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84)
- 2023(16537)
- 2022(13437)
- 2021(12288)
- 2020(10345)
- 2019(23252)
- 2018(22640)
- 2017(43415)
- 2016(23374)
- 2015(25720)
- 2014(25200)
- 2013(24402)
- 2012(21793)
- 2011(19193)
- 2010(18720)
- 2009(17005)
- 2008(16299)
- 2007(14257)
- 2006(12142)
- 2005(10557)
- 学科
- 济(93439)
- 经济(93324)
- 管理(65443)
- 业(63123)
- 企(50047)
- 企业(50047)
- 方法(44346)
- 数学(39670)
- 数学方法(39189)
- 中国(27657)
- 农(26846)
- 财(24016)
- 业经(20497)
- 学(18983)
- 制(17989)
- 农业(17947)
- 贸(17526)
- 贸易(17518)
- 易(17032)
- 地方(16290)
- 融(14778)
- 金融(14771)
- 务(14700)
- 财务(14640)
- 财务管理(14612)
- 银(14577)
- 银行(14523)
- 技术(14496)
- 理论(14073)
- 体(13950)
- 机构
- 大学(323367)
- 学院(321027)
- 济(133729)
- 经济(131318)
- 管理(124994)
- 理学(109364)
- 理学院(108223)
- 研究(108075)
- 管理学(106038)
- 管理学院(105476)
- 中国(80884)
- 京(66668)
- 科学(66583)
- 财(60430)
- 农(59676)
- 所(53875)
- 业大(52269)
- 中心(50268)
- 财经(49335)
- 研究所(49322)
- 农业(47221)
- 江(46636)
- 经(45233)
- 经济学(42375)
- 北京(40602)
- 范(39768)
- 院(39323)
- 师范(39185)
- 经济学院(38490)
- 财经大学(37080)
- 基金
- 项目(229952)
- 科学(182277)
- 基金(170891)
- 研究(160484)
- 家(152206)
- 国家(151029)
- 科学基金(129950)
- 社会(105756)
- 社会科(100412)
- 社会科学(100387)
- 基金项目(90378)
- 省(88916)
- 自然(85918)
- 自然科(84145)
- 自然科学(84117)
- 自然科学基金(82634)
- 划(75592)
- 教育(74376)
- 资助(68929)
- 编号(61563)
- 重点(52067)
- 部(50613)
- 发(48393)
- 创(48371)
- 成果(47868)
- 国家社会(45553)
- 创新(45318)
- 科研(44968)
- 教育部(43578)
- 计划(43242)
共检索到461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霆 郭娟 向川
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促进人口老龄化风险由空间集聚向区域分担转变,对于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我国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空间区域异质性表明,在东北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老龄人口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此外,对老龄人口集聚方式进行分类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城市老龄人口集聚,但是会强化老龄人口在省份维度的集聚;社会保障支出在缓解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强化老龄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各地区充分识别人口老龄化风险空间集聚水平、实现人口老龄化风险分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新宇 蔡佳怡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动力与新机遇。本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推动本地与邻近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强劳动力流动与谈判力量来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受到的影响效应较大。因此,应不断夯实劳动力流动基础、激发劳动力流动活力、拓展劳动力流动空间,弥补数字鸿沟,激发数字经济红利,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市场分割 数字经济 数字鸿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进文 苏明政
本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_S效应)考察区域间实际购买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将面板平滑转移模型首次引入到B_S效应的分析当中,考虑金融一体化程度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对我国省际人民币内部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存在着省际B_S效应,这种效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以及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的下降都不同程度的削弱了B_S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水生 徐秀英 石道金
【目的】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林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方法】基于浙江省安吉县6个行政村112户农户256块竹林地块微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劳动力老龄化、竹林地投入量、竹林地利用效率三者间的影响路径,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模型对所构路径进行实证验证。【结果】劳动力老龄化不仅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而且通过竹林地投入量这一中介变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产生间接正向影响;效应测算结果显示,劳动力老龄化率的直接效应为0.288,竹林地投入量产生的间接效应为0.196。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家庭劳动力规模、竹林收入占比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经营竹林地面积、竹林地距家距离对竹林地投入量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受教育年限、竹林收入占比及竹林地质量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竹林地块数对竹林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结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并不是提高竹林地利用效率的障碍因素,老龄劳动力从事竹林生产提高了竹林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了竹林地的利用效率,但这种优势可能会受到林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的冲击。基于此,提出提高竹林生产的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加强老龄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加快竹加工产业的发展、改善竹林地立地质量及细碎化程度等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苑 朱绍勇 张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更是江西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入攻关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初步形成规模,但就业结构仍相对滞后,影响江西的城镇化进程。江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就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协整分析表明,江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IG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SD1、SD2和SD3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改进公共就业服务、推进社会保障落实以及加强城乡教育统筹等措施,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促进就业结构优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德昭
已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文献大多建立在双边框架内,从空间效应角度的研究还少有涉及。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空间视角和"第三方效应"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对FDI集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由于FDI产业集聚和本地市场效应形成的累积循环机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马太效应"。"第三方效应"在时空上均显著存在,但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略有差异。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可通过具有"适度梯度"的引资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大推动战略"等改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集聚两极分化的局面,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渠宗儒 李谷成 王攀 刘世奕
[目的]秸秆离田利用是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厘清老龄化与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本文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方法,对老龄化影响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过程中效益认知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种植收入占比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1)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老龄化通过降低农户的效益认知进而阻碍其秸秆离田利用行为。(3)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来看,老龄化对于家庭耕地面积小于30亩、未受环境规制、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的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4)家庭种植收入占比负向调节了效益认知在老龄化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即当家庭种植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时,老龄化通过效益认知对农户秸秆离田利用行为的间接影响作用随之减弱。[结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不利于农户参与秸秆离田利用。据此,提出开展针对老龄农户的技术推广服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于秸秆离田利用的推广力度,建立“农户+合作社”秸秆离田利用合作模式,加强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并基于2006-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人口老龄化促进了我国进口贸易。第二,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国内部分生产空缺由进口来满足。因此,在制定贸易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评估人口老龄化对进口贸易的影响,避免进口贸易大起大落,确保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进口贸易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成本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同明
根据国际经验,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劳动力短缺。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然后从劳动参与率低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增加制约经济增长以及劳动生产率薄弱导致劳动力质量不高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并针对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影响,提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措施。一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人口老龄化提供经济保障;二要改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供给质量;三要探索适当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减小劳动力供需缺口;四要积极发展"银发产业",化解老龄化发展压力;五要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元养老模式,解决存量问题。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封进
我国已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满足老龄社会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表现为,企业社保缴费降低了劳动需求;退休年龄制度减少了老年劳动参与,延迟退休又有可能减少隔代照料供给,不利于年轻一代劳动供给;社保基金在地区层面运营阻碍了劳动力流动;劳动力高龄化倒逼企业更多使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减少了劳动需求。本文从降低社保缴费、提高统筹层次、改革僵化的退休年龄政策、建设婴幼儿社会照料体系和构建适应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社保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老龄社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廷亮 谢玲 黄敏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智能化发展和出口技术复杂度评价测度体系,实证分析了产业智能化发展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首先,产业智能化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在采用内生性分析、替换变量、剔除极端值等方法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从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代替劳动力投入和促进行业生产率提升途径,进而影响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最后,本文就研究内容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春华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工业需求、农村发展、对外开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困难、缺乏组织和社会保障。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扶持农村教育、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和行业工会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城乡劳动力市场 一体化 动力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申文毓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规模的偏好呈现空间类分现象,而当城市规模“足够大”时,劳动力市场竞争又会对劳动者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空间类分与选择尚缺乏经验证据,而且在中国各城市户籍制度、房价差异化背景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样有待检验。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类分与选择效应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劳动力空间类分现象确实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选择流入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概率比低技能劳动力分别高8.8%和2.4%,而城市落户门槛与高房价会降低这一概率,即城市对劳动力进行选择。机制分析表明,空间类分和选择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收益存在差异。然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规模城市应制定更加适宜的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玉飞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城市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考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确实会给我国劳动力供给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会使得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结构得到改善,使得城市的老龄化老化有所缓解,在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劳动力供给结构逐步老化,但劳动力素质会逐步提高,通过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来保持劳动力这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化解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困境的根本策略。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市化 劳动力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