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3)
2023(12381)
2022(9817)
2021(8877)
2020(7120)
2019(16159)
2018(15872)
2017(30073)
2016(16618)
2015(17932)
2014(17603)
2013(16967)
2012(15230)
2011(13724)
2010(13599)
2009(12760)
2008(12671)
2007(11267)
2006(10257)
2005(9463)
作者
(49384)
(41287)
(41144)
(39195)
(26311)
(19894)
(18390)
(16008)
(15931)
(14535)
(14201)
(13883)
(13514)
(13165)
(13132)
(12815)
(12262)
(12160)
(12047)
(12011)
(10404)
(10110)
(10092)
(9614)
(9497)
(9206)
(9179)
(8917)
(8417)
(8133)
学科
(69019)
经济(68918)
管理(44032)
(43686)
(33315)
企业(33315)
方法(28604)
数学(25565)
数学方法(25380)
中国(22550)
(22274)
(17242)
(16446)
业经(16290)
农业(14382)
(14113)
(13626)
贸易(13620)
(13233)
(12311)
金融(12311)
(12098)
(11882)
银行(11836)
地方(11687)
(11379)
体制(9804)
技术(9526)
产业(9287)
理论(9254)
机构
大学(237077)
学院(233412)
(103239)
经济(101433)
研究(87850)
管理(86191)
理学(74547)
理学院(73681)
管理学(72385)
管理学院(71964)
中国(66487)
科学(53106)
(50473)
(48430)
(47843)
(46005)
研究所(41764)
中心(38675)
业大(38560)
农业(38342)
财经(37934)
(35486)
(34845)
经济学(33696)
北京(31820)
(31414)
经济学院(30501)
(29426)
师范(28953)
财经大学(28590)
基金
项目(159516)
科学(126160)
基金(119303)
研究(109737)
(108013)
国家(107141)
科学基金(90583)
社会(73666)
社会科(69901)
社会科学(69880)
基金项目(62601)
(59815)
自然(59595)
自然科(58322)
自然科学(58301)
自然科学基金(57346)
(52026)
教育(50035)
资助(47964)
编号(40888)
重点(36546)
(35711)
(34069)
(33193)
成果(32426)
国家社会(32308)
创新(31215)
科研(30854)
教育部(30466)
计划(29987)
期刊
(110994)
经济(110994)
研究(73424)
中国(50508)
学报(44280)
(43492)
科学(39581)
(35454)
大学(33191)
管理(32473)
学学(31574)
农业(28700)
(25307)
金融(25307)
教育(22584)
财经(19932)
经济研究(19599)
业经(17583)
(17321)
技术(17072)
(15601)
问题(15220)
理论(12369)
(12302)
(11952)
业大(11864)
国际(11474)
世界(11140)
商业(10979)
实践(10934)
共检索到356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小源   李惟简   张兴祥  
劳动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数量和价格两种配置效应出发,构建了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影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决策的理论框架,并基于流动人口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升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动人口所在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升对其子女随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数量配置效应而非价格效应,即劳动力市场化通过降低就业和落户门槛,改善了流动家庭幼儿抚养比和内部分工,使其更可能做出子女随迁决策,而非通过提高流动人口的工资水平来影响其决策;(3)对于技能水平较高的家庭、在省内流动的家庭和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城市的家庭,劳动力市场化对其子女随迁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劳动力市场化改革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作用及其机制,为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萱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3.76亿人。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他们的子女是否平等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在城市的发展成果分配时,他们是不是更容易被"挤出去"?为此,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使用Probit和Iv-Probit模型检验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规模越大,流动人口子女的随迁趋势越低。城市规模越大,教育和医疗的不足所带来的"挤出效应",使得流动人口的子女在父母的流入地不能正常享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由此降低了子女的随迁率。且相比于体制内劳动者来说,体制外劳动者的子女随迁比例更低,更容易被"挤出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茹   胡竞尹   徐舒   张吉鹏  
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须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本文构建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入学门槛指数。研究发现,入学门槛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学龄子女留守概率,能解释留守概率区域差异的9.2%。入学门槛对于流入一、二线城市,流入地住房或教育价格更高,母亲受教育程度低的流动子女和女孩更为不利。积分制入学缓解了房价的不利影响;2014年以来的户籍改革降低了留守概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地区迁移现象,流动人口进入将会如何影响本地劳动力市场也成为令社会各界所瞩目的问题。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本文评估了流动人口进入对本地劳动力就业概率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进入不仅没有对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带来显著冲击,反而显著提高了本地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平均而言,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比每提高10%,本地劳动力的月工资收入将会增长3.19个百分点左右。同时,流动人口进入对本地各教育水平组劳动力就业概率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本地各教育水平组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的来说,本地低教育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训常   何炜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2016年调整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考察流入地财政压力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地财政压力受增值税收入划分改革冲击越大的城市,改革后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比例越低。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压力通过减少公共服务供给、增加住房成本进而抑制了流动人口子女的随迁。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女孩的随迁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并且财政压力对子女随迁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低收入家庭、就业身份为受雇者的家庭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样本中。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统筹财政资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邢春冰  张晓敏  
在我国大量的城乡移民中,有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带子女共同迁移。考察子女随迁与流动人口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机制,对于理解劳动力流动以及流动人口市民化都有重要意义。子女随迁将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以及对流入地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一个空间均衡中,流动人口面临子女随迁和收入水平间的权衡取舍。文章使用2011-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发现,子女随迁会使流动人口小时工资下降16%左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为降低居住成本以及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带子女随迁的流动人口迁移地点的选择受限,无法在更大范围内搜寻更高收入的工作。异质性分析表明,有学龄段子女随迁的家庭以及夫妻一方单独外出的流动人口(尤其是女性)受子女随迁的负向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论文章认为,为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相关政策一方面要扩大公共服务供给,降低子女随迁的成本;另一方面要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华初  
工资收入是反映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就广州市而言,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市场结构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来自城镇地区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要比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高出1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要比没有参加保险的高出8%,但垄断性质单位的工资收入反而比市场化单位的收入低13%。针对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广州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消除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良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坚冰”没有打破,社会对流动人口的排斥也有加重的趋势。流动人口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小群体却是一个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理解,破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是社会政策的目标。那么,在现有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积累基层经验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生态圈”出发,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的社会感受再现其学校教育的实现过程,归纳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的六大难点问题,提出混合班制学校教育是最有利于社会融合的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远伟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如同经济社会一样,存在着差距巨大的"二元"现象,而且这种"二元教育"在更深层次上表现为一种"复合二元教育",并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复合二元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复合二元教育"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许传新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的身份认同处于模糊状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对家乡学校的怀念程度、传媒接触、社会排斥感、社会剥夺感和社会差异感等对其身份认同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述忠  胡增玺  
本文首次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相结合,基于条件Logit模型,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吸引劳动力的流入。影响机制方面,本文发现数字金融是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提高预期收入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的。此外,数字金融的包容性从城乡异质性和个体异质性分析中得以体现。本文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促进和优化劳动力流动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沁  朱宏飞  樊潇彦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劳动力市场错配程度的重点在于科学测算劳动力价格扭曲。劳动力价格扭曲是指工资残差中扣除未观测能力后剩余的部分,该扭曲会增加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并降低总产出。本文使用上海流动人口数据,通过控制工资中的未观测能力与其他时间效应,识别出了工资残差中劳动力价格的扭曲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发达省份的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相对较低;在扭曲程度较高的省份,工资的总方差上升了15.58%—41.09%,而总产出和平均工资下降了21.36%—34.88%。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青山  
从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角度,对市场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模型表明,库兹涅茨倒U假说可能是成立的。在劳动力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早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可能会上升,一定时期后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国家干预、市场化进程本身也可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能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菲  张展新  
关于流动人口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地位问题,过去已有大量文献,但研究重点是农民工。这里把外来市民纳入观察视野,利用2008年"迁移和流动劳动力与中国大城市发展"调查数据,分析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发现:在工资收入上,不同户籍身份劳动者之间没有净差异;在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与上,本市居民、外来市民和农民工参与的可能性依次递减。这意味着,工资收入已经基本上由劳动力市场决定,而社会保险参与依然与户籍身份有关。不过,这种关联方式已经从过去的城乡户籍身份歧视转向本地/非本地权益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万鹏  范国锋  
伴随城镇化发展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破解阻碍随迁子女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本文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三个层面构建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最后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