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4)
2023(3082)
2022(2429)
2021(2331)
2020(1731)
2019(4161)
2018(3905)
2017(7714)
2016(4122)
2015(4665)
2014(4798)
2013(4774)
2012(4442)
2011(4095)
2010(4225)
2009(4132)
2008(4288)
2007(4071)
2006(3655)
2005(3606)
作者
(12609)
(10704)
(10467)
(10094)
(6858)
(5095)
(4690)
(4144)
(3997)
(3889)
(3701)
(3654)
(3421)
(3418)
(3391)
(3361)
(3165)
(3097)
(3031)
(2722)
(2674)
(2610)
(2527)
(2463)
(2390)
(2371)
(2340)
(2188)
(2086)
(2040)
学科
(21743)
经济(21716)
(12989)
管理(11730)
方法(10151)
(10097)
企业(10097)
数学(8072)
数学方法(8012)
中国(6595)
(5939)
(5407)
理论(5168)
(5119)
劳动(5102)
业经(4576)
(4567)
金融(4567)
(4248)
(4232)
农业(4183)
(3953)
银行(3951)
市场(3893)
(3856)
(3785)
贸易(3781)
(3607)
(3122)
经济学(2862)
机构
大学(71406)
学院(69060)
(33217)
经济(32633)
管理(26764)
研究(24214)
理学(22758)
理学院(22502)
管理学(22228)
管理学院(22093)
中国(20370)
(16281)
(15443)
财经(13205)
科学(12557)
(12065)
(12060)
经济学(11711)
研究所(10643)
中心(10510)
经济学院(10398)
北京(10061)
财经大学(10050)
(9913)
(8946)
(8513)
(8464)
师范(8438)
(7861)
(7841)
基金
项目(40861)
科学(33375)
基金(31947)
研究(29893)
(27573)
国家(27367)
科学基金(23940)
社会(20493)
社会科(19438)
社会科学(19431)
基金项目(16199)
自然(15236)
自然科(14932)
自然科学(14928)
自然科学基金(14710)
教育(13819)
(13595)
资助(13577)
(12302)
编号(11427)
(9881)
成果(9756)
重点(9211)
教育部(8927)
国家社会(8845)
人文(8323)
(8277)
(8222)
中国(8043)
大学(8038)
期刊
(38573)
经济(38573)
研究(22943)
中国(14769)
(12658)
管理(11038)
科学(9825)
(9472)
金融(9472)
学报(9256)
财经(8029)
(7819)
大学(7559)
学学(7209)
(6950)
经济研究(6084)
教育(5813)
业经(5068)
问题(5037)
农业(4953)
技术(4918)
(4263)
理论(4225)
国际(3711)
实践(3573)
(3573)
技术经济(3557)
世界(3548)
商业(3489)
经济学(3424)
共检索到108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葛苏勤  
一、引言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是在与新古典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争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下简称为分割理论)认为,建立在统一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和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性别、种族和部门歧视现象,运用分割理论将劳动力市场进行划分就能大大提高对现实的解释能力。20世纪60-70年代,分割理论向当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亮  彭璧玉  
自20世纪60、7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搜寻理论, 为加深对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早期的劳动力搜寻理论主要研究在职位供给分布已知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对职位的搜寻行为,如搜寻密度、在职搜寻等等,它忽视了劳动力需求方——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卿石松  彭璧玉  
本文回顾了隐性合约理论对劳动力市场无效率就业的解释,总结了隐性合约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存在基础、执行及其对代理人的激励效率,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鹏雁  任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资不平衡状态加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国内研究学者对"体面劳动"愈发的关注。本文检索了2014年-2016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体面劳动"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近年来有关"体面劳动"的研究体现出实证研究群体丰富化和细致化、测量指标深入化、研究角度多样化的特点。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鹏雁  任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资不平衡状态加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推进,国内研究学者对"体面劳动"愈发的关注。本文检索了2014年-2016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体面劳动"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近年来有关"体面劳动"的研究体现出实证研究群体丰富化和细致化、测量指标深入化、研究角度多样化的特点。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韩秀华  陈雪松  
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一种多元分割状态,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农村内部都没有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市内有头等和次等劳动力市场,农村中有农业和非农业劳动力市场,其中尤以城乡分割最为严格。在二元结构下,以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一系列正式制度安排,使劳动力市场分割有了制度基础,它非正式制度相呼应,形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特殊形态。本文从综合角度研究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丁琪芯  
近年来大量智能机器人被投入到工业生产进程中,"去人工化"已成为生产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此同时,"智能机器替代人力"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讨论。文章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来影响劳动力需求,并对劳动力质量、工资及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主要从劳动力就业、劳动生产率、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智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丛斌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2 0 0 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 ,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广汉  曾奕  李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润东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以及人力资本培育受到更多的关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收入、就业与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状况。本文对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的一些经典模型进行回顾与评述,以期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赖德胜  
在相当长时期内,有关劳动力市场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政策选择都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之上的。但到了60年代,这一传统遭到了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挑战。不过,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本身也是分割而不是统一的,它主要包括莱斯特·瑟罗(Thurow,L)、罗伯特·卢卡斯(Lucas,R)等人的职位竞争理论;皮特·多林格(Doeringer,D)、米歇尔·皮奥里(Piore,M)等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米歇尔·雷克(Reich,M)、大卫·戈登(Gordon,D)等人的激进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等,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小怡  
西方消费需求理论的最新进展刘小怡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看作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它不可能把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纳入其消费需求理论之中。这是新古典消费需求理论的一大缺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翟立宏  付巍伟  
近年来国外声誉理论研究一方面围绕声誉的保持、交易、消费这一声誉运行机制的主线在充实完善,另一方面也在扩展声誉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不同市场特征下的声誉机制、网上交易中的声誉机制等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声誉保持和声誉消费;金融市场上声誉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市场宽度、市场密度、顾客特征、网络结构等市场特征对声誉机制的影响;检验网上交易声誉体系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及网上交易声誉体系收集和报告信息的方式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