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4)
2023(12618)
2022(10885)
2021(10293)
2020(8561)
2019(19993)
2018(19575)
2017(38849)
2016(20713)
2015(23339)
2014(23265)
2013(23210)
2012(20985)
2011(18670)
2010(18794)
2009(17792)
2008(16483)
2007(14679)
2006(12971)
2005(11606)
作者
(58609)
(48360)
(48182)
(45577)
(30866)
(23193)
(21976)
(18924)
(18534)
(17350)
(16673)
(16131)
(15251)
(15074)
(14975)
(14777)
(14318)
(14246)
(13916)
(13839)
(11859)
(11831)
(11719)
(10990)
(10851)
(10766)
(10707)
(10552)
(9686)
(9394)
学科
(82451)
经济(82350)
(65725)
管理(63997)
(56368)
企业(56368)
方法(40094)
数学(34897)
数学方法(34588)
(28059)
金融(28058)
中国(27662)
(25952)
(25852)
银行(25815)
(24915)
(21382)
(19300)
财务(19236)
财务管理(19210)
(19201)
业经(18955)
企业财务(18467)
地方(17522)
(16350)
农业(14885)
(14822)
贸易(14804)
理论(14686)
(14330)
机构
大学(293052)
学院(290588)
管理(120028)
(118456)
经济(115882)
理学(104120)
理学院(103046)
管理学(101461)
管理学院(100949)
研究(93223)
中国(77310)
(61736)
(56546)
科学(55036)
财经(46049)
(45793)
中心(44107)
(41925)
(41841)
研究所(41396)
业大(40763)
(40543)
北京(39385)
(35854)
经济学(35838)
师范(35552)
财经大学(34685)
(34280)
(33701)
商学(32689)
基金
项目(197002)
科学(155493)
研究(145228)
基金(144566)
(124297)
国家(123243)
科学基金(107362)
社会(91706)
社会科(87062)
社会科学(87038)
基金项目(77587)
(75495)
自然(70327)
自然科(68712)
自然科学(68697)
自然科学基金(67494)
教育(66086)
(63415)
资助(60189)
编号(59386)
成果(47815)
(43955)
重点(43185)
(41251)
(40880)
课题(39616)
教育部(38352)
创新(38347)
人文(37754)
科研(37697)
期刊
(126772)
经济(126772)
研究(87546)
中国(53761)
管理(44237)
(44096)
学报(42721)
(41318)
金融(41318)
科学(40187)
(37323)
大学(32848)
学学(31053)
教育(27829)
农业(25252)
技术(23425)
财经(23281)
业经(20113)
经济研究(19988)
(19645)
理论(16686)
问题(16017)
实践(15284)
(15284)
图书(14005)
技术经济(13900)
现代(13413)
商业(13036)
科技(12949)
(12709)
共检索到428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小荣  万钟  陆瑶  
员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对公司的金融决策有重要影响,同时,公司的金融决策或行为亦会影响劳动力需求。本文选取国外劳动经济学与公司金融领域的最新文献,全面梳理和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劳动力市场与公司金融相互影响:关于劳动力市场因素对公司金融的影响,已有文献主要涉及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保护、工会、员工技能差异、员工待遇和福利等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融资成本、现金持有、投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影响;关于公司金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融资方式、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内部劳动力市场等对劳动力投资规模、效率的影响。基于国外研究现状,本文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国学者的后续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浩  李晓庆  
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进口贸易对进口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微观企业数据以及微观个体劳动者数据不断出现,关于进口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更加细化。进口贸易对当地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进口贸易会对进口国国内企业造成冲击,带来短期失业,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将面临跨行业或跨地区流动,但是对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进口冲击导致的劳动力市场调整会影响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决策。结合中国的现实,测度进口贸易导致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测度劳动力流动成本、利用企业层面的雇员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军  常红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一方面,人工智能会替代部分劳动,降低劳动力就业水平,减少劳动报酬;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者收入。人工智能的影响在不同技能水平、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人群中存在差异。从技能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就业极化并扩大收入差距;从行业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加速了劳动力向服务业的转移;从区域结构来看,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与地区制度、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就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就业冲击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亮   唐萤   黄浩溢  
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现有研究缺乏针对新近研究进展的系统归纳。为更加立体、全面地展现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研究进展,本文围绕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劳动收入、劳动力流动以及女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就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述评。在梳理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围绕该领域的研究不足之处和可供拓展的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浩  李晓庆  
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进口贸易对进口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随着微观企业数据以及微观个体劳动者数据不断出现,关于进口贸易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更加细化。进口贸易对当地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为:进口贸易会对进口国国内企业造成冲击,带来短期失业,在此背景下,劳动力将面临跨行业或跨地区流动,但是对不同技能水平、不同性别劳动者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进口冲击导致的劳动力市场调整会影响劳动者的教育投资决策。结合中国的现实,测度进口贸易导致的劳动力流动规模、测度劳动力流动成本、利用企业层面的雇员数据测度进口贸易对企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婧芳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除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政策痕迹。本文综述了不同政策背景和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政策起源及其演变;二是不同背景下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三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秀华  
教育是多层次递进式的,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将劳动力纳入高低不同的生产力群体;教育也是多方向发散式的,当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之后,会接受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掌握不同的生产技能。这样,教育甄别筛选出高生产力者,并使其具有不同的生产技能,确定了劳动者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及在求职序列中的排位,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最初定位点,实现了对劳动力的初步配置。本文在研究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对劳动力的甄别配置模型,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甄别配置功能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江滨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促使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更为频繁,并呈现外出与回流并存的格局。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的劳动力回流现象不断增多,流动"双向化"趋势日趋明显。本文从劳动力回流理论、回流动因、回流者的就业行为与影响机制入手,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回流理论中,主张成功/失败的经济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这一分析范式开始受到社会学理论的挑战。回流决策不仅受外出者自身经济因素所驱使,而是在社会联系、地方经济政策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回流劳动力并不是简单的经济上的"失败者",他们通过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表现出更强的就业能力,通过自主创业等活动,促进了家庭收入的增加和家乡经济多元化。但由于制度环境及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异,中国国内劳动力回流的动因与就业行为具有自身特点。最后,从回流理论、回流的空间效应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回流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蕊  母彦婷  李艳波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将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对当前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关注点和相应的结论分别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人口效应、汇款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途径,并受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调控。未来研究需要多尺度和跨尺度的研究框架,关注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对这一过程的特殊响应,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琦  李建成  陈建隆  
劳动力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区位选择实现的。本文系统梳理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与经验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框架、内生区位选择因素与区位选择效应三个方面,探窥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同时,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经济学Roy分析范式与空间经济学分析范式在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上的差异,进一步说明现有文献对所谓选择效应、分类效应和集聚效应认识的不足,厘清和审视三个效应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也回答了集聚与集群的区别在哪里的问题。本文还针对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建模策略与实证处理进行了归纳评述。本文最后给出了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研究的简要评论、启示与展望。本文认为异质性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可在就业期望的多维选择、地理区位的次序选择、区位的虚拟化以及知识创新的微观机制上进行理论突破,并在城市发展、劳动力资源配置与人口政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亮  彭璧玉  
自20世纪60、7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搜寻理论, 为加深对信息不完备的、有摩擦的劳动力市场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早期的劳动力搜寻理论主要研究在职位供给分布已知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方——劳动者对职位的搜寻行为,如搜寻密度、在职搜寻等等,它忽视了劳动力需求方——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丁琪芯  
近年来大量智能机器人被投入到工业生产进程中,"去人工化"已成为生产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此同时,"智能机器替代人力"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讨论。文章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来影响劳动力需求,并对劳动力质量、工资及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主要从劳动力就业、劳动生产率、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等方面阐述智能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卿石松  彭璧玉  
本文回顾了隐性合约理论对劳动力市场无效率就业的解释,总结了隐性合约在内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存在基础、执行及其对代理人的激励效率,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运江  高向东  
新经济地理学对劳动力转移的假设突破传统劳动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生性与规模报酬递增等问题,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框架。文章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检索分析,重点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影响。国外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断集聚的机制在于城市集聚所带来的外部性效应。国内未来研究应当采用更加微观的数据,从小范围的空间尺度,关注异质性劳动力转移机制等方面来继续深化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