响幅度更大。因而推动我国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应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不当干预,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本价格的决定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曙光 袁钢明 张平 王诚 盛洪 杨帆 赵志君 岳希明 魏众 仲继银 桁林 常欣 左大培 王利民 赵农 许宪春
除发达国家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外 ,几乎所有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都发生了通货膨胀 ,而中国却出现了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现象 ,并集中表现为结构性通缩。其原因在于核算性偏差和体制性压抑 (主要是价格管制性因素和准入市场壁垒 )造成了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严重扭曲 ,一方面表现为食品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一半左右 ,而提供食品的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到 2 0 % ;另一方面表现为增量改革带来的大量资金和财富不能有效配置 ,只能在工业制造业中过度竞争 ,从而压抑了增长最快的服务业的供给和需求。考虑到中国统计核算中存在着工农业增长率高估和服务业增加值低估的缺陷 ,不仅总量会出现低估 ,结构扭曲变形加剧。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堵溢 洪永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建立了"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和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部门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进行了校准和分析。"纯净"的动态增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部门、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特征事实,但是,数值模拟结果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事实不相符合。接着我们用一个包含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两部门之间效率差异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建模。结果表明,可以在这个一般化的框架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及其与各种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的关系提供合理的解释。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方法,我们...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晓暾 程姣姣
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在200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都有明显的负向扭曲作用,且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负向影响高于高级化。分区域而言,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大于内陆。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对劳动力价格进行测度分析,丰富传统扭曲理论,为改善劳动力要素市场提出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平 周磊 孙宁华
构建了一个包含非位似偏好和产业间效率差异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劳动力跨部门迁移的机制,并在该模型中引入劳动市场扭曲系数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Tobit计量模型和2006—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算了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扭曲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的下降对劳动力迁移、产业结构合理化有着明显促进作用,近1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系数约为0. 78,由此造成的产出损失约为3%。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凡
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的不健全和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严重扭曲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 ,治理我国的失业问题 ,不仅需要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增加就业岗位 ,更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以实现经济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型来创造就业机会。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扭曲 城乡分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政 李雪松 王冲
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别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扭曲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并使用两步差分GMM实证检验了二者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总体表现为负向扭曲并呈不断恶化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扭曲在2000—2016年以及2009—2016年均显著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但这种抑制效应在2000—2008年表现并不显著,总体上通过消除劳动力价格扭曲可使全国的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约7.12%;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国有企业比重的提升均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程度则显著降低了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王德文 都阳 王美艳
一、改革、增长与地区差距 中国的经济改革通过改进经济激励提高了技术效率,通过资本和劳动从没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流出来而提高了配置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改革阶段(在农村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在城市是进行国有企业放权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季斌炜 李少文 李林安 赵梅 张光辉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2004~2023年30个省(区、市)经济面板数据为对象,实证分析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增长水平为因变量,以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自变量,以劳动力质量为调节变量,以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为控制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回归分析、异质性检验,验证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劳动力质量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发挥着调节作用。通过劳动力质量的调节,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明显减弱;从区域影响看,东部、中部、西部3个不同区域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相同,均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业环境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避免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三方面措施:建设开放的资本要素市场,提高外资直接投资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创新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不同区域资本要素的流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基于劳动力同质假说和前市场化歧视理论,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机制,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且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影响比低收入和高收入阶段大。目前中国东部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但中西部省份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且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较高省份主要在西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建军 汪伟 丁晓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统的二元户籍和劳动力市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农村转移劳动力融入城市仍有一定障碍,大量农业剩余通过劳动力价格扭曲转移到城市部门。本文首先应用统计模型对1980—2011年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统计研究,然后运用MLE估计方法和变系数半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一个农村转移劳动力从1980年进入城市工作到2011年止,因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的贡献约为22.09万元,而所有农村转移劳动力,因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的贡献共计约为43.42万亿元;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对城市部门经济增长有29%的正向影响。同时,工资扭曲对城市部门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