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7)
- 2023(10715)
- 2022(8921)
- 2021(8285)
- 2020(6473)
- 2019(14941)
- 2018(14415)
- 2017(26891)
- 2016(14940)
- 2015(17172)
- 2014(17223)
- 2013(17224)
- 2012(16369)
- 2011(15285)
- 2010(15233)
- 2009(13797)
- 2008(13690)
- 2007(12310)
- 2006(11159)
- 2005(10623)
- 学科
- 济(72403)
- 经济(72340)
- 业(36283)
- 管理(34103)
- 中国(27700)
- 方法(24970)
- 企(23865)
- 企业(23865)
- 农(22441)
- 数学(22119)
- 数学方法(22006)
- 地方(19113)
- 农业(15763)
- 贸(15514)
- 贸易(15496)
- 财(15448)
- 业经(15067)
- 易(15042)
- 融(13607)
- 金融(13607)
- 银(13244)
- 银行(13228)
- 行(13003)
- 制(12916)
- 发(12152)
- 学(11308)
- 地方经济(10838)
- 环境(10549)
- 理论(10367)
- 教育(9875)
- 机构
- 学院(215853)
- 大学(215091)
- 济(102281)
- 经济(100499)
- 研究(85524)
- 管理(74980)
- 中国(66957)
- 理学(62570)
- 理学院(61792)
- 管理学(60974)
- 管理学院(60560)
- 京(47883)
- 科学(46587)
- 财(46121)
- 所(43623)
- 研究所(38969)
- 中心(36938)
- 财经(35839)
- 农(34753)
- 经济学(33839)
- 江(32906)
- 经(32870)
- 北京(31928)
- 范(30961)
- 师范(30706)
- 院(30484)
- 经济学院(30371)
- 业大(26796)
- 农业(26679)
- 财经大学(26541)
- 基金
- 项目(132642)
- 科学(104983)
- 研究(102336)
- 基金(95812)
- 家(82927)
- 国家(82218)
- 科学基金(69378)
- 社会(66858)
- 社会科(63439)
- 社会科学(63429)
- 省(49499)
- 基金项目(48860)
- 教育(47841)
- 划(42495)
- 编号(40640)
- 自然(40542)
- 资助(40360)
- 自然科(39646)
- 自然科学(39635)
- 自然科学基金(38951)
- 发(34822)
- 成果(34214)
- 部(31201)
- 重点(30706)
- 课题(30313)
- 发展(29044)
- 国家社会(28706)
- 展(28566)
- 中国(27835)
- 创(27623)
- 期刊
- 济(121639)
- 经济(121639)
- 研究(77285)
- 中国(55630)
- 农(33773)
- 财(33325)
- 教育(32280)
- 管理(31519)
- 学报(29821)
- 科学(29462)
- 融(26379)
- 金融(26379)
- 大学(23647)
- 农业(23582)
- 学学(21927)
- 经济研究(20960)
- 技术(19894)
- 财经(19279)
- 业经(18689)
- 经(16894)
- 问题(16068)
- 贸(15277)
- 世界(14316)
- 国际(14163)
- 业(13474)
- 技术经济(10940)
- 经济问题(10263)
- 坛(10214)
- 论坛(10214)
- 职业(9634)
共检索到358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万海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且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突出的是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恶化。这种状况不得不让人们联想到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会掉人"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人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社会经济矛盾高发期,一旦这些矛盾得不到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家骥
中国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李家骥建筑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筑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构成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贫困陷阱的重要支撑因素,但只有通过劳动力的重塑,提升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从提高供给水平和增强国内需求的两个方向努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规避可能发生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力重塑 农民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运转 宋宇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上升使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减缓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目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引起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发现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以2005—2016年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相应假说,即适当的技能溢价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数据显示,大部分省份特别是东部发达省份高技能者和中技能者的技能溢价大于最优值,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中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缩小技能溢价,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立见 林志平
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仍具有商品的属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在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有其客观必然性;根植于生产资料公有占主体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占主体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质,说明了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既是必要的,亦是可能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对带有明显的传统经济体制痕迹的我国现行劳动人事制度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是培育和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途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劳动部就业司课题组 劳动部劳科所课题组
本报告主要从确立市场主体、培育运行机制和调整国家干预的角度,设计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并拟定实现这一目标近期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报告立足于三个基本要求,一是把研究目标放在中期和近期,即以今后七年时间为限,特别突出今后两、三年的改革进程;二是以劳动力市场为准绳,评判以往劳动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并提出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道路;三是力求突出可操作性,集中研究面临的难题和实践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国光
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应予重新理解。就人身自由论,始于简单商品经济的整个商品经济中,劳动力都是商品;就所有制关系看,它只能决定劳动力商品的表现方式、交换方式及体现的经济关系平等与否,而不能成为劳动力是否商品的决定因素。因此,应按劳动力商品关系原理,大力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汤国钧
论劳动力是商品和培育劳动力市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汤国钧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是培育劳务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重新进行了探讨,并有了再认识。第一种意见认为,培育劳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建伟
本文简要介绍了《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的核心内容与政策贡献。报告有三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作时间演变规律,二是中国劳动者工作时间的配置特征与问题,三是中国过度劳动问题的治理对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该报告为缓解中国过度劳动、实现体面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政策参考。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工作时间 过度劳动 新常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思祺
我国在劳动力流动和就业上的城乡分隔的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无论从农村或城市的角度来看,建立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打开农民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大门,都是十分必要的。这当然会给城市交通和住房带来压力,因而只能根据城市容纳能力逐步吸收,但从总体上衡量是利大于弊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工资改革”课题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特别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阐述得很明确。那时候,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使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后来又有经济学家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但既然这样,为什么又说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宏
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在中国国情条件下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中国劳动力市场 国情条件 资源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学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曾经三度面对就业压力的高潮。 中国的就业压力为经济理论界提供了施展才能与功力的舞台,由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正以此为对象,并与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迈阿密大学、加州州立伯克利大学的专家合作研究,且列入了福特基金项目。他们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编纂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一书。该书由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后,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图书出版奖的提名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海燕 王金哲
伴随着劳动力市场转折,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呈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态势,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既构成了弱化国内制造业竞争力、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减少外资流入等诸多挑战,也为其创造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刺激内需、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重大机遇。在中等收入阶段,应把握好劳动力市场转折带来的机遇,同时采取措施应对其挑战。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力市场转折 挑战 机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晓凌 辛仁周 武小晋
一:发展劳动力市场要坚持培育机制与发展场所相统一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资源市场化的配置方式,究竟从哪一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过去,习惯于把劳动力市场作为一种有形体来理解,甚至将劳动力市场等同于职业介绍所,把职业介绍所的规模和数量看成是衡量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标准。这样理解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