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06)
- 2023(7339)
- 2022(6352)
- 2021(5857)
- 2020(5129)
- 2019(12078)
- 2018(11860)
- 2017(23847)
- 2016(13272)
- 2015(14899)
- 2014(15144)
- 2013(15277)
- 2012(14489)
- 2011(13077)
- 2010(13262)
- 2009(12462)
- 2008(12664)
- 2007(11775)
- 2006(10114)
- 2005(9318)
- 学科
- 济(60058)
- 经济(60009)
- 业(36437)
- 管理(34581)
- 方法(30188)
- 企(28008)
- 企业(28008)
- 数学(27297)
- 数学方法(27104)
- 农(16945)
- 财(15477)
- 中国(15433)
- 学(13326)
- 制(12112)
- 贸(11604)
- 贸易(11598)
- 易(11207)
- 农业(11045)
- 地方(10940)
- 业经(10807)
- 务(9835)
- 财务(9820)
- 财务管理(9797)
- 融(9573)
- 金融(9571)
- 银(9490)
- 银行(9462)
- 企业财务(9332)
- 行(9030)
- 和(8316)
- 机构
- 大学(200071)
- 学院(197897)
- 济(86116)
- 经济(84377)
- 管理(74554)
- 研究(69511)
- 理学(63914)
- 理学院(63166)
- 管理学(62080)
- 管理学院(61698)
- 中国(53959)
- 科学(42671)
- 京(42105)
- 财(39846)
- 农(36894)
- 所(36619)
- 研究所(33214)
- 中心(32148)
- 财经(32074)
- 业大(30596)
- 江(30491)
- 农业(29275)
- 经(29122)
- 经济学(27906)
- 北京(26647)
- 经济学院(25406)
- 范(25230)
- 师范(24936)
- 院(24632)
- 财经大学(23850)
- 基金
- 项目(128648)
- 科学(101026)
- 基金(94692)
- 研究(90691)
- 家(83291)
- 国家(82657)
- 科学基金(69878)
- 社会(57570)
- 社会科(54607)
- 社会科学(54586)
- 基金项目(50348)
- 省(49134)
- 自然(46054)
- 自然科(44982)
- 自然科学(44966)
- 自然科学基金(44201)
- 划(42236)
- 教育(41876)
- 资助(39563)
- 编号(36259)
- 重点(29633)
- 成果(29617)
- 部(29485)
- 发(27868)
- 创(26021)
- 科研(25398)
- 教育部(24990)
- 课题(24822)
- 创新(24493)
- 大学(24071)
共检索到293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传银
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供给方面看具有年龄、文化、性别、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从需求方面看具有职业、企业、行业和产业等方面的特征。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主要受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崛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发展、农民工居民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源流动体制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建议实施人口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对人口的控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等。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供求结构 求人倍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范晓非
本文从农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收入差距等角度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论证和检验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结论是:①由农业总产出曲线计算的农业劳动边际产出在2005年之前均为负值,2006年开始转为正值,并且快速增长。②从制造业和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模型可以明显地看出2004年之后劳动供给曲线明显向上倾斜。③从全国、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及城镇库兹涅茨曲线可以看出收入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说明我国城镇出现了代表经济阶段性变化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以上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已在2005年后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短缺点),进入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捷 向翠萍
劳动力市场是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市场也由传统的行政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调节配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雄 田大洲 田忠 陈天学
主要利用监测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来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征。首先分析经济变动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劳动力需求变动的属性特征,包括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最后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特征分析 面板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浩
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丽
随着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受到社会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劳动年龄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就业形态呈现多样性灵活性等。为了应对上述变化,必须协调好高等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供求关系问题。从供给侧而言,高等教育主要承担劳动力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事关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因
关键词:
劳动力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工作1997年12月28日劳动部发出通知(劳办发〔1997〕117号),要求各地劳动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北京市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工作的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通知指出:一、提高对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孟海涛 孙玉梅 李娜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特征、结构特征、运行特征三方面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希望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为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指出方向,从而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慧 张曼琦
常住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拉大及农民工回流表明: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目标与效果存在差距。上述问题与农民工就业结构、空间配置紧密相关:第一,需求层面:存在农民工就业结构性失衡;城市扩张强化对农民工的劳动力需求,但面临学历错位。第二,供给层面:从农民工根本利益出发,对定居意愿、用益物权和住房性质进行Probit计量分析发现:拥有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对定居意愿呈负向影响,土地流转、在城市拥有住房或正规性租房均有正向影响。住房性质(购房/自建房与租房)对用益物权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第三,供求综合分析:就业错位和学历错位影响其城市收入,政策错位可能降低户籍吸引力从而影响迁移意愿,弱化定居意愿的因素占主导。应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城市尤其是县域的住房保障及公共服务供给,尽快扭转三大错位,推进市民化与助力乡村振兴并进。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供求 定居意愿 结构性错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本文认为,由于经济改革迸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多重分隔,特别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从属劳动力市场并存的格局给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乃至整个经济增长都带来深刻影响。低价的从属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调节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杠杆,并有效地刺激着资本需求。但在这种效率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大洲 张雄 肖鹏燕
文章选取劳动力需求作为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劳动力需求变动的产业、行业特征。从产业角度,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及弹性系数,详细地分析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变动所引发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特征,分析表明在经济上行阶段,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相对于增加值仍最具弹性,而在经济下行阶段,三次产业劳动力需求对增加值弹性没有差异,进而对三次产业岗位需求变动贡献率做了比较。
关键词:
劳动力需求 弹性 贡献率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东阳 龚丽娟
本文以省级层面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时间过程为主线,通过对优质劳动力流出过程历时数据的分析,分阶段考察了优质劳动力迁移流动变化特征,并指出人口流出地优质劳动力外流具有持续性、规模化外流、区域性集中、初始流出时间异质性的特征。基于此,进一步引申出对与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
优质劳动力 时间特征 人口流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
基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引入制度变量,对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人力资本存量以及国民经济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最重要因素,而制度变量通过影响二、三产业的发展间接影响非农就业。当前,增加农户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高锦
最近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诸如"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公务员热"等就业问题,这些问题有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本文从劳动者选择的生命周期理论角度,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出发,分析了现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并从劳动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选择入手,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